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高校“自主招生”需不断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1:41   贵州日报

  自主招生措施作为高校人才选拔的一种方式,是对高考的有益补充。但在实践中,要真正实现其价值,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赋予大学招生自主权是实现大学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不再也不可能大包大揽,各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面对新的社会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自主招生政策使高校在招生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选拔方式上比高考更为灵活,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资源情况、学科特点等确定录取标准,选拔的对象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它们自主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需求作出如何办学的决策,根据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信息和自身条件来确定学校的招生规模、制定招生计划、设置调整学科专业,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吸纳更多的优质生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高考的教育理念要求科学性,而大众要求公平性,有时两者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在社会诚信制度尚在完善的情况下,社会对高考改革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招生普遍采用的面试方式,带有许多不可控因素,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教育的公正性,因为拥有招生自主权的往往是一些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名牌大学,这些学校可能会借用自主招生的名义划定对本地考生有利而对外埠考生不利的分数线,会出现人情分、关系分,即使排除腐败因素,善于表达的考生占有优势,而不善表达的优秀人才可能失去机会。再次,高校自主招生还会加大国家对教育的监督管理成本,从而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第三,通过自主招生发现的特色学生较少。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偏才、怪才毕竟是少数,多数人的能力结构差异不大。尽管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了招生的对象和范围,但由于中学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推荐的多为在高考中同样能够脱颖而出、学业成绩或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而在科技创新、文学、道德品质等方面突出的学生较少,偏才或怪才更难浮出水面。而且,高校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的自主招生候选人尽管在高考录取时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部分中学采取“推良不推优”的做法,有些自主招生对象在高考录取时仍然未能达到录取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招生自主权的59所高校安排的考试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考试后的信息反馈先后不一,这都给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如若缺乏后续管理,还将造成这部分学生心理异常和学习成绩的波动和滑坡。同时,由于奔波于各高校之间,要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增加了考生的应试成本,让广大农村考生和没有经济能力的城市考生望而却步。

  自主招生有利也有弊,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试点高校自行组织的自主招生选拔工作由于时间不统一,导致中学和考生不得不疲于应对。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考生心理不断受到冲击。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5%,预示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试点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工作必然还将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首先要警惕“关系网”的借机覆盖,在人情关系的支配和左右下进行自主招生;其次,防止“糖衣炮弹”对自主招生的误导和扭曲,让自主招生能够有效地与腐败现象隔离开来。要搞好和完善自主招生,需要制度制约,需要增加招生透明度,需要严格的尺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招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修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漠权力、名利,清正廉洁,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公开地择优录取,既能深刻理解、熟练地运用招生政策,维护国家招生政策的尊严,保护院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又能经常地宣传有关招生政策、法规纪律,有效地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负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自主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把招生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自主招生彻底体现其实际价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