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留学人员风采录 小“锁孔”中开辟大乾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7 10:2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记归国留学生、脑外科专家蓝青 孙宁华 传统的脑外科手术虽然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那血流满地的开颅情景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和阴影。
然而,笔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脑外科手术室内,目睹了一台特殊的脑外科手术:患者脑部的良性肿瘤从脑后一直延伸至鼻后,直径达7厘米。主刀医生通过仅有2厘米大小的头骨小孔,在手术显微镜下,使用超声雾化吸引器将肿瘤打碎,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与周围密布的血管、神经分离开,并一小块一小块地将肿瘤切除取出。由于肿瘤处于以往颅脑手术禁区,周围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主刀医生的动作非常轻巧谨慎。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在整整12个小时的奋战后,医生终于顺利地将压迫神经的肿瘤全部切除。当医生打开手术室的大门宣布手术成功时,病人家属看着劳累一天的主刀医生,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这次主刀的医生。正是被人称为“锁孔王”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外科主任蓝青教授。蓝青今年40岁,是国内普及“锁孔”微创脑外科手术的第一人、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度因成绩卓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志存高远取真经 蓝青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990年起,蓝青先后考取了苏医神经外科的硕士、博士,师从黄强教授从事脑神经外科领域从事科研和临床医疗。 在从事科研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蓝青时刻关注着国外研究的最新动向。 1996年4月到1999年9月,蓝青多次赴日本昭和大学、庆应大学和名古屋保健卫生大学神经外科学习,师从日本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松本教授、神野教授和河濑教授。在日本,蓝青发现这里急性期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很高,而在国内,却因为风险较大而少有医院敢接手治疗。为了尽快学到技术,蓝青观摩了40多台手术,将图书馆中所有的神经外科专著阅读了一遍。 回到苏州后,蓝青的技术很快有了用武之地。有一次,一位患罕见“蛇形动脉瘤”的病人来到苏大附二院求医,蓝青为他诊断后,发现病人瘤体邻近生命中枢脑干的背侧及松果体区,巨大如乒乓球一般,要进行手术切除,风险极大。根据当时国际检索结果,全世界仅有60余例“蛇形动脉瘤”报告,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有半数在术后留下残疾,甚至死亡。蓝青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仅2小时就将直径4厘米的“蛇形动脉瘤”夹闭并全部切除,患者康复出院。 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是人类战胜病痛的关键。1999年,德国Mainz大学神经外科Perneczky教授率先提出了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的新概念,这在当时的脑神经外科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锁孔”技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通过直径仅2厘米大小的“锁孔”开口,利用显微镜进行各种手术。这种精湛的显微手术,改变了以往患者剃光头、瓣状大切口、大骨瓣开颅等常规方法,不但外观影响极小,术中出血少,一般无需输血,手术时间短,且感染率低,手术创伤达到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低水平,医疗费用也能大为节省,代表着当今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 2000年2月,蓝青前往“锁孔”手术的中心———德国Mainz大学神经外科深造。在那里,他领略了Perneczky教授的高超技艺和他那种异常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德国的半年时间里,他每天6时15分起床,去手术室观摩手术、研读医书资料和听学术报告成了蓝青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三部曲”。 颅底是人体重要神经和血管的密集区,在医学界素有“手术禁区”之称。蓝青抓紧时间及时补课,反复钻研颅内组织的结构。好学不倦,使蓝青终于取回了颅底手术和“锁孔”显微手术的真经。 德技双馨天地宽 归国后不久,蓝青即将“锁孔”技术运用到脑肿瘤、血管病、先天畸形、脑外伤等各个病种的手术治疗中,其中还包括脑干、颅底、脊髓内病变等高难度手术,均取得了极大成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各项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以及康复病例一个个的增多,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的名气越来越响,主任医师蓝青的名字在患者中广为流传,慕名前来治疗的患者纷至沓来。“锁孔”手术在苏州开展4年来,已成功进行手术300余例,为广大的脑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了在全国推广“锁孔”技术,苏大附二院开办了全国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学习班,蓝青承担起了大量的授课任务。至今,培训班已经举办了5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医生先后接受了培训,有不少学员已在他们所在的医院成功地开展了“锁孔”手术。 2000年,蓝青成为了苏州大学最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担负起了培养学科人才的重担,该院神经外科已成为全国神经外科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两名获得国际神经外科联盟优秀青年医师奖的亚洲人都出自这里。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作者论文20余篇,有二篇被SCI收录。他与黄强教授合作编著的《胶质瘤》和《脑肿瘤分子外科学》两本专著代表了目前国内胶质瘤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成为国内胶质瘤方面仅有的两本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