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称6成家长在教师节送礼 100%老师收过礼(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 12:03   扬子晚报

  送了真有效果?

  家长说:

  感觉收礼后“有变化”

  对于送礼的效果,家长各有说法。“我家小孩在中华路幼儿园上了3年,一分钱没送过,可老师真的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我觉得老师会有老师的职业操守,你不送礼,她们一样会做好自己的工作!”孩子刚刚从南京中华路幼儿园毕业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幼儿园老师也死活不收我的卡!”孩子刚到南京游府西街幼儿园上小班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入园,家长紧张得很,所以特地找老师“沟通感情”,没想到却被老师坚决退回了。“孩子第一天表现惊人的好,她到幼儿园竟然叫爸爸早点去上班!”

  “我觉得孩子小就得送!”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在南京一所热门的公办幼儿园上学,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老生病,后来发现男孩好动,竟然玩得出一身大汗,但是每次带去的衣服都没有换过。“我给老师连续送了两次,并跟老师提出了这个情况。后来,孩子回来时的衣服就有了变化!”

  学校说:

  送礼其实没有多少用

  “说句实话,送礼其实没有多少用!”南京一位小学名校副校长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送礼是一种自我安慰,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并不会因为你送礼了就对你的孩子刮目相看。

  “我建议家长不要送礼!”江苏省省级机关幼儿园王燕兰园长告诉记者,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其中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要“爱孩子”。“孩子哭了、跌了、不舒服了,出于职业的本能,老师都会精心地去照顾孩子。说句笑话,孩子在幼儿园哭闹时间的长短与家长送礼一点关系都没有。”

  “虽然也有家长认为,送了礼感觉孩子能得到一点‘特殊待遇’,但事实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多少好处。”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犯错,而处理问题的老师不分缘由地偏向你的孩子,并不合理地惩罚了别的孩子,最后的结果是你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那么这样的错误有可能会一直影响下去。”

  实习生 王宛璐

  本报记者 王 璟

  问一声:你还记得从前的老师吗?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送礼这一说,和老师的关系可好了!”今年40多岁的何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住在南通,却要在南京上学,非常不方便。“老师就让我住在他家里面。一大早,老师家人就忙着帮我做早饭。”对于现在“送礼风”,何女士表现得十分担忧:都忙着给现在的老师送礼,有谁会想起过去教过自己的老师呢?实习生 王宛璐 记者 王 璟

  记者亲身感受“送礼风”

  一位跑了十几年教育条口的媒体同行问

  我该给老师送多少钱的礼?

  现在,一些名校的班级,家长都建有QQ群。这几天,记者所在的家长QQ群主题只有一个:给老师送什么?真是不看不知道,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再加热心人从旁指点,记者还真摸到了不少“门道”——

  有人说:送礼要“贴心”

  日前,一位家长在聊天中,神秘兮兮地告诉记者:知道吗?给老师送礼要送得贴心。

  什么叫“送得贴心”?看记者糊涂,这位家长举例:“给老师送礼,首先不能大路货,要和别人不一样,要给老师留下印象;其次还要实用,最好送的正是老师需要的,那就以一当十了。”怎么才能做到呢?“留心啊!我发现学校附近有家干洗店,还是个品牌的。老师总有衣服要洗吧?我就送一张洗衣卡。果然,老师很喜欢。”

  怎么送?“讨好于无形”

  说到给老师送礼,不少同道中人最头疼的是:怎么送?一位家长教导记者:大张旗鼓送到办公室是最“笨”的,老师一般不敢收,而且容易引起反感。怎么送才合适呢?QQ群里,几位相熟的家长教了几招:

  1. 充话费,无声无息。相对来说,这是个“老办法”了,也是最简便易行的。但却不大被看好,原因很简单:你也充我也充,老师要是不需要那么多话费,这礼物不白送了吗?

  2.请快递送上门。对于避免办公室面对面送礼的尴尬,这无疑是个好办法:写上老师的地址和姓名,南京市区快递一般5元钱就够了。快递发出后,给老师发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免得让人以为“危险品”不敢拆。

  3.声东击西。上面的办法虽然好,可弊端也很明显:无法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为了这难得的沟通机会,不少家长还是豁出去了,直奔老师办公室。可是,办公室里一般都有几位老师在,你怎么出手?一位家长一语道破:放信封里啊。让孩子提前给老师写封信,越原生态越好,老师看着才感动。然后家长打着“孩子不好意思交给老师,我给送来”的旗号,把卡啊什么的夹信里,搞定了。

  “老教育”问怎么送礼

  记者有一位同行,是跑教育条口十几年的老记者了。没想到,这位“老教育”竟然虚心请教各位前辈爸妈:教师节我该送多少钱的礼物合适啊?

