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困境下的中国民办高职如何走自强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10:51   中国青年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11月10日~11日,广州和广州人的务实、包容和灵动,迎来了中国民办职业教育行业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0多位民办高校的领导,他们齐聚广州,参加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

  此次论坛希望形成一个“广州倡议”,以此呼吁不分东西、不分南北的民办高校,要空前地加强团结,真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补台。“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办职业教育大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总裁俞仲文语气坚定地告慰与会者:“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钥匙’,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万能钥匙’,它可以打开几乎所有的社会难题之‘门’。”

  此论坛的召开基于一个不乐观的判断: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出台多年,然而,民办高校没有出现人们想象的更好的发展势头,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受到的限制和挤压越来越多,发展的步履越来越艰难。“如何走出困境”,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宁波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孙惠敏回答说:“民办高校新一轮发展的出路在于创新,在于走自强之路。”

  民办职业教育的内外困境

  论坛的与会者无一例外都集中指出了民办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民办职业院校的举办者或管理者,他们的呼吁也许会被当成是向教育有关部门要政策、要支持,抑或是“无病呻吟”。然而,论坛也有来自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谈松华的“权威声音”:

  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庞大的公办教育系统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民办教育缺乏竞争优势;二是中国缺少兴办捐助性、慈善性的教育事业的社会机构和社会基础,在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经费一般占GDP的4%~5%,而我国则只占0.01%,社会捐赠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1%;第三,民营企业处于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出资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不是出于捐赠公益事业的目的,绝大多数要求回报。“这是中国现阶段民办教育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社会因素。”

  新时期,政府公共财政较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进一步增强公办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相应削弱了民办学校的竞争力。有民办职业院校举办者在论坛上直言:“现在的教育公共财政成了‘公办财政’,民办高校很难分到一杯羹。”

  另外,公办学校教师工资连续上调,既增加民办学校成本,又弱化民办学校的竞争力。从中山大学被挖到广东白云学院的副院长何小雄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说:“民办高校成了公办高校的‘黄埔军校’。”在民办高校里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纷纷跳槽到公办高校。

  同时,在公办学校体制改革中出现了独立学院、名校办民校、改制学校等新形式,占有公办和民办两种优势,“形成了同民办学校的不公平竞争”。

  当然,民办教育的自身因素也使民办高校遇到了发展困境:谈松华认为,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期望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其中包括有的投资者期望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能高于一般行业,这种利益驱动的动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办学行为,也常常造成投资者与办学者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民办教育的求学者多数是生活在能够支付较高学费和生活费的较富裕的家庭,家长以为高投入一定会有高回报,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基础并不好,也期望通过交高额学费享受优质教育,获得高学历,考上名牌学校,这种期望容易给学校增加片面的压力;民办教育的办学者,开始时主体是退休的校长和教师、从公办学校跳槽或兼职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其身份和待遇不同于公办学校,缺乏安全感,队伍不稳定。

  这样产生的问题是:这三方面利益主体都有比较强的功利目的,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难以持续发展。“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中国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一直处在比较艰难的境地。”谈松华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民办高职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