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言教改纲要:农村教育和师范教育如何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8日 22:19   新浪教育

  三、用生活教育理论改革农村教育

  1、认识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没有农村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陶行知认为,要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普及教育,一是要省钱,二是要省时间,三是要通俗。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反对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教育”、“小姐教育”、“书呆子教育”。他强烈反对“城市中心”的教育和“洋化教育”,对于今天端正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有着很强的警示价值。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和学龄人口减少,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寄宿制学校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必须防止一刀切地过度撤并学校,造成新的流失辍学和“上学难、上学贵”。一些地方片面强调所谓“学校进城”、“教育进城”,造成农村学校的“空壳化”;乡镇和县城的学校则由于班额过大,人满为患,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而不是取消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不能无学校、无教育,相反,应当通过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学校成为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探索农村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陶行知说:“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村中荒地开垦了吗?荒山都造林了吗?村道已四通八达了吗?村中人人都能自食其力了吗?村政已经成了村民自有、自治、自享的活动吗?这种活的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能够单独办得成功的。我们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希望成功。”

  在农村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通过教育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不能照搬城市的做法,必须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农村实际需要、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改善农村教育应当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和问题出发,改变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使农村学生能够各得其所,自我实现。

  应当认真总结80年代以来,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实行的“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等经验,并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和发展这一改革。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农村教育改革的成功典型。

  背景资料: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建立村校一体的办学体制,校领导与村干部交叉任职;根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发展的结构,学校白天为小学生上课,其它时间面向村民开展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实行教、科、劳一体的教学体制,形成农教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办好一所学校,带富一个村庄”。它打破教育和经济、学校和农村社会呼吸隔绝的状态,恢复了教育的本意,使学校成为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文化中心,使乡村成为一个“学习化的村庄”。

  2003年,温家宝总理批示“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坚持”农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育、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柳林县前前元庄实验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

  3、解决农村教师编制低的问题

  农村教师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偏低。现行的编制标准城乡划一,明显的轻农村重城市。在地广人稀、教学点更为分散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教师,但在编制上没有反映这一需求。这么低的标准,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财力薄弱,往往还不能足额配置。

  条件具备时,可考虑根据西部地区、山区、牧区等的实际情况,细化这一标准,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定编,而不是全国“一刀切”。

  4、培养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

  近年来,通过实行西部农村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多项措施,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进入农村,为缓解农村教师不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西部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机制,培养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

  要重视招聘和培养本地教师,他们对本乡本土更有感情,更容易扎根。克服外来教师下乡支教存在的短期行为、走过场的现象,建立城乡互动,促进农村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要善待长期在条件最艰苦的农村从教的代课教师,帮助符合条件的转为公办教师,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妥善安置、补偿不再适合教师工作的老教师。

  5、通过制度创新保障农村教师工资

  近年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和城乡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同时必须看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大头是教师工资,这一部分尚未得到改善。这就是西部农村仍然有大量代课教师、教师待遇不高、队伍难以稳定的深层原因。

  在各地经济差别和财政收入差别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单一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无法保证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实事求是地破解这一困局。

  具体建议,是区别不同情况,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分别实行以中央为主、以省为主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全国约有1/3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县财政有能力担负起农村教育的各项支出,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水平、位于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县,可考虑实行“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均财政低于全国水平的县,又位于经济欠发达的省,应采取“以国家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承担把这些地方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真正解决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那些国家级贫困县。

  四、用生活教育理论改革师范教育

  需要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师范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培养。使有志教师能够进入和留在农村,除了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建立相应机制;也需要改革师范院校的教育,通过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鼓励学生立志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同时,要创新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及创新农村教师的成长机制,为进入农村的新教师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在农村教育的实践中得到发展。

  1.在师范院校广泛开展学陶师陶的教育

  陶行知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认为“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乡村学校是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应当在全国师范院校广泛开展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课程,使年青一代认识和了解陶行知,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培养陶行知式的人民教师。通过在师范院校深入传播和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热情为乡村教育服务的师范院校学生,培养陶行知式的乡村教师和教育家。

  2.从师范学校开始加强师德教育

  作为人民教师的典范,陶行知的伟大人格永远是广大教师和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倡导全国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德为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的权利。在遇到危难时,首先保护学生的生命。

  3.改善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和创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本着“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的原则,改革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式。例如,师范院校学生可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乡村教育实践。中陶会正在开展研究项目,通过地方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农村学校的合作,建立“一校一县(乡)”的试点,在农村学校建立生活教育的实践基地,在帮助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农村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

  背景资料:山西省忻州师范实践陶行知“师范教育下乡去”的教育思想,从1997年开始,组织学生在校期间用一个学期分期分批到农村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至今已连续组织30余批、17000名本、专科生,到原平、五台等11个县的560多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到了教育部、山西省委、省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的好评。

  2006年12月,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开展参与式的乡村教师培训,培训农村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建立农村教师成长的支持和服务系统,形成发展共同体,以及志愿者、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支持、服务平台。

  4.设立“陶行知教师奖”

  建议设立国家级的“陶行知教师奖”,表彰那些献身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学习、传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

建议设立国家级的“陶行知教师奖”,表彰那些献身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学习、传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

建议设立国家级的“陶行知教师奖”,表彰那些献身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学习、传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