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用“婚前守贞”重塑社会伦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 13:03   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据报道,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省的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婚前守贞”写入教材,引导大中学生学会性自律,避免伤害。

  对于这一做法,支持者众,反对者也不少,他们称这是思想倒退,感觉一下回到了封建社会,看到了贞节牌坊,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复辟。

  事实上,云南的做法非孤案,11个省已选用云南版教材;更非首例,“婚前守贞”的教育早已有之——早在2008年,浙江大学就针对大学生开设了“婚前守贞”的培训课程,呼吁拒绝婚前性行为,这一做法引发了关于性教育的大讨论,反对声比现在还大,有人就质疑其是培养贞洁烈女还是自由公民。

  不过一家知名网站调查显示,支持者高达82%。82%的民意表达,是对“婚前守贞”的最大认可。

  确实,“守贞”是封建社会下针对女性的畸形贞操观念,是男权社会的一种外在道德要求,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的糟粕应摒弃。但弃糟粕并不是要将其修身内核一起倒掉。“守贞”的内涵其实很广泛,它是一种女性自我约束的道德观念;且贞操的核心并不单指女人,其涵义也是提倡对男女之爱忠贞不二,即便男性婚前恋爱中,也不能触及性。

  但现实是,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性开放”的理念像狂飙猛兽般地涌入,完全冲破了传统的贞操观,青年男女在传统道德观念上彻底转变,两性交往已达到了相当开放的程度,比起西欧、美国等国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七成接受调查的网友表示有过婚前性行为,70%多的女性到结婚时已不是处女,“一夜情”、“婚外情”、“二奶”等不良现象更是成为社会之痛。

  资料显示,婚前性行为容易造成意外怀孕,有损身心,很多未成年女孩打胎的现象就是明证,而且可能导致性放任、性放纵,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在美国,堕落、倒退、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的性开放已经回归传统。中国,也该补这一课了。

  据称,云南省、浙大所用教材就是从美国引进的,全名叫《今生无悔》,课程面向男生和女生,与中国传统意义所指的女性守贞不同。笔者以为,这对于目前贞操匮乏的中国,针对性极强——在现代,贞操不仅是女人的问题,更应对男女都有约束力。

  所以,《今生无悔》的“婚前守贞”教育,对青少年来说,就是一个生命教育、人生教育,教育他们该怎么科学地、文明地、正确地对待性行为,从而构建正确的性伦理道德和性观念。

  而且,我们要看到,性观念开放只是社会转型期中众多传统伦理道德沦丧的表现之一,其他如责任感缺失、缺乏诚信等,也屡屡引起国人忧虑。在中国目前国力大增的背景下,道德重建势所必然。

  作为国际性课程,“婚前守贞”并非单一的性教育课程,还是品格引导课程,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借助性伦理道德的构建,有望重塑未来一代的传统伦理道德,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近期有媒体报道,内地清纯女演员“濒临灭绝”,电影《山楂树之恋》为选出理想的“静秋”人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婚前守贞”教育推进不顺,张艺谋们再选清纯女、清纯男,估计还会更难。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