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京剧进课堂 国粹之美该如何闪耀教育殿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0:21   燕赵都市报

  作者:徐迅雷

  戏曲是这样:只要你“听进去”了,她真的很美很美。我中学时代,就有一位同学是京剧迷,整天带着“随身听”陶醉于京剧之中,还时常跟着“咿呀呀”摇头晃脑,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慢的节奏,怎么会让一位年轻的学子这般倾倒;后来接触曲艺多了,我深切知道,什么是传统艺术的非凡魅力。

  大学时代,一次深夜听收音机,一段昆曲“剪发卖发”真的让我很震惊,天呐,原来有那么美的念白,穿透时空,流入我心,点燃激情。哲学课的期终考试,我选择以论文应试,选题就是“试论戏曲的现代美学”,主要是说越剧之美。

  忽然看到消息说,教育部将在京津苏浙等10省市中小学里,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从理念“大前提”、目标“形而上”来看,这值得肯定。让中小学生接触一点戏曲曲艺,很应该,很必要。它是一种营养素,更准确说是一种微量元素,一种人体用到不多但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没有它似乎没什么大关系,而有了它对人体则很好———看不见的好。

  不过细看新闻,颇感遗憾:“京剧进课堂”被具象为“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属于“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之一。那么博大精深的京剧,在9年里仅仅学唱15个段子,也就是说平均每学期不到1个唱段,有跟没有也差不了多少。当然,我们的中小学生不可能是戏曲学校的学员,不可能将他们都培养成戏曲演员或票友,但总不能把“京剧进课堂”就具象成15首“京剧歌曲”吧?

  手头有本厚厚的《京剧大观》,很朴素的早期版本,200多出戏的精华所选,内容之丰富,艺术之饱满,对我们这样的“局外人”来说真是叹为观止了。我国传统戏曲中,京剧把歌唱、舞蹈、音乐融合一体,唱、念、做、打样样华彩,成为“国剧”“国粹”,当之无愧。那么,“京剧进课堂”怎么可以变成“唱段进课堂”呢?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太愧对京剧的博大精深了!

  就是曲目的选择,也不必太“样板”,传统的经典曲目,多得很啊。巴金听到样板戏,是要做噩梦的,因为那是“文革”的噩梦。样板戏中当然也有好的东西,撇开时代背景看艺术,当中是有不少佳妙的艺术因子,难以丢弃。我极喜爱的作家汪曾祺,当过北京市京剧团的编剧,他为主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语言之美,堪称典范。现代样板戏的曲目,选一两首就足矣。

  还有,如果仅仅止于“京剧进课堂”,不见“戏曲进课堂”,那也大抵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的“戏剧森林”,更是叹为观止。京剧之外,昆曲越剧黄梅戏,粤剧评剧二人转,秦腔花灯花鼓戏,川剧豫剧碗碗腔……不胜枚举。就这次进入试点10省市的浙江来说,“越剧进课堂”似乎比“京剧进课堂”来得更现实更实在。当然,在并不流行京剧的地方,让学生多知道一点京剧也不是坏事,不宜苛责为南辕北辙;可是,既然如今的“进课堂”还是“初级阶段”,那么让本地学生首先了解本地剧种,则是更好的起步。

  如果我们的教育有一流的意愿,但只有二流的规划,三流的落实,四流的结果,那是很悲哀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最终变成“应试美育”甚至“应付美育”,也不是不可能。于是我就想,既然剧种万变,还不如用整体意义的戏曲来“以不变应万变”,即变“京剧进课堂”为“戏曲进课堂”。外国人把京剧看成是中国歌剧,中国学生应把戏曲看成是中国国宝。昔日徽班进京,时成京剧风景;今朝戏曲入学,当有人生愿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