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学校如此大规模的建设 经费从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3 11:27  中国青年报

  该校年鉴显示,2002年学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情况为:“省拨850万元,单位自筹基建3030万元,借入款项7530万元”。这表明,借入款项为主要来源。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位姓王的老师表示,据他所知,学校已经开始偿还银行利
息了。

  该校副校长李剑萍表示,学校的贷款总量在省属高校中不算高的,控制在上级部门规定的额度之内。但他同时表示,不便透露具体数额。

  有了大楼,能否吸引来大师

  学校大规模建设也激起了大学的“大楼与大师”之争。在该校“风华正茂”论坛上,有学生就表示:“聊大,多费点儿心。用点儿精力,用点儿财力在聘请优秀教师上吧。”

  有人则反对:“建个校门有什么?硬件上不去,能做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吗?”“我不知道,如果不是这些大楼,哪一位博士毕业会到聊城来任教?”

  该校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的一位大二女生表示,好的教师也是有物质需要的,如果他们看到学校破破烂烂,也不会愿意留下来。但她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校加强师资数量和质量工作的期盼,“我们班都是大班上课,几乎每门课都有100多人一起上课,很多同学感到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不足。院里的博士不多,今年有个新来的博士教我们课,高年级的同学都很羡慕。”

  李剑萍则认为,“大楼与大师”之争,最早出自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论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说这个话有很强的针对性,但要用理性平衡的思维看待它,不能因为梅先生讲这句话,就是指光有大师,不能有别的。也不是光有别的,就不能有大师。”

  李剑萍表示,他注意到梅先生讲这个话有具体的历史情境,“梅先生1932年1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清华已经完成了以4大馆为代表的学校基础建设,建好了大楼,且经费充足,却面临着当时国家政治中心南移而导致的人才激烈竞争。当时清华已经有了部分大师,还需要更多大师,在此历史情境下梅先生才讲了这个话。”

  李剑萍说,到2006年,聊大已经基本完成了大规模基础建设,正准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但他也坦言,学校要吸引到高水平师资并不容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