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磅访谈:中国民办学校有很大发展潜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19:04   新浪教育

重磅访谈:中国民办学校有很大发展潜力(图)
北京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北京新英才学校董事长兼校长蓝春、北京汇佳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志泽

  视频:三位董事长谈北京私立中小学生存之道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重磅访谈”是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和新浪网教育频道2008年共同推出的圆桌探讨性栏目。该节目以“关注教育热点 凝聚高端智慧”为目标,邀请教育界权威专家和高端人士做客新浪聊天室,带来教育界最新锐的观点和最透彻的分析。

  本周围绕北京私立中小学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探讨,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北京汇佳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志泽、北京新英才学校董事长兼校长蓝春。他们于7月2日(周三)17:00--17:45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进行讨论。以下是此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重磅访谈”栏目谈的话题是关于北京民办中小学市场的问题。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下面我依次做一下介绍,右手第一位是北京汇佳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志泽先生。

  王志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下一位是北京锡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杰庭先生。

  张杰庭:大家好。

  主持人:下一位是北京新英才学校董事长兼校长蓝春先生。

  蓝春:大家好。

  主持人:下面开始今天的访谈话题。

  首先请三位老总介绍一下北京私立中小学产生发展的历程。

  张杰庭:北京私立的民办中小学基本起源于90年代初期,一些离退休的教师发挥余热办起这些民办中小学,个别是80年代末成立。真正形成一定投资规模的学校,应该说是从1993年开始,由企业家参与教育投资。北京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应该说叫蓬勃发展,但是同时随着教育形势环境的改变,包括政府对公办教育大力的支持,包括政策上、资金上等等,应该说北京市的民办中小学从总的来说呈一种萎缩状态。我多年前也发表过一些说法,我们认为在五年之内,北京市有一半的民办中小学很难生存,基本处在办不好的阶段。有30%是维持,只有20%左右的学校叫发展,凭着特色办学或者是凭着其它的资源发展。9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末期,这几年是一个发展状态,但是最近这些年应该是走下坡路的状况。不知道二位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王志泽:北京的私立民办中小学发展很难。因为可能北京的教育资源太丰富了,全国很多顶尖的政府学校、公办学校基本都在北京。北京教育资源也非常多,很多非常有名的小学、初中、高中既好又多,这样给私立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就带来很多困难,这种情况下发展北京的私立教育一定要有它的特点。可能我们今天在座的三位,都应该是很有特点,生存下来可能就是应该有特点的学校。否则从93年成立到现在,北京大概有30、40所民办的中小学校,但是所剩已经没有多少。能够发展到今天,确确实实是大浪淘沙,经历了非常非常坎坷的过程。

  蓝春:我是去年才介入北京的新英才学校,是北京的民办学校,跟原来的投资方合作。确实这一年感觉压力挺大的,就像刚才两位老总说的,确实是最困难的时期,我进入中小学。尽管在南方已经做了有十几年的经验也很成熟,但北京的环境感觉确实不太一样。后来为什么我觉得很有信心呢?我对中国的教育做了一个梳理和分析,我觉得公办学校现在好,是一个相对的好,因为是基于政策跟它过去积淀下来的一种品牌。而我一直在做企业,我跟很多人讲,在国际上看民办学校,国际上最好的学校都是民办学校。就跟企业发展一样,所有像中国竞争性的行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退出来,是资源或者是垄断性的行业,国有企业占着主导的地位。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程度,如果把学校当成一个企业来看,机制是第一位的,它是不是有好的机制。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未来的民办学校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很多空间,这里边关键看做得好不好。尽管现在是困难时期,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各方面部门要给予一些支持。

  主持人:很多读者和网友也关心,现在北京民办中小学市场到底有多大,规模有多大,在校生有多少,这个概念不太清楚,请各位介绍一下。

  王志泽:不是很完全地统计,北京的民办中小学跟公办学校比还是太少太少,可能在北京不足1%的人能够上民办学校。

  主持人:你是说在学人数不足1%?

  王志泽:很少,可能还达不到1%。我们那几所学校可能加起来,再加上其它很多,也就是几千人。北京在校生就得达到100多万人。

  张杰庭:这几千人大部分还都是外地孩子,都不是北京市的孩子。

  王志泽:实际上比例非常少。老实讲从国家的整体意图来说,比如说现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既然国家想促进,还是看出这种机制的优势,像刚才蓝总所提到的,可能民办学校的发展,最好的一个优势还在于它有自身的体制和它在整个中国教育市场里边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怎么说呢?因为你从全世界来看,公立学校应该是一种标准教育的学校,是免费的,是政府给国民提供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现在中央政府到教育部,把国家重点、市重点、区重点都取消,现在就是《义务教育法》,也就是公民所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均等的,得到的各种教育资源也应该是公平的。既然公平,所有的公办学校,你给民众国民提供教育就应该是完全都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尽可能地相同。可是教育需求又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育,特色教育从哪儿来呢?就应该是从民办教育来,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整个对教育市场的需求定位,一个是标准的,提供基本教育。一个是特色,提供特色教育,有很多不同的需求。只有这两种需求结合起来,教育的需求可能更为和谐,人们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得到满足。如果从这种资源的需求来看,实际上民办教育不足1%的人去选择。所以为什么现在在公立学校里这么多想择校,还是想选择好的、有特色的、有特点的学校。但是公立学校将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越来越均衡、越来越平衡,可能慢慢没有什么重点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学校,慢慢越来越接近,就跟发达国家一样,都很接近,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想选特别很简单选择民办学校,这样民办学校就有它的空间了。

  从整个市场分析,未来大的教育走势上来看,要想国家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在公和民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实际上也是大众需要的。

  张杰庭:我的观点是这样,中国民办教育的环境,我管过民办教育,也管过民办企业,民营企业我们基本上在市场化竞争中成长,而且这么多年我们在推动行业进步,一方面给国家安排税收,同时安排大量的就业人员,应该起积极的作用。但是教育这一块的环境相对来讲受到很多制约,公办校跟民办校根本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所以中国民办校要想发展壮大,我认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是没有可能性的,极个别学校靠特色,能生存,能发展,但是发展是有限的,不可能像国外的私立学校能出现名校,目前中国的土壤不具备。中国真正要想让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竞争百花齐放,目前我们的幼儿园市场反而具备这个条件,因为这一块政府没有管,基本上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办幼儿园跟民办幼儿园相互竞争、发展,通过民办教育的发展推动公办干预的进步。当年我很清楚,投资这个学校的时候,我们的待遇比公办学校老师高两倍多,当然很多老师进入我们这个学校,随着政府对公办教育的投入,现在民办教育从成本核算来讲不可能待遇高于公办教育。有很多孩子为了让孩子上公办学校,需要提前一两年跑关系。我们的政府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中小学已经不收费,但是老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政府再多投入,真正需要补助的人没有得到真正的补助,不需要的人,政府投入点钱也无所谓。怎么能够让民办教育大力发展,国家应该给予一个一致性公平的政策,因为大家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都是为国家在培养人才,只是投资者不一样。我们投资也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部分,政府投资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投资主体不一样。但应该给的政策是一致性。

  举一个简单例子,好比民办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能支持西部去,这完全是歧视性政策。因为大家都花钱了,都是学习了,花钱上了大学四年本科,就因为是民办大学,所以不能考公务员。我历来说要钱不如要政策,要政策不如要理解。政府应该理解这些民办教育,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政策,民办教育在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在中国不可能做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