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华:缓解灾区高三生压力 激发他们内在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21:00   新浪教育

林丹华:缓解灾区高三生压力激发他们内在力量
北师大心理专家 林丹华

  主持人:刚才我们比较深入地谈了一下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其实在学校里边,除了教师之外还有一个人群是现在比较特殊的,就是高三的学生,还有一些初三的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灾区很多地方是推迟了一个月考试,但是推迟这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边,高三的学生应该怎么样来学习?他可能会面临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请林老师给我们谈一下。

  林丹华:高三的学生我们刚才谈到,他会面临两种压力,一个是高考的压力,还有一个就是地震时带来的压力。事实上我们在北川中学高三学生当中,我们做了辅导,发现孩子们的压力一个是高考,一个是地震,还有一个就是亲人可能还没有联系上或者说亲人已经遇难了。这些问题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影响特别大,他们往往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呢?很多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上会很复杂,很焦虑,很恐惧,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就是他们坐在教室里看不下书,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余震产生一种过度的反应。我们在那儿会发现,孩子们只要一稍微有余震,内心的恐惧就会马上很快就会被激发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他们所有的这一些的反应都是正常事件下正常的反应。让他们把这个事件正常化。因为本身任何人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刚才说得那样一种反应那是正常的。如果有一个学生说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恐惧,我为什么看不下书,我是是有问题?当他在心里给自己划上一个我有问题标签的时候,他就会更恐惧、更恐慌、更看不下书。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让你的学生有机会把他们内心里面他们的一些心理上的话语有机会表达出来,诉说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告诉他,他们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是不正常事件下的正常反应,都是可以接纳的。有了这一点之后,孩子们在认知层面上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接下去可能让他谈一下他的一些担心,谈担心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让孩子们有机会把他内心里的一些情绪表达出来、宣泄出来。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们看到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再一次让他看到,其实这些反应都是一些正常的反应。

  接下来其实刚才两位老师都谈到了,我们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好,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很多反应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又不要把他们看成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不要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因为任何人在压力的情况下,一方面有正常的心理反应,另外有巨大内在的这份力量。这份力量在一些灾难面前,可能突然间感觉不到了。就像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现在觉得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我就跟他说,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你的那种能力在你身上都存在,只不过在这种灾难面前,你突然间感觉不到了,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它还在你身上存在。所以,要把他的这一份内在积极的这份力量调动出来,让他意识到这份力量仍然存在在他身上,让他看到他自己身上坚强的力量的时候,可能他就会有更多勇气面临现在的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要有他选择的一个自由,灾难发生了,客观的环境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换一种方式,更积极地去看待这样一些事件,看到他内心里边其实还有很大的力量,这份力量是他可以感觉得到、触摸得到,可以把它们去调动出来。

  我们在讲到选择的自由的时候,会结合一些神话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故事的内容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持人:给我们举一个例子,会给他们讲什么故事?

  林丹华:我讲了西方的神话故事,西斯密斯的故事,西斯密斯是一个神,但是得罪了太阳神宙斯,宙斯就乘法他每天从山底下挪一块巨大的圆形的石头挪到山顶上。这个石头挪到山顶上立不住,又滑到山底下。他又得把石头推到山顶,但是他要惩罚他,周而复始,永远重复,枯燥当中让他心理崩溃。这个西斯密斯就想,外在的惩罚他没有力量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他可以改变的是在这个过程,把石头推上山,他会觉得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换一个方式来看这个过程,我会感觉到我每一次推石头都有一些新的体验,每一次上山过程当中我都会看到新的风景,都可以使生命赋予一些新的意义。

  这样一些故事讲给学生们听的时候,包括在讲到二战的时候,美军士兵被日本人抓住,关在一个只有1.2米左右的笼子里。日本人还对美军士兵实施了一些心理上的折磨。对这些美军士兵来讲,外在的压力和折磨他是没办法改变的,他可以改变的是什么?我内心的那份自由,我内心的那份信念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这样一些故事,当我们讲给学生们听的时候,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共鸣,很容易把他内在得那种力量调动起来当他有力量的时候,在信念上知道我并不是突然间有了问题,我是很糟糕的时候,他就会换一种方式看待他目前所处的这种情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教给他一些放松的方法。这可能是我们在第一个阶段可以做的东西,后续对高三的学生我们要更多关注。有一些学生在这里面可能会经受比较多的亲人遇难等等这样一些更严重的创伤,我们会采取更多一些援助,来帮到他们。

