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组会议:汉学与文化对话第一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 11:47   新浪教育

会议讨论现场
会议讨论现场

  主题:分组会议 汉学与文化对话(第一节)

  时间:2009年10月30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李雪涛:今天下午我们有1个小时的时间,有5位发言人,每位发言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最后10分钟留给大家提问互动,如果没有提问的时间,只能在会下,大家跟一些发言者互动。

  本来我们的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立文先生,张先生还没有到。那么首先请索罗宁教授做他的发言。索罗宁教授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学系,目前在台湾国光大学任职副教授,他在华延宗(音)研究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讲授的课程也是与华延宗(音)有关的。今天他带来的论文题目是《东亚语境中的西夏佛教》。下面我们欢迎索罗宁教授。

  索罗宁:大家好,刚才主持人把我介绍得这么好,我并没有真的像他所说的那么优秀。

  我的这个报告是《东亚语境中的西夏佛教》。

  我们在做文献学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的是西夏文的东西,它是用它自己的语言,利用它自己的文字写出来的。因为这是不同国家,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也许跟汉学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且我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汉学对我们研究非汉语、非中文的文化,还是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目前在进行这些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到,汉学本身从我们的了解角度来看,它不只是一种专门讨论中国本地的东西,也不是说它是专门谈中国的一种学科。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十三经》、中国历史,肯定是汉学主要的对象,不过除了这些之外,汉学又发展了不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工具。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那些文献,其中也包括佛教等经典的文献,这些都是汉学或者国学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去研究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发生的这些文化现象,不管它是利用汉语,或者利用自己的语言,我们还是可以使用这些在国学当中所涉及或者所发展出来的办法,或者研制的方法,来去学习。

  目前来讲,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是在研究西夏语文的过程中,虽然人家目前都是在利用很多的语言学的理论,但是实际上,我们去看研究的基础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资料是什么,都是当时在11-12世纪的时候,西夏文的字典,那些字典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编的,语法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呢,就是在国学里面所发展的、可以针对中国本身文献的研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了解,而且那个时候,就可以得到一些正确的结论。

  虽然有一些现代的思想,或者现代的研究方法在里面,但是这并不否定传统的汉学不是国学的研究,那些方法还是很重要。

  另外一个例子,从目录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情况。像我本人主要在做的佛教文献的研究,如果没有拿出一个好的研究方法,而光看那个文献,虽然说自己掌握了,你把它解读了,或者了解了,但是基本上你还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那就是说分析这些文献内容,了解它的历史地位,我们在传统汉学里发展的方法也能够有效果。但是如果在文献的目录里找到位置,只是了解了前后的情况,要搞清楚它和其他文献的关系,那才可以说是了解了某一篇文献的内容。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到哪里去找,也是一样,要有传统汉学的研究工具,才会有一些研究的成果。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目前在研究一篇文献,它不是那么出名,是唐朝带宗时期的,有一位禅师叫做南洋慧宗(音),看到他的文献,就看你怎么解读了,如果你单独拿那些东西来分析,你看不到什么,也了解不到重要性,但是和其他的文献来对比,这个时候你会对这个文献有一些新的了解,而且会知道它的历史意义在哪。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样,我们是利用传统国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好像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献。这是一种情况。

  目录学的重要性在哪,我们大家都知道,好像在外国的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宋朝赠送给各个国家的,这边也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说我们目前刚刚发现,如果我们拿出西夏文,特别是印刷出来的,看一些跟当时中国的情况,就会发现一种事情,它的印刷设计是很像的。这个事情就表示什么,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在思想上,它其实涉及到一些最基础的、很重要的而且很有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印刷的实页。这些事情我们是要了解的。

  我们如果愿意了解某一篇文献,或者某一种思想传统的地位,那就是说针对要靠近中国的一些独立国家,必须拿出传统的汉学研究工具来去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研究的结果会稍微可靠一点。这个过程,或者说这些研究,这个过程其实中一种互动,因为两边都会得到一些利益。也就是说我们透过这些汉学研究的方法,拿出来研究一些非汉语体系国家的文化,比如高丽、契丹、西夏,它有一些对国学或者对中国本身会带来一些好处。

  我们也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我刚才提到的一篇文献,就是南洋慧宗(音)的语录,从这些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佛教的历史,我们大概就能发现这么一点,南洋慧宗曾经当过唐朝的国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问题是他中文的资料相当分散,也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找到、去重建他的思想。

  我们就发现,就是南洋慧宗的那篇语录,完整的版本,在中国早就不见了,而且跟这些内容比起来,里面讲的思想,跟我们传统文献里发现的思想是相当不一样,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不仅对西夏有一些重要性。我们拿出一篇文献,它弥补了我们针对唐朝整个佛教本身情况的了解。我们都知道有一篇文献,都知道有那么一个佛教的思想家。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都研究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进》,就不知道,想了很久,也是一样,算是西夏文,把这个解读以后,那个东西是有一位契丹法师的著作,从这篇文献当中,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情况,而且跟中文相对的文献比较,就会有一个结论,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中国华北区域的这些佛学发展,而且佛教思想的内容,其实是和我们传统所想的,和我们从其他文献所了解的可能不是那么一样,也许是有一些是我们本来没有看到的东西。这些研究也是透过我们传统对文字的解读、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论,它一方面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从另外一个方面,它是针对中国佛教本身的情况,了解得更好。

  这个意思是说,国学或者汉学,它虽然是以中国为主,但是它针对一些其他国家、其他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完全是不能忽略的,也不能能够轻视它。透过这个国学方法能够研究的东西,基本上属于大中国文化的领域当中,国学的领域,比我们传统所想的可能要更广大,也不只限于中文,也不只限于中国。有一些好像是非中文的东西,好像表面上不属于中国文化当中,还是完全可以利用国学的方法来去研究和了解,而且那些研究的成果相当可靠。最近几天前我才知道要分到这组里面,这是我稍微准备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

  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雪涛:非常索罗宁教授所做的精彩演讲。非汉语文件实际上对汉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点,就是大汉学或者大国学的概念,大家知道在西方的大学里面,汉学系和蒙古学习,中亚系和西藏系是分开的,但是它有内在的联系,怎么样通过其他的文件,把汉学做得更精更深,在整个亚洲的视野来看中国,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有请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院长那济世先生,给我们做《论中国和印度五种元素意识形态属性》的报告,他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院长,去年11月份,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过一次有关谭云山先生诞辰110周年的一个会,这样我们把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今天正好那济世先生来,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特别是由于佛教的关系,一直相互受惠。所以下面请那济世先生给我们做关于印度和中国五种元素意识形态属性的报告。

  那济世: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特别对组织者表示谢意,谢谢他们请我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