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批状元塑像易 除心中塑像难

2013年05月03日11:23  中国青年报    

  北大清华[微博]一直都是考生和家长[微博]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多地方从学校到政府都会重奖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奖钱已见得多了,奖一座塑像却是第一次见到。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湖北来凤县一高中为考上清华的学生立塑像,塑像下有长长的碑文,介绍该生的出生年月、高考[微博]分数,还称“他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当地教育局过问此事后,校方已迅速将塑像拆除。

  此事被曝光后,引来网友无数吐槽。这事儿确实有不少可以吐槽的地方,简直就像一场滑稽的闹剧。考上清华就立塑像,显得过于功利和浮躁;为活人立塑像,显然有些愚昧和夸张;这种方式并不是激励学生,而是通过消费学生和清华来宣传自己,给本就虚热的状元崇拜又添了一把火。

  批评这种滑稽的塑像很容易,有形的塑像也很容易就被推倒了,但我们有没有尝试站在校方的立场想想他们立塑像的想法?有没有想想夸张的塑像背后是怎样一种“书写平民教育神话”的急切?

  批评一个地方,有必要先了解这个地方。不妨先了解一下来凤县,“湖北省扶贫办”对这个地方的介绍是:来凤县属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11.34万人,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10.0565万人。来凤县农村贫困发生率达到42%,比全国平均高出25个百分点。来凤县地处山区,大部分地区靠天吃饭,大部分乡镇位于山大沟深的边远山区。

  当你读完对这个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描述后,就不会带着优越感嘲讽当地为考上清华的状元立塑像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了。在一个发达的城市,不会把考上清华北大太当回事,毕竟每年有太多学生进入这些学校了;在一个发展机会很多的地方,也不会如此崇拜高考状元和迷恋北大清华,经商、求学,人们有很多向上流动和改变命运的通道。可是,那些正在星巴克喝着咖啡、浏览着网页、不时发出笑声的朋友,这是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地方,这里的大部分人靠天吃饭,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许就能想到他们寄希望于考上名校改变命运的急切,理解他们“书写平民教育神话”的迫切。

  对很多发达地区的人来说,考大学只是人生的一次经历,而对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却可能是命运转折的最关键时点。考上清华,对他们来说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意味着终于可以飞出山窝,可以摆脱贫穷,可以过上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了。

  在教育资源失衡的条件下,考上名校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尤其艰难。曾有一个统计称,北大清华这些名校每年录取的农村户籍考生越来越少了,虽然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但考上名校的机会越来越贫富分化。贫困地区本身就“教育贫血”,教育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还有招生名额的倾斜,使来凤县这种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考上名校的机会更加稀缺。读懂了这些,就更能理解他们立塑像的冲动行为了。批状元塑像易,推倒这个塑像也简单,但在教育失衡的大背景下,去除贫困地区人们心中的塑像,真的很难很难。

  想起一张让人无比心酸的照片,是一名记者在一个贫困山区采访时拍摄的,记者对正在给孩子泡方便面的母亲说,尽量让孩子少吃这些油炸的速食垃圾食品。孩子的母亲说:“没关系,不经常吃。因为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才煮了一次,其实我们根本舍不得吃”。吃肉吃出脂肪肝的人,也许不明白连泡面都吃不起的人的价值观。

  一个网友的话值得深思:这一塑像让世界人民知道,在中国一个乡村农家子弟考上中国第一学府是多么的艰难!这一塑像也警示我们,喊破嗓子的教育公正,不如一座塑像昭示的严重教育不公!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