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市场分析:对高考复读的影响(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5:08   新浪教育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同时我把各个培训机构的有关情况做一个补充。广州卓越教育机构,我也是很多年前就听说和耳闻,我也听到广州朋友的评价,这个机构在广州也是一个亮丽的风景。同时,在做中高考补习复读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个学校从我了解的情况,最大的特点是和公办学校紧密结合。就像刚才郭永福副总督学谈到的,他很大程度上在研究公办学校的教学,同时做好了学生的补充教育。我想就这个问题,请唐校长再谈一下您的观点。

  唐俊膺:我开头的时候也说了,对于新教材高考改革最大的挑战,如果是全日制的复读学校,而且大部分来自于全职的老师,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跟公办学校脱离。特别是像广东的情况,和全国不太一样,是独立命题的。而广东省自己命题,我相信公办学校的教学趋向一定是影响命题思路。如果它完全背离了整个公办学校的教学和命题的思路,最后出题者也会受到不同声音的质疑。第一,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参加公办学校全市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也是有赖于和当地教育部门良好的关系,才会让去参加公办教育的活动。第二,我们除了需要自己全职的老师之外,还要引进一些在公办学校的老师,特别是有名气的公办学校的老师作为方向性的指导,带领整个组前进的方向。在这两点上,广东省的一个高考新课标改革已经改了两三点,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像新干线的冯校长所说的,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在于因为生源,你说怎么样的说法、怎么样的解释,对生源不影响?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减少这个影响程度。可能去年5000学生复读,今年只有3000人,我们第一个能做的是希望从3000人做到4500人或者是5000人。我们使考生考出的成绩,实际上是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没有错的,这是对于一个学校长远发展的价值,我们承诺的东西,如果使人们失望的话,那么学校的根本也就失去了。第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淘弱留强的机遇,有一些小的,可能招生数不行,可能就倒闭了。但这个行业里,假如你中断了历史,再重新起来,这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对于前瞻性来说,在整个市场中有相当大的好处。

  主持人:在一段时间里,培训机构和公办教育有时候“两张皮”,专业机构做了很好的探索,它把“两张皮”很好的融合成“一张皮”,在高考复读探索总,卓越教育机构做了很好的探索,同时下一位是西工大文化补习学校的崔主任,我从两个渠道了解到这个学校,我有一个朋友是西北大学的,还有一个朋友是西安交大的,他们告诉我了一个很惊讶的消息,要到这个学校报名的时候,需要找校长写条。这是我了解到的,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个学校有两个方面在做,一方面非常注重品牌的塑造,另外一方面是注重教师队伍的管理。一个培训机构的发展,第一,决定于它的管理,第二,决定于它的教师队伍。在您做文化补习学校的时候,如何打造您的这支为高考复读服务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我很关心的问题。

  崔正举:西工大文化培训学校已经有20年了,可以说,它的确是一个品牌,在西安、在整个陕西是非常有名的,我们校长在招生期间,就不能在学校待,要不然社会各界的条子压在我们学校就没法办下去了。招生第一天我们就能够达到1000多,如果放开收的话,不到两天就能够招满。根本不愁生源,而且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校园面积有限,我们经常怕出现踩踏事件,经常有下跪的,有时候晚上凌晨四点就来排队报名,那就是非这个学校不上。我们的确在陕西办出了品牌。

  这个品牌是怎么塑造的呢?当然,我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可以说是结果20年来的积淀,不断地打造。我们对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是不断的,教师在教学上进行相互听课、校长之间的听课。我们有很多新的老师,原来没有多少经验,但文化功底相对比较雄厚,比如中文系毕业的,刚来,但是经过老教师听课、评课以后,有些老师很快就会变成西安市最有名的语文老师。我们非常重视新老师的培养。你现在要培养一些有声的力量,高考补习不能全用年龄比较大的。还要不断更新老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每年要集中进行培养,给老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我们有一套非常科学的评价老师的模式,要反馈给老师。所以有的老师会借助我们学校成为陕西名师。

  除了我们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以外,我们也非常重视管理,我们现在的管理有一个目标,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这个程序化也不是一种死板的程序。我们研究复读生的心理规律,我们根据它的区县、规律,每到一段时间,我们预计到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学校要组织一点教育。要么请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指导。我们对复读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比一般学校要求比较高。我们学校收的复读生的起点比较高,一个孩子之所以没有上大学,他自有他没上学的原因,一般都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非常差,他能来,老师是比较聪明的,都存在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年时间内,从刚一开始,我们从扭转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做起,从学生入学教育中做起。我们每年光入学教育就整整要进行两天,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洗脑,脱胎换骨,从做人,对自己的反省、心态调整、树立自信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入学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在管理、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严谨,追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们的质量一直是很稳定,稳步发展。的确形成了一种品牌。我把这个讲出来,也是和大家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和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大家互相提高。