  我个人感觉,不管是哪个人群,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把他内心当中人性中那种积极、正向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让他们看到,让他们把这份力量调动起来,去看待今天的灾难,这可能是现在以及将来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在开展心理援助过程当中可以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而且这一次我们何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已经看到在师生身上所存在的非常巨大的力量。

  主持人:谢谢林老师,我们在前几次做嘉宾访谈的时候,也有一位专家提到非常担心高三的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因为他现在还有一个高考的目标在支撑着他,或者是他有一个方向在走。但是高考结束之后,他被录取了,或者是落榜了,那个时候他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或者是面前紧急的东西失去了,对他来说可能那个时间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

  林丹华:是的,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对高三学生心理的援助或者是心理康复计划,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一直就觉得,现在是一个震后一段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有的心理援助都发现越早开展心理援助效果就越好,在他高考之前这段时间,可能我们要给予他一种适度的关注,这种关注一定是一种适度的,一定不要让他们感觉到,我是不是就是有问题的,把他那种人性积极的部分调动起来。另外,还应该延续到高考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持人:对于高三的学生的援助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同时我们对于灾区人民的援助也应该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请申老师给我们谈一下对于灾区人民心理援助有一个什么长期的计划吗?

  申继亮:今天上午我在中科院心理所开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的一个会议,会上我们通过了一项决定,中国心理学会向全社会发一个行动纲领,对灾区实施20年心理援助计划,今天通过这个纲领,有多重意思,一个就是从这个信息里,心理援助不是一个短暂的事情,像行动纲领里边提了20年,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作,做长远的规划和考虑。第二,这个计划如何实施呢?中国心理学会是计划以学会的名义号召全国心理学单位、心理学会员来建立十个左右稳定的心理援助站,设成点,这样将来这方面有问题就可以由这个心理援助站负责,每一个站都有系统的组织。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今天临时开了紧急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一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来协调整个心理学界的力量,把援助站的问题做好。心理学会做整体上的规划,底下各个站都有负责人。这个工作委员会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所以,今天通过这个纲要,它应该说是执行性、操作性比较强的一个事情。

  第三,今天开会也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也通过一个类似于决议的东西,心理学的危机干预一定是覆盖全社会的,刚才举的那些现象,不仅仅是地震,其它任何一个重大灾难性的事件,都应该体现出心理学的帮助作用。所以,也就是在未来,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它会把心理援助或者是危机干预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来考虑,体现心理学为社会服务的一项功能。

  今天传出这个信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不管其它政府部门怎样,作为一个专业学会,它已经表达了这样一个决心,也通过一个常务理事会来决定这样一项决议,我相信会取得它应有的一些效果。

  主持人:我们在救援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在帮助灾区这些人群的时候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人士来做。现在可能在灾区做这样一些工作的人,做什么的都有,有一些是志愿者,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这样的工作。其实我们在这次事情里面也暴露出来,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人员还是非常少。

  申继亮:这个事情,当然我也不能说我说的就完全对,我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来讲,这个工作确实要求比较高,不是随便任何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就能做的事情,即使你有很强的爱心,这是两码事。这个专业性就我的理解也是要分层的,比如刚才张西超老师也提到辅导,辅导跟咨询还是有严格区别的。做辅导、班级层面的是一个层级,做治疗的又是一个层级,做心理咨询的又是一个层级。现在这三种人都在那儿工作,显得有点乱。再加上甚至连辅导训练都没有受过培训的人也在那儿工作。比如我们看到某旅游公司组织的导游,也要组织心理援助什么队。有的人到当地,就是想去现场看一看,不让进,都打着心理援助的旗号。不像医生能鉴别,这个没法鉴别,确实比较混乱。

  今天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开会也讨论这个问题,咱们国家现在的资质认证一直推动得不是特别好,什么人能做什么事情,标签贴的不明显,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但这次比较好的也有,注册很好,你是不是有这个资格,人家注册就有一个说法。

  从未来来讲,心理学这方面的队伍建设确实也需要去规划,也需要有更多的所谓的行业管理的一些东西出台,不能简单地就凭热情,它毕竟是一个科学,是一个专业的东西,应该分层去规划。当然我相信经过这个事情,也会促动这个工作,包括心理和精神医学这些人员的沟通、协作,都非常必要。

