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学者热评:高考状元为啥就不能捡垃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11:12   《羊城晚报》
海外学者热评:高考状元为啥就不能捡垃圾
我们的问题不是状元能不能捡垃圾,而是状元不应成为被人捡的一堆垃圾

  一两年前,北大高考状元陆步轩当屠夫,曾沸沸扬扬热闹过一阵。最近,湖北阳新的高考状元王远捡垃圾的新闻,又掀起波澜。

  教育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垃圾”与“状元”、“屠夫”和“状元”的强烈反差。

  美国人把聪明分为两类:Book Smart(书本聪明)和Street Smart(街头聪明)。怎样检验这两类聪明?前者是考试,后者是实践。

  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丰富多彩,如考试、综合考察、实践等等。实践是一种最终极、最权威的检测手段。

  然而,中国的教育以考试作为最权威、最广泛、最可靠、最有效、最神圣的检测手段,高考更是被推到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地位。

  考试有先天缺陷,用有先天缺陷的东西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成了先天缺陷加上后天缺陷的“认分不认人”,岂不荒谬?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但科举使得教育异化为选拔淘汰的机器。

  早在100年前,张之洞就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100年后,教育指挥高考,还是高考指挥教育?竟然还是一个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垃圾状元”、“屠夫状元”的奇怪现象。用考试来检测王远、陆步轩,他们是“状元”;用实践来检验王状元和陆状元,他们屡屡失手、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提公文袋捡破烂或抄刀卖肉……

  麦肯锡公司驻中国总裁Grant先生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报告中指出:人才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制约要远远大于水、能源和基础建设。中国每年培养出1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但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中国在人才市场出现的危境,正让许多投资巨大的跨国公司遭受人才短缺的打击。

  考试不是万能的,只讲考试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考生”,把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虽然,应试教育让许多人走了一段弯路,但一流的“考生”,仍然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成为一流的“学生”。“学生”强调的是“学”,是“变”,是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座著名的垃圾山,每天车来车往,机器声日夜响个不停。数年前,我曾带国内来的友人去参观。接待我们的小姑娘说,她爷爷原来是当地一名猪农,开始是为猪处理垃圾,后来为社区处理垃圾,现在她的家族拥有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处理垃圾的巨大产业。

  我们的问题不是状元能不能捡垃圾,而是状元不应成为被人捡的一堆垃圾。

  (作者:美国 黃全愈 注:作者为旅美学者,著有《素质教育在美国》等专著)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