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正文

再谈读书人与人文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1/05/08 08:59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空空儿001

  “以下章节将考察弥漫于我们生活中的荒谬”,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开章明义的第一句也为我们今天渲染了氛围。

  关于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早以过时了,可我一不小心,在谈读书人的
问题时滑到了这个论题上来,但真的严肃起来却很是尴尬,两者似乎并没有明显的磨合点或切入面,只有先分开诠释一下再来找寻那座“连心桥”。

  要说到用词的精炼和准确,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汉字更“鱼与熊掌得兼”的了,当中古时期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把有知识有头脑的人恭恭敬敬地以“贤人”“哲学家”“诗人”“先知”“作家”“辩说士”等称呼时,古代中国则统一用一个很普通的词来概括:读书人。其实在许多方面,中国人都具有这种化繁为简的神奇手段。中古时期,无论中外,有机会读书识字获取知识的总是很少一部分人,这部分人也就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发展精神财富提高人们整体智力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由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他们还要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中国的读书人可以说是社会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对此,鲁迅先生关于中国读书人的那番长篇大论分析得非常正确非常全面。无论怎么改朝换代,读书人总处于“士农工商”这一社会阶层的第一位,等同于统治者,而他们也确实行使了很多的统治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这些话语中既透露出读书人的自豪和清高,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一代代读书人以“立志”“立言”“立名”为人生追求,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添枝加叶踵事增华,为民族独立国家安全和人民富强披荆斩棘挥汗洒血,使得中华文明能绵延5000年而不灭。

  再来看看人文精神,我想许多人会把它与人文主义相提并论,那么,就先说说人文主义吧。人文主义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studia humanitatis”(人文科学)。中世纪时人们用这个词主要为了同教会的神学学科区别开来,包括了文学,哲学,数学,逻辑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的学科门类。19世纪以后,人们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表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人文主义最初是应反神学反封建而生的,最后演变为强调人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追求个人幸福的资本主义革命,其宗旨在“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的著作《秘密》中有精辟解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早期人文主义者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努力把人从神那里救赎出来,给他们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新的追求,坚定“人生而平等”的信念,确定“以人为本”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最终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可以说,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温床或父亲,没有人文主义就没有资本主义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即使在现今,充讫资本主义社会的任是各种各样的人文主义思潮。

  如果仅从上面对两个词语的诠释来谈读书人越来越少或人文精神失落,恐怕有人会觉得根本没必要,那些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和西方早期人文主义者,他们不是封建分子就是资产阶级,要么为封建统治卫道要么为资本家开路,似乎也应该是彻底剔除他们的时候了。但这正是我要找的切入点,人文主义者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读书人,我们的读书人中有许多具有人文主义的某些特征。

  我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在于我对读书人和人文精神新的理解。我所指的读书人,既不是古时那些一味死读书专啃八股文仅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吃书人”,也不是现在某些心不在焉什么书都瞧的“观书人”和专找实用型书攻的“用书人”,而是不抱任何功利“为读书而读书”为丰富知识培养道德成熟思想树立理念而读书的读书人,不一定要有为社会作贡献保家卫国成名成家流芳百世等崇高理想,但绝少不了做一个高尚的人纯洁的人能独立自主的人有特殊意义的人等坚定意念。而我所理解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对自身对他人乃至整个生物界整个自然界无限热爱和关怀,对文学艺术哲学乃至宗教等人文学科有正确的鉴赏和量力而行的吸收,对自身国家自身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乃至全人类的发展非常关切并努力探求。而且我认为,新一代的读书人应该拥有丰厚的人文精神,二者要珠联碧合。人类文明以前是他们传承和发扬的,以后任要靠他们去担此重负,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读书为什么--一位记者的手记(2001/09/07/ 14:23)
教师大家谈:教师应有人格魅力(2001/09/07/ 14:21)
“读书为什么”之学生调查(2001/09/06/ 14:54)
我们为什么学习 比一下才知道(2001/09/06/ 14:46)
读书以自慰(2001/02/26/ 12:34)
今朝苦读为哪般 专题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