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评:“临课换教材”教育岂可成儿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10:10   河北青年报

  ■更换教材不是稀罕事,但安徽这次“临课换教材”却有些蹊跷,主要体现在决定仓促和程序反常

  ■很多蹊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程序缺位”,实质却可能是权力为了“自肥”,迫使程序“让位”

  ■要让教育部门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利益,考虑教育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斩断不法利益链条,扫除教材中的“寄生虫”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安徽滁州等5个地市的很多初中生发现没有英语课本。据安徽省教育厅文件显示,安徽省8月底决定更换上述5地市的初中部分英语教材版本,因供应商印刷、配送不及,导致上述结果。昨日,安徽省教育厅予以释疑。(2日《新京报》等)

  更换教材不是稀罕事,但安徽这次“临课换教材”却有些蹊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定仓促。宣布更换教材是8月25日,离开学仅有几天时间,如此仓促,让师生感到措手不及,注定更换前不可能对教师进行培训。至于开学了,还有一些学生领不到教材,更是凸显教育几成儿戏;二是程序反常。正常的程序原本是地方教育部门申请更换教材,教育厅批复申请,而这次却是“省教育厅统一安排,要求他们重新选择”。诡异的是,明明是统一安排,安徽省教育厅的红头文件却是“你们上报的重新选用2010年秋季初中英语教材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决定……”还特别注明“不予公开”。如此做法,是把“强制摊派”搞成了“自愿”,有“掩人耳目”之嫌。

  虽然换教材背后是否有不正当的利益链条,是否有权钱交易,还有待调查,但此事极其反常是确定的。对此,安徽教育厅有必要“自证清白”,但昨日的“释疑”把责任归于发行方拒供货,至于为什么有过合作的供货方突然断供却缺少有说服力的解释,也未对是否涉及利益交易作正面回应,所以依然无法释疑。但此举的客观负面影响却是存在的,安徽省教育厅依然不能脱责,有关部门应启动调查程序。

  教材关系到教学质量,更换教材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另外,安徽2006年秋季开始“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招标”,这次的更换教材是否采取了公开招标的形式?如果是,是否受到过质疑?从红头文件中的“不予公开”来看,无法不给人以“内定”之嫌。在笔者看来,很多蹊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程序缺位”,实质却可能是权力为了“自肥”,迫使程序“让位”。

  8月20日,有报道称,“安徽强迫学生订购8.1亿违法教辅书内幕”,文中指出安徽省教育厅“违规”。结合这篇报道,可能更有助于帮我们看清“临课换教材”的真相。

  安徽教育厅接连不断成为负面新闻主角,让人诧异。在笔者看来,要让教育部门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利益,考虑教育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斩断不法利益链条,扫除教材中的“寄生虫”,否则,视换教材及教育如儿戏的事情还会上演。(欧木华)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