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全国网络媒体看和谐嘉兴 > 正文

嘉兴百万农民的精彩“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2 21:48  嘉兴市委宣传部

  “当我们还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浙南时,抬头一看,忽然发现嘉兴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在了前面。嘉兴经济增幅已连续多年排在浙江省11地市和长三角15城市前列,嘉兴发展既快又均衡,到底有什么秘诀?”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林楠的这席话,道出了相当一部分人心中的疑问。

  建设富有活力的和谐家园,嘉兴把造就一批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
型农民当成着力点。

  如果说嘉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走的是一条靠工业化致富农民、靠城市化带动农村、靠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途径,那么,工业化是变农民为工人的过程,城市化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民变为现代农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嘉兴新农村建设得咋样,关键要看农民转型是否成功。

  为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致富能力,我市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推进城市一体化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连续两年列入政府十大实事工程,并纳入了对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部门的考核。培训农民的相关经费列入了政府财政经常性预算,切实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据统计,仅2004年和2005年,全市各级投入培训资金达7877.96万元。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起初,政府买单的培训在一些地方没有受到农民的热烈追捧。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才能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农民心愿?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关职能部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六种培训方法应运而生: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后备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和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能力为主的农村管理人才培训。一个由农经部门负责农业技术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转移技能培训、经贸部门负责务工农民岗位培训、教育部门负责后备劳动力培训的网络已基本形成,部门间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各地纷纷创新培训方式。嘉兴经济开发区推出了培训机构出‘菜单”,用工企业开“订单”,培训人员“点单”,政府部门“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方式;秀洲区洪合镇围绕羊毛衫这一区域特色产业,实行校企合作,大力开展电脑横机培训,既提高了农民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又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海盐县各乡镇依托成校,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开展实用菌、种茶、炒茶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增收技能。

  近两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2万人,转移7万人。南湖区余新镇村民陈建民在2004年参加了余新成校的“特种农业”培训后,对原来用于猪饲料的番薯进行改良和培育,建立了262亩种植基地,2005年实现亩产1500公斤,产值13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3个村近300农户种植番薯,直接经济收入250万元。

  农村劳动力培训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据统计,2005年全市一产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22.9%,农民8007元人均纯收入中,有80%来自非农收入。

  在培训现代新型农民中,嘉兴正打破传统的培训理念,一是不再简单地把农民当成需要转移、需要帮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是把农民当作人力资源来开发,当成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在培育新农民过程中,不仅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也向他们灌输创业的理念,激发他们创业的激情。市领导多次强调,要把培训新农民的过程,当成培训新老板的过程,在社会上营造创业光荣、敢于创业的环境;三是不仅培训带头致富的人才,也培训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让农民自己来精心管理村级公共财产和公共资源,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四是不但培训农民的劳动技能,还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大力培育农民新风尚,全面推进乡土文明建设。

  培训和教育也许只是农民转型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嘉兴农民的增收不再看农产品市场行情涨涨跌跌的“眼色”,也不再依赖国家的输血型优惠政策,而是靠自己较高的捕捉商机的本领;越来越多的农村建立了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经济发展不再只靠一两个“能人”治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