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鄂伦春三姐妹的成才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14:08   新浪教育

  1995年夏天,中央民族大学传出的一则新闻让人们赞叹不已——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族乡的鄂伦春族亲姐妹刘翠兰、刘晓春,同时被授予硕士学位;接着,刘晓春继续攻读博士;与此同时,她们最小的妹妹刘军,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一个少数民族家庭,涌现出这么多“秀才”,她们是怎样摘到如此甜美诱人的智慧之果的?

  三姐妹的父母都是孤儿,从小与鄂伦春族乡亲们一起奔波在兴安岭林海雪原之中。1953年党和政府派来工作组,把鄂伦春人接下山来,他们才得以定居,获得新生。他们的父母虽无文化,但勤劳、善良,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父亲刘本占是位出色的猎手,枪法和捕猎经验堪称一流,远近闻名。在家里,在女儿们面前,他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慈父,常常把山林里听到见到的东西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这些故事神奇美妙,如清澈山溪淙淙流淌不尽。千百个故事总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告诉女儿们要好好念书,做有文化的好孩子。

  母亲吴云花温柔娴淑、心灵手巧,几把菜籽,能把家园打扮成美丽的花园;几块兽皮,在她的手上可以变成各种极赋想象力的实用品、工艺品。她还有一副美丽的歌喉,会唱数不清的鄂伦春民歌。

  三姐妹的家庭并不富裕,尽管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但日子总是过得欢乐、祥和。许多夜晚,她们都是伴着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歌声香甜地进入梦乡的。

  晓春回忆说,她小的时候除了玩耍和念书,就是跟着母亲学画画,白桦林中的一片落叶,雪地上的一行脚印,都会唤起我无限的遐想。有一天,母亲问她,“春儿,你看天边那片云朵像什么?”我说像大雁,“那你就把它画下来吧。”可是,刚画了一半,云就飘散了。“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让我画云朵?”沉默良久,母亲言道:“画云不是目的,是要你善于观察。”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晓春从小就对颜色、声音非常敏感,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兴安岭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夜晚除了狗叫,就是狼嚎。村子里没有电灯,三姐妹挤在黑暗的小木屋里缠着父母亲讲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盼望过年,三姐妹也是一样。每到过年,母亲就对她们说,除夕夜很多神都出来过年,泼脏水土地爷会生气,倒垃圾会把新年的财运带走。可是,除夕夜读书写字,人就会越来越聪明,将来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听了母亲的话,每年的除夕之夜她们都要读书或写作文,不论家里有多么的吵闹,身外有多少诱惑,都不会动心。

  就是在这样一个近乎童话般超然的家庭里,刘翠兰、刘晓春、刘军成长起来了,她们熟知各种狩猎技艺,个个会骑马打枪;长得秀美如玉,睿智聪慧,想象力尤其丰富。

  三姐妹从小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夜读的油灯常常烧坏她们的书本和棉衣,燎焦她们的眉毛和头发。翠兰、晓春在小学都是上的“复式班”,即教师先讲半堂一年级的课,再讲半堂三年级的课……而这一切都没有磨灭她们求知的欲望。她们成绩好,总是班里、乡里最拔尖的学生。

  在“文革”那动荡的年代里,几位插队的上海知青成了她们的启蒙人。知青们从上海带来了《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欧阳海之歌》等等以及成套的数理化教材。她们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上海知青担任教师后,她们的学业有了进步,而最令孩子们着迷的是知青们对外部世界的精彩描述。

  三姐妹的学习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翠兰上高一那年,知青全部返城,学校被迫撤消高中,她只得跑到几十公里外的黑河市上学。就在她要报考大学时,母亲又患脑溢血,她不忍心离开心爱的妈妈,但全家人坚定地支持她,并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这样,刘翠兰,终于在1980年率先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走出白桦林的大学生。两年之后,妹妹刘晓春也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微博),8年后,刘军也加人了她们的行列。

  翠兰是学历史的。由于思想进步,学习出色,在大学期间入了党,当上了班干部,在文艺、体育等方面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校级选手”。198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担任预科部教师。1992年考上本校的研究生,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考上研究生后,她边工作边攻读,还发表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她的毕业论文《东北渔猎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独辟蹊径,观点深刻,论证缜密,颇受导师及专家们的称赞。

  1999年她晋升为副教授,同时被任命为预科部党总支副书记。她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勤恳工作,关心他人,乐于奉献。每当同事有了困难,她都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们。她热爱学生,先后资助了6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2级的彝族学生陈忠同学就是她的资助对象。她还为3名贫困生募集了社会资助6000元人民币,为50多名贫困学生募集衣物200多件。由于工作突出,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及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2005年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教师她积极倡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任教以来她先后开设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讲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思想品德与修养》等课程。科研成果也颇丰富,已出版和发表科研成果100多万字。其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与探索”荣获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晓春从小就勤奋好学,立志报国。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预科部,1983年升入本科,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任教,1992年返中央民族大学攻读民族经济专业硕士, 1995年9月,攻读博士, 1998年6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之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3年以来,刘晓春先后在《光明日报》、《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东北亚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等30余种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章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与撰写著作7部,其论著多次获奖:《试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特征》荣获《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东北亚跨境少数民族》荣获1997年中央民族大学首届学生学术论文一等奖;《鄂伦春历史的自白》一书荣获2005年内蒙古图书奖等等。

  “老疙瘩”刘军,出生时鄂伦春族已从草木房搬进砖瓦房,比起姐姐来,她的学习条件优越多了。她本科念的是法律专业,硕士念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满族古籍文献专业。如果说翠兰、晓春是得益于那种特殊的家教和知青们的启蒙,那么刘军则更多获益于姐姐对她的影响。上小学时,两个姐姐已经是北京城里的大学生。姐姐们常给她写信,每当鸿雁飞来,她的心都被信中滚烫的语言所攫住,她的心也悄悄地飞进了遥远的大学校园。她聪颖、刻苦,她的理想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准确地、按部就班地及以实现。刘军自己感到“比姐姐们差远了”,可她的个头比两个姐姐都高,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她硕士毕业以后,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现为北京中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已独立办案多次。

  1995年,我国鄂伦春族人口7千余人,拥有硕士生4人,刘家占其三;有博士生1人,刘家一枝独秀。昔日饱受苦难的鄂伦春同胞,怎能不为本民族姐妹的这般出息而自豪。他们把这看成是家乡和民族的荣耀。“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决定特设一笔研究生奖学金,专门奖励本民族学业有成的高层次人才。旗长孟松林赶赴北京,亲手将5000元、5000元、10000元奖学金,分别发给了刘翠兰、刘军、刘晓春。

  面对赞扬与奖赏,三姐妹异常冷静。她们只是觉得肩上的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她们知道,自己美丽的人生画卷才刚刚掀开第一页。  (周传荣  刘晓春)

  (本文来源:“北京高等教育丛书”《走进中央民族大学》)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校庆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