  主持人:而且其实我们了解到就算你是学心理学的一些学生,在做心理学工作的一些人,如果你没有受过专门心理创伤方面的培训,你也不要很贸然地跑到前线去,请张老师谈一谈。

  张西超:关于未来怎么样去进行心理学的帮助也好,援助也好,或者叫康复也好,其实我最大的还是一个担心。我们从数字上来看,我们实际上受灾的人群非常大,中小学四川省就89万,我们实际上在这些人群里,实际上受灾应该是一千多万。在这个里边有相当比例确实需要创伤治疗,创伤治疗跟一般的咨询治疗还不太一样,它是一个专门的受专业培训,很严格的具有技术导向的。我们就讲一万人需要创伤治疗,现在国内能做这一块现有的这些有成熟经验的人,应该说非常少,我估计应该全国不会超过100个,我们尽管有些创伤专家,但是他们有一些实际的经验并不是特别多,讲课还可以,但是真正操作的经验很少。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最保守的说法,有一万人。假如有五万人需要创伤治疗,我们现在还不到100个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确实不是一般人随便能做的,否则真的会造成二次创伤。包括我做咨询做了这么多年,我也不能马上去做创伤去,因为我没受过这个训练,我必须要客观,尊重这个专业。这是我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个怎么办呢?我们相关的专业部门或者是做创伤的部门,应该迅速的短平快地尽量多培养一些人,尽量地看能不能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培养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人,能够迅速做这项工作。当然也不能太严格要求,要求一定都是国际创伤专家的水平,很多人已经放在那儿没人管了。

  另外,受灾的心理帮助的过程一定不是单一的,也一定不只是心理学专家才能帮助。比如我们的总理,他在北川中学的讲话,告诉学生们,我跟你们在一起,我现在在这儿,我以后还会来看你们。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帮助的形式。所以,总理都这样做了,我想我们各地的行政部门、社团,包括其他的专家,都可以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的帮助,这个帮助包括理解,包括对他们表达真诚,包括对他们一定的同感,也包括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当中,能去掉那些可能他们敏感因素的一些行为,比如说他们很悲伤的时候,我们没必要强迫他们做很多娱乐的活动,我们没必要非得反复在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面前,非要谈过多孩子的问题,我们去照顾一些,因为确实没那么多专业的力量。

  另外,也确实是一个长期的。有的创伤的表现会持续一生,而且我们现在必须是呼吁全社会要重视灾难以后对人的这种负面的影响。因为我在灾区的帐篷里,我已经看到有好几个老师甚至一些救援人员,他们有明显的抑郁甚至是自杀的倾向,厌世。我们知道情绪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具有感染性,有一个人自杀,因为他没有亲人,活着就没有意思了,可能对整个社会,对他周围的人会影响很大。未来可能会出现酗酒、过度抽烟,甚至完全封闭自己、放弃自己,对自己的肉体、精神完全不尊重了。我们一定要充分地重视,肯定要有,一定还不少。这是一个国家的任务,不是一个单一的完全就是心理学界或者是精神学界,或者是社会学界面临的,这是一个国家的,而且帮助的方式和帮助的条件应该是全方位的。

  这是我明显的这几天的感受,也是一个建议。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场访谈差不多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再请三位嘉宾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话为我们的灾区心理救援工作提一些建议。

  申继亮:希望我们心理学发挥真正的作用,还是那句话,帮忙别添乱,不要给孩子造成二次的伤害。

  林丹华:希望全社会都来共同关注心理学,关注我们灾区过程当中孩子、老师他们所说的心理上的影响,全社会都来理解他们,来关心他们,来支持他们。

  张西超:我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但是没发表,我自己看。就一句话,从灾区回来,我用生命重新理解心理学,重新理解另外一个生命。就像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帐篷里有很多老师,就在我身边,我就没有觉察到他们。其实他们内心很多感受并不容易被其他人觉察。作为受灾的人群,全世界的人都要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去理解他们,去表达我们的这种理解。同时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支持,这可能是需要全社会去做的。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我想没有什么比一颗强大的内心更有力量。在这次灾后的重建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界在帮助这些受灾的人们,同时我们也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去关注他们,给他们支持,给他们理解,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尊重。

  今天我们的嘉宾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抗震救灾!义卖捐款1元起
•易趣热销诺基亚手机Top8
•1元抢拍~索尼T系超薄卡片机
•瑞丽风百搭长款T恤,暴显瘦
•39元抢今春惹眼的包包
•韩版公主款圆头美鞋30元起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