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隔代喂养”引发家庭教育新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7:04   中国青年报

  “你起来!让外婆坐!”面对自己四岁的女儿园园,陈瑾皱了皱眉头喊道。

  事先跟女儿说过,客厅的小板凳是给外婆准备的。结果,园园在看到小板凳后,就欢快地跑过去坐了下来。陈瑾见状立即叫园园起来,园园的外婆却在一旁忙摆手说,“我不坐,我不坐,让囡囡坐吧”,然后一个人走进卧室,另外搬了一张椅子。

  “妈,你不能这样惯着她,小孩子不能不懂礼貌。”说完,陈瑾就把女儿抱了起来。“哇……”园园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事,上海市民陈瑾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她发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母亲比自己宽容得多,“母亲总是怕我们太严厉。”

  上海市妇联等单位日前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一代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存在。据对200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依赖于祖父母;其中三分之二的隔代喂养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该调查还显示,上海超过65%的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在很多小区里,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颇具规模的“祖父母——孩子圈”:老人带着孙子辈玩耍,难得见到年轻父母的身影。

  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或者没做好抚育孩子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称职”些的年轻父母,也只能白天将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晚上自己带;而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从早到晚、衣食住行都由祖父母照料。还有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一周岁后,干脆把孩子送到(外)祖父母家,每周末去探望一次。

  “经验派”习惯事无巨细 “本本派”推崇大而化之

  父母缺位的“隔代喂养”,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调查表明,近六成的祖父母喂养知识靠自身实践和传统经验;而年轻父母则更相信网络、书本、专家。年长“经验派”和年轻“本本派”往往各执一端,分歧重重。

  “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松松父母有很大不同。”家住广西桂林的周仁笑着说道。

  周仁的孙子松松今年刚上三年级。一天,松松放学回来,爷爷问松松,“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小松挠挠头,告诉爷爷说,“忘了。”想到有一个和孙子同班的小朋友也住在院子里,周仁让孙子立即去问小朋友。

  眼看天黑了,爷爷一边换鞋一边告诉家人,“我们出去一下”。

  “外面有灯,让他自己去问!”松松的爸爸说。在爸爸看来,男孩子需要锻炼,不能够太依赖家人。

  事后,爷爷问孙子,“天黑了,你一个人出门怕不怕?”孙子不好意思地告诉爷爷,“怕是怕,但是没有办法啊。”

  “也许我们老一辈是有点关心过头了。”周仁说,其实松松担心被小朋友取笑,平时并不让爷爷奶奶送他上学。“但是他早上出门时,我还是会远远地跟在他后面,看到他进了校门才放心。”

  每天晚上,周仁还会看看孙子的课程表,提醒孙子明天要带什么书,让孙子自己看看东西有没有放好,等孙子放好之后,爷爷总会再检查一遍。但是松松爸爸的做法却完全不同。

  一次松松放学回来,周仁打开他的书包发现,松松没有带当天的课本,就质问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督促松松带好当天的课本,“我跟他说过要带什么自己放好”,松松的爸爸从来不会再替松松检查一遍书包。

  在辅导孩子做作业上,周仁也感到儿子和自己的做法完全不同。松松的爸爸认为,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所以作业孩子应该自己先做,全部做完了后有不懂的可以再问家长。而周仁则认为,可以让孩子一道题、一道题地做,有不会的地方就马上指导。

  “我这样节约时间,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他爸爸的方法可能优点在于问题比较集中,但是问题解决得慢。”

  更让周仁不能接受的是儿子在教育孙子上的“新式”教育观念。

  一天,松松突然问周仁:“爷爷你知道老鼠几天可以有小老鼠吗?大象多长时间可以有小象?”

  原来松松的这些知识都来自爸爸给他买的书。

  “他们的教育太开放了”,周仁指着一本人体奥秘的书说,“我觉得大可以在青春期再看这些书,他们的过早教育让我接受不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隔代喂养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