  主持人:谢谢崔主任。我了解到优胜教育是这样的一个途径,原来学大教育的一个副总和我认识,我朋友的两个孩子通过您的辅导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开始关注优胜教育。同时我的另外两个朋友也对我讲,优胜教育办得很好,您认识不认识他们?托一托人找找他们,我后来查了一下学校的名单,发现没有之后,我还真不认识优胜教育,你们自己找找看。他这个机构能做到这个程度,一定有它的独特魅力。这两个人找完之后,他们说得到的不一样的服务。我开始关注优胜教育,有两点特别值得我钦佩,优胜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做的是孩子的家教。课堂上大班教学不能满足的,他做了很好的补充,同时关注孩子的情感、沟通、心态调整,优胜教育都在做。优胜教育在和我沟通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在讲课,有时候家长会有一些其他的心态,但是感觉到孩子一天一天都在变化,有的不爱学习的孩子,经过优胜教育之后,开始爱学习了,开始和老师成为好朋友了,愿意到这家机构了,同时愿意上自己的学校。公办学校的老师也感觉到,经过优胜教育的培训,他在学校有了内在的、不一样的变化,而这一切的所得都是优胜教育带来的。所以非常想问一下,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认识贾总。另外想从您做孩子个性化的家教培养上,您采取了什么独特的办法?

  贾云海:谢谢主持人的鼓励和勉励。我刚才谈到一个话题,就是课堂教育新课改和高考复读,我们一开始是从个性化做起的,高考复读相当于市场在推动我们做这个工作。我想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只谈一下,如何让高考复读的孩子走进优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觉得我们中心提供的一种服务是教育服务,而这种服务能够切合孩子的需求,能够提供适合他的一种帮助,那我们就成功了。所以,对于孩子走进中心以后,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需求点在哪儿、困难在哪儿,我们可以为他提供什么帮助,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了解孩子。具体的做法,比如说学业方面,会有一个学业测评,知道它的知识缺点和漏洞在那儿。学习方法有一个心理测评、智能测评。我们希望孩子来之后,和孩子进行一番沟通,这样建立一个情感基础。经过三个步骤之后,我们希望和家长、孩子、老师一起制定孩子的学期规划、学年规划,把这个转化为课表,以后孩子就按照这个规划和教学计划进行。我想,这是我能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刚刚我也谈到一个话题,新课改和高考复读,我们没有感受到。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我个人觉得课改从国家建国以后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课改,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后来期望我们推动教育教师行为的变化,后来动到课程。学校先是以为慌了,现在学校在这块做的非常好。应该说大家适应了,也有相应的措施。对于我们这样的机构,起初设立了研发中心。我们中心北京有1200个专职老师,包括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在课程方面非常有研究的老师组成了一个研发队伍,这个队伍大约有50人左右,随时关注教育政策、教育信息,也包含命题趋向,把它整合、整理,然后和相关的教学机构进行沟通,成立了这样的机构。所以我们觉得课改对我们冲击很小。同时,对我们公司的定位也有一种信心,我们也把它看成公司将来发展和现在定位的一种机遇。

  主持人:谢谢。我个人跟冯校长是多年来的朋友。另外也很荣幸地参加了5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的新干线教育集团的融资仪式,以及捐助希望公益活动,冯校长一直非常热爱民办教育事业,投身这个事业很多年。不光在北京是最大的高考培训机构,同时提出了一个理念,就是苦一年,不苦一辈子。另外,在日本、加拿大都开设了自己的分校,同时很快会在美国开设自己的学校。另外,包括参加完融资之后,有一个观点,很多朋友感觉到我和冯校长认识。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之前我去过很多外地,希望北京的这种机构能够捆绑式的发展。很多机构,包括高考复读机构,因为从融资上市来讲,北京市海淀区这种机构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新干线融资到7000万也是比较巨大的融资额,很多外地的高考机构谈到在新课改之下高考复读机构如何发展?有很多人询问冯校长,在新课改下,包括高考复读机构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第二个问题,有很多机构,现在觉得融资到底是利大弊大,什么样的机构、多大规模的机构在什么时机适合融资?第三个问题,我们的很多机构非常愿意和新干线进行合作。希望也了解一下合作方式,大家想寻找您的情趣点,共同把高考复读的优势资源进行共享。

