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还是说书?——大众传媒
观众提问环节说到当前沸沸扬扬的《百家讲坛》,史女士举美国迪士尼乐园对“美国精神”的宣传为例,认为“如果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能够通过大众传媒,能够通过各种大家喜闻乐见最一般的形式,弥漫在社会上生活每一个角落,我想这比我们专门设立道德教育,比我们专门设计课要有用得多”。
彭老师则认为这是我们“缺乏独立判断力”的表现,“大众自己读书太少”,变成了“读图”、“听书”。娱乐不是文化的最高心态。
两位老师甚至就此展开了辩论,史老师认为“文化程度比较低的社会广大百姓”和大学里的学者是有区别的;而彭老师则坚持“知识精英不是跟着大众去沉沦,而是要引领大众,引领社会向上。”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电影十年,互联网十年
—聆听系列访谈“缪斯的华美转身”
生活中我们总说“女士优先”,而聆听系列的这次访谈中新浪信息中心总监梅景松女士排在了最后出场,也许正像互联网,出现的虽晚,却有绝美的姿态。而两位男士则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气质,有着导演的特有的视角。
电影十年,电影市场
张扬导演精辟的说“1997年的时候我自己觉得在那个时代想去做一个电影其实非常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好象比现在还容易”,难与易似乎同生同长,同消同亡。难在 “1997年拍电影,你必须要打破过去所谓的电影厂集体体制,在这里面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好象你才能拍上电影”,以往成为一个导演一步一步需要20年,而自己“不太可能用这种方式”,于是自己突破,而现在“有非常多的资金在社会上都想做电影,都希望培养年轻的演员,都在找这样剧本和导演,机会其实非常多”。那么那个时候又为什么比现在容易呢?张扬导演说97年的时候“还不是那么商业化”“跟市场没有那么紧”“ 没有完全跟市场妥协,还努力表达自我的状态里”;而现在“必须面对时市场”“ 想怎么把片子卖出来,首先想用什么渠道把钱收回来”
张扬导演还总结说“这十年的变化,可能也是跟市场经济的开放,电影跟国际的接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提出“电影其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不光光是娱乐”“电影一定还有它很好文化的底蕴,应该引领大众,给大众更多的关于精神上的享受的东西”。
由张扬导演的话延伸开,王水泊导演回答了是否会对市场妥协的问题,王导明确表示“大的制作,大的投资、发行模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或者说这个性格,这个境界所需要的娱乐形式”,我们需要“有才华的,另类的、非主流的、有想法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