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取消高考招生特权的建议值得关注与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4:23   半岛都市报

  "部属院校是全国财政支持和发展的,不能因为所在地的关系就给予招生人数的大量倾斜。"全国人大代表达建文建议,部属院校应当效法中国政法大学,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另外,应当尽快实行高校招生政策公开听证制度,高考招生工作更好地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与质询。(3月4日《齐鲁晚报》)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博客上发表《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的议案,提出要"取消发达地区高考特权"。他摆出了"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等事实,提出了"建立30所名校联考统招的制度"的操作方法。(3月4日《新快报》)

  两位代表不仅都谈到了高校招生公平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们的建议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心而论,地方对重点大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环境与人、财、物的支持,特别是首都北京,情况比较特殊。近水楼台先得月,重点大学招生政策适当向当地倾斜本无可厚非。但是倾斜不能忽视教育公平,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能把全国性重点大学变成了地方的自留地。要落实两位代表的建议,不仅程序比较多,而且会触犯部分地区、部分群体的直接利益,但笔者以为,这样的记忆体现了教育公平,对于打破重点大学地方化的招生壁垒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关注与期待。

  其实,不仅是北京,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都有越来越地方化的倾向,它们在办学所在地的录取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攀升,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地方政府与院校实现共建,但是国家的大量稀缺教育资源、教育政策向重点大学倾斜,中央财政拨款占到了重点大学经费投资的大头,全国的纳税人都为这些重点大学做出了贡献,倾注了心血。重点高校应该属于全国人民的公共教育产品,不是地方的私房菜。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就剥夺了外地考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机会,这对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市的考生尤为不公平,加剧了考试竞争的残酷性。而且重点大学创造的高新技术成果大部分只为当地经济服务,对经济欠发达、高教资源稀少地区的发展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如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是体现出大学的博大胸怀。而相对单调的生源结构,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文化、学术"近亲繁殖"的怪圈。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也会趋向单一,难免会抑制人才的自由发展空间。这显然有重点大学的办学宗旨。大学的科学技术优势也跳不出狭隘的地域圈子,这对大学自身发展、对全国经济统筹发展,对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都没有好处。因此,重点大学应该姓"国",而不姓"地"。

  其实,不仅是达建文与洪可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不少有识之士都在为此积极进言献策。中国政法大学更是先行一步,前年开始就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虽然该改革措施也存在瑕疵,但在重点大学地方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有专家甚至称之为"破冰之举"。 达建文代表也举了这个例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热气并没有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还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

  现在两位代表又把高校招生公平的问题摆上了桌面,体现了教育公平,代表了广泛的民意。如果能够付诸实施,无疑是值得期待的。在笔者看来,只有相关招生政策作出调整,只有更多的重点大学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教育观,摆脱狭隘地域圈子的意识,才能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真正实践"大学之大"的大学精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