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流大学需要宽松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10:50   中国教育报

  过去是大学以批判的眼光看社会,而现在是社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大学。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希望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有更为宽松的氛围,使大学的学者具有独特的“学者气质”:既有“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也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同时,大学在体制上需要进行创新,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研究的氛围和机制,形成“各得其所”的评价机制。郑南宁同样认为,一流大学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理解。

  只有将大学主要力量转移到学术上来,才能履行大学引领社会未来发展的使命。在本届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众多名校校长认识到中国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王树国在报告中呼吁,社会应该为大学的非学术性责任“减负”:若干年前,许多企业有义务,也有责任承担学生实践培养的任务,为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样一个好传统,现在越来越淡薄了。反过来,用人单位和社会却指责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并非拥有一流的硬件条件,而是拥有一流的师资。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认为,“211工程”三期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更为凸显。因此,要突出和加强队伍建设,突出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该校已决定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放在加强内涵建设的首要位置。“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引进和培养体系,创新人才成长为公认的领军人才则又需要10至20年的时间。”

  许多校长建议改革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增加科研经费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张杰认为,不论是“985”经费、“211”经费,还是国家的纵向科研经费等,在管理和投入上,都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周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