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磨合期让大学生大受考验
2006年7月,刘燕考上村官,分到开福区青竹湖镇太阳山社区。
太阳山社区支部书记对她说:“年轻人,刚出校门,首先就得练胆量,得去大胆地工作。包括计划生育工作。”刘燕上任第一件事是育龄妇女培训,对大群育龄妇女们讲课,发放计生用品。她说“身上的血全涌到脸上去了”。
大学生村官进农村都有一段磨合期。分到开福区的蒋多利,第一项工作是上堤抗洪,为照顾女孩子,她被安排去做最轻松的事——割草,经常把手刺伤了。
分在开福区捞刀河凤羽村的小伙子刘红南,入村第一个战场也是在抗洪大堤上,三天没洗澡。刘红南来自娄底农村,大学毕业后在省直机关工作了一年,2006年考回农村,“省直机关的环境太沉闷,和我的性格不合”。
当然,从象牙塔走向农村的路上,并不总是坦途。
李静(化名)2007年考上村官,属浏阳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久在城市的她,到农村后全身过敏,长满了紫斑,治了多次不见好转。她成为水土不服而退回城市的第一人。
来到农村,大学生们要过方言关,要习惯生活中的寂寞,还要坚强地面对亲戚、同学、朋友之间的攀比。“你工资多少?”“你家孩子大学生毕业怎么到农村去了?”这是不少大学生村官及其父母经常听到的。
一位大学生村官笑着说:“现在大学生到农村是稀罕事,以后将变成时尚而常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