  冯校长:新干线学校所看的高考复读是非常综合的,规模很大。但我们的营业额在北京市前十、前二十都排不上,从去年五月份开始,近一年的时间里,有七八家大小公司和我们谈,我通过第一次谈,到后面谈,我开始发现,风险投资公司,其实他根本不懂教育,他懂教育两项,第一,谁知道投,第二,知道如何让它上市。具体怎么办学、怎么发展,怎么做得更好,他不懂。因为他们是投资专家,不是教学专家。通过一圈的交流之后,他能带给我什么?我一直都反问我这个问题。每个人都特别希望风险投资投,风险投资能够给我们行业带来什么?我为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个晚上。我想,他能够给我带来钱。但培训机构最不缺的就是钱,除非是刚刚创业。我刚刚创业,80块钱创业的时候,我很缺钱。但现在不缺,不是我有钱,而是这个行业是先收钱,后办学。这是风险投资公司第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的。第二,他能够帮助我们上市。当时我也不太明白上纳斯达克和上早市的区别是什么?我也没有分析出来,后来我想对于那个机构上市的含义是什么?因为我在复旦等很多地方经常做报告,有一次美国非常大的一个机构,他的副总也做报告,他说,微软算什么?我们公司的资产总值相当于微软的五倍。我们想,上市公司,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啊?他说,我们不上市。因为我们企业发展很好,为什么要上市呢。上市的话,更多的人要来分配企业的收益和成果。我就在想,中国人怎么看待上市的?可能更多的是上市之后我就达到什么什么感觉,而是一种面子上的东西。其实,已经有上市的教育机构,他们也有他们的苦恼。我想合作后,我和北京市非常知名的学校谈过合作,我非常喜欢这家学校,他也很喜欢我,正好是一种互补。但是由于其他的关系,他上董事会投资,不认可。好,我们的这种“恋情”早早就收场了。我就希望找到一家上来样的一家公司和我合作呢?首先他要懂教育,其次他要爱教育,第三,他愿意做百年老校,这样的单位才值得和你合作。再一个,他应该有资源。所有的资源,钱不是培训单位的资源,有的是想给培训单位投钱。但真正的是他能够为我们做什么?所以选来选去就选择了加拿大的爱国华侨的投资,因为他爱教育。我最不喜欢和不爱教育的人一起谈教育,那牛和马谈不到一块。另外我希望他能够有很多资源和我们共同配合。我们现在有国外的大学、国内的大学,国外的中学、国内的大学等等,所以我觉得他最起码是和我一种互补,虽然他的价格并不高,但我也愿意认可他。他的想法就是这样,我不召集你上市,早上、晚上,我不关心。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把学校办好。这是我们新干线的观点,办就要办好。新干线不倡导精英教育,对每年能够考上多少个清华、多少个北大,不太关心。坦诚地说,我对精英教育是不认可的。因为我觉得举全国之力培养出三个人考上清华之后,这三个人毕业之后还到美国移民了。刚才我们卢勤老师也说,有一个跳楼了,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都到美国了。那我们全国有限的钱,全国办大教育,全到美国去了。我培养十二年,再加上五年,就是给美国培养的。所以我对精英教育,个人是有看法的。中国是大众教育,人人都能接受教育。我们现在选择的投资公司是能够和我们共创百年老店、共创百年名校,所以我很欢迎。

  刚才也说到新教材,到底对我们的影响大不大,刚才听到三位领导的解释,我也有新的发现。我认为不大,而且我希望它改,它不改,没有优胜劣汰的机会,只有它改,才能让那些经不起风浪、经不起变化,没有实力能力应对变化的小的机构淘汰出去。现在海淀区有532家学校,全国可能有几万家,但我相信,十年之后,叫得响牌子的全国的培训学校不会有多少所。因为教育行业将步生产型行业的后尘,25年前,在广州一个县会有100多家电冰箱生产厂,而过了25年之后,中国叫得起电冰箱品牌的也有五六个,所以说本身就有一个淘汰的过程。所以只有一次次的风浪,才能把那些沙子、石子淘汰出去。我相信未来培训行业是几家独大的局面,各个地方都有优秀的学校。为什么我们要走出去?也是因为今年的公办学校禁办复读班对我们“走出去”的一个刺激,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我们新干线的原则是“不求快、只求稳”,我们合作的单位也一定是爱教育、对教育负责,同时真的是有一点点社会公益心的。新干线不是纯做公益的,不是公益机构,但我觉得任何企业有发展,不是靠它个人有能力,也不完全是靠一个团队,是社会提供人的一个平台。如果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发展。是因为社会没有提供这个平台。现在企业发展了,或多或少回报一些社会,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