  这一下,各路高人纷纷出马:“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差不多了。”“一次送礼不要多,重要的是沟通感情要勤,一年起码三节要送到。”一年送三节?前辈谆谆教导:“五一、十一、元旦一般算‘三节’。要是送了教师节,中秋啊十一啊就免了,但元旦春节不能免,两个里面要选一个。说穿了,也就是上半年送一次,下半年送一次,新年再送一次。”

  当年,记者给老师送个西瓜

  给老师送礼,记者回避不了自己当年的“送礼记忆”。

  小时候,记者在北方的一个小城读书,刚设立教师节那几年,记者读小学。有一年教师节,记者给老师送了一个西瓜。现在想来蛮可笑的,可当时把老师感动的呀!老师当场切开,请还是孩子的记者大吃特吃,而且跑出去买了好多零食——这次送礼,严格说来,记者真是“赚”了。

  多年后,还是这位老师,记者大学毕业后来宁的第一年,寄了张贺卡回去。几年后,妈妈路遇老师,老师竟然拉着妈妈的手,红了眼圈——没想到,就是这张小小的贺卡,让老师念叨了好几年。

  师恩难谢。很多时候,情意与金钱无关,与真诚有关。  阿 杜

  ■晒晒

  那些温馨的礼物

  一幅最美的蝴蝶十字绣

  去年,南京第二十四中学初三学生李晨晨突发急性白血病,或许只有2个月的生命。由于一时拿不出10万元的治疗费用,父母带她回了家。事情发生后,李晨晨曾经的班主任史菁老师非常震惊。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史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李晨晨的祝福:他撰写了一篇一万字的博客,题目就叫做《轻舞飞扬的美丽蝴蝶——送给我最心爱的学生》。就是这篇字字发自肺腑的博文感动了无数网友,并为李晨晨募集到了首期治疗费用。

  为了感谢史菁老师付出的一切,病床上的李晨晨在化疗期间,花了1个月的时间绣十字绣。去年教师节,史老师收到了一幅遍布蝴蝶的十字绣,不禁热泪盈眶。“蝴蝶是我们班的班徽,意思是‘蝴蝶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肯定是飞得最美的。’”李晨晨说,自己就要像蝴蝶一样坚强地飞舞,以此回报恩师。

  一袋包子暖了老师心

  “我印象中最深的教师节礼物,是一袋热腾腾的包子!”采访中,南京一重点高中的王老师回忆说,在2003年教师节,和他一个办公室的一位老师收到了一份意外但最质朴的礼物——一袋热腾腾的包子。

  这位同学的家庭情况比较拮据,父母也是普通的务工人员,在当时那个已经是鲜花、礼品盛行的年代,送包子确实让人意外。可当这位家长满怀真诚地送上那袋包子时,在场的老师刹那间都感受到暖彻心扉的温情。收到包子的那位老师感叹道:“在我看来,再贵重的礼物其中包含的感情也不敌这袋包子。”

  学生送他一个大本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刚接手一个高三毕业班,教师节那天一个班的学生送了一个大本子。打开一看,是每个孩子最想和老师说的一句话。”金陵中学朱焱老师说,那本特殊的纪念册一直被他珍藏。“虽然是一本本子,但是里面却有孩子们沉甸甸的情谊,证明他们把我当做朋友。”

  最让游府西街小学李万青老师感动的也是孩子们的心意。就在去年的教师节,他意外发现,班里同学竟然都在作业本上给他留言。有一位平时最调皮的小男生这样写道:“今天是教师节,我希望用我出色的作业作为送给您的教师节礼物。”李老师说,无论是一张贺卡,一份出色的作业,还是同学的一段真情留言,对老师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

  ■声音

  名校是送礼“重灾区”

  采访中,南京教科所刘永和所长表示,目前,社会上给教师送礼现象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送礼的主要是家长,不是学生,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纯净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应该努力保护这种师生间的纯洁关系。一些家长试图通过送礼的方式来笼络老师,就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破坏;第二,现在,送礼分量是越来越重、金钱意识也是越来越明显;第三,送礼的“重灾区”在名校,班主任、名教师是主要的目标群。在一些薄弱学校、农村或偏远学校送礼还不明显。可见,家长对优质资源的追逐相当厉害。

  而南师大社会学博士徐翔教授则表示,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究其原因,首先,市场经济确立以后,人们的金钱意识越来越重,这种影响不仅在家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在对教师的情感表达上,送礼被演绎成“最实惠”的一种“尊重”;第二,教育升学压力在不断加大。对于严峻的形势,孩子不清楚,家长却是未雨绸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抢跑”,能够获得更充分的教育机会,因此“讨好”老师成为当务之急;第三,在绩效工资实施以前,教师工作辛苦但待遇确实偏低,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部分老师的心理失衡,因此会出现收礼现象。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教师节送礼这个问题呢?第一,“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对教师而言,你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奉献;第二,奉劝家长,教师节送礼不仅未必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你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弊大于利”;第三,社会上应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益,并引导学生和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尊重老师。其实教师节去看看曾经帮助过自己、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哪怕是一句问候,对老师都是一种欣慰和满足。 实习生 王宛璐 记者 王 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师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