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点击下面日期快速查看相应面试题: | |||||
作者: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 戴斌
1、现在许多大城市房价偏高,使很多老百姓买房变得困难,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房地产热?
分析:这是一道热点时事的评论题目,而这类题目在我们的公务员的面试中是一类很常见的题型。对于热点的时事的评论,关键要做到准确、全面、独到,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与国家主流观点相一致。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多地关注国内的热点时事和对热点时事的主流评论。本道题目谈的是目前的房价问题。在这里,请大家首先关注题中的关键字眼“偏高”,这里事实上是隐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房价是“高”的,这是对房价的第一个定性。二是什么呢?那就是从哲学的角度看,“高”是一个程度副词,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题中所说的“偏”高是针对所有的房子吗?不是的。是针对我国内的房价,确切的说是针对城市的房价,更确切的说是针对大城市的房价,还要精确的话,就是针对某些大城市的房价。或许说到这里,有些考生会觉得对这个“范围”分析得太细化了,没有这个必要。而实际上本道题目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偏”字。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大的原则:那就是房价高不一定是不好的。为什么?假如我们国家是发达国家,房价虽“高”,但人民群众的收入更“高”,那房价“高”就不是坏事了,而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社会事实了。而实际上相对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的房价,即使是某些大城市的房价,也并不算高,而其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关键是在某些大城市,房价超出了相当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范围。为什么专门强调这个点呢?因为相当多的考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调控”房价,要让房价从“高”位回落。因为从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对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如“国六条”之类的措施,都集中在“价格调控”这个点上。但请广大考生留意一个经济规律,那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不断发展的,那么相对应的房价上涨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如果人为的“强制”房价下降,其实并不是一个“上策”。我们买不起房,除了要让房价降下来外,能不能换个思维呢?能不能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购房能力,达到“房价虽高”,老百姓也还“买得起”的目标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房子是是商品,有“买”和“卖”两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两手抓”,既积极地“调控”不合理的房价,也努力提高广大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而“购买能力”分为长期的“购买能力”和短期的“购买能力”。长期“购买能力”是需要提高“买不起”房的人群的收入。而短期的“购买能力”可以通过政策降低“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首付,降低按揭利息,降低贷款门槛等方式来“瞬间”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
当然按照上面的这种分析思路,我们还可以探讨的是题目中的“很多老百姓买房变得困难”这句话,这里的“困难”可能是收入不算低但房价太高了,所以仍然“买房困难”,这里关键就是调控房价。也有可能是部分希望买房者本身收入太低了,加上房价又太高,双重因素导致“买房困难”,这里就不能只调控房价了,还要想办法提升买房者本身的收入。而题目中最后的“房地产热”,这里的“热”就是说很多人在房价高时还在买房,为什么在房价高时还在买房呢?这里就牵涉到国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问题了。
总之,提这个方向的思路,目的是在于,我们答面试题目时,除了我们“惯性思维”中的解决对策外,还可以“退”一步思考,从根源上思考,辨证地从事物的“因”和“果”两方面去思考,去找到独特的,全面的解决方法和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从而在面试中获得好的分数。
参考答案:对于目前“房地产热”问题,我认为首先说明了我国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许多大城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住房问题更加突出。但我们的目的是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而不是打击楼价。题中的“许多大城市房价偏高”是客观存在的,而“很多老百姓买房变得困难”更说明了目前的许多大城市房价超出了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买和卖两个角度出发去解决。也就是说除了要让“卖”的价格降低外,还要让“买”的能力提高,双管齐下方可解决问题。让“卖”的价格降低的对策,我们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指引,银行信贷政策调整,税收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方式使房价趋向合理。但即使是房价趋向合理了,也不意味着所有需要购房者都买得起房子,关键还要努力提高“买”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降低“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首付,降低按揭利息,降低贷款门槛等方式来“瞬间”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方式等方式控制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大部分人具备一定的购房能力。最后就是适当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与目前时代特点相符合的、正确的、理性的购房意识。
2、你去某地出席会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飞机不能起飞,你怎么处理?
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题,当然按照题中的说法,飞机不能起飞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里我们就不去深入地去探讨其中的原因了。认为应对这一情况主要是看——还能不能准时到达“某地”去出席会议。这里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请考生们分别区分对待:一、如果飞机不能起飞只是短时间的情况,那么稍作等待,同时可以向会议的会务组反映飞机晚点的情况,以避免对会务组原先安排的接待工作造成影响。二、如果飞机不能起飞将是长时间的情况,如在机场等待会导致无法准时到达“某地”去出席会议,那么就要考虑是否需要立刻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某地”。同时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行程改变了,就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会议的会务组,以便会议的会务组安排新的接待工作。三、如果实在是无法准时到达“某地”去出席会议,应该向会务组表达自己的歉意,如可以就向会务组请假,申请晚些出席或实在无法出席需向会议举办方解释并表达歉意。
请考生们注意,这道题目的关键实际上并非是考察考生在“飞机不能起飞”时的应急处理方式,而是考察考生的“责任心”的问题。这在于考生能否考虑到“由于种种原因飞机不能起飞”影响的不仅仅是考生“本人”,而是完全有可能打乱了举办会议的“会务组”的正常接待工作,可能给“会务组”增添许多工作量。(在行政机关举办的各种会议中,通常称负责会议举办工作的部门为“会务组”)。同时如果参加该次会议还涉及到“我”自己的单位时(即代表单位去开会),就还需要向自己单位的领导汇报这一情况,请示领导该如何处理。这就是这道题目考察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如果我去某地出席会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飞机不能起飞。我首先会向举办会议的“会务组”的同志反映我所遇到的情况,同时如果参加这次会议是以我自己单位代表的身份前往的话,我还需要立刻向主管领导汇报这一情况,同时请示领导应如何处理。如果领导授权我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的话,那么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形区分对待:
一、如果飞机不能起飞只是短时间的情况,那么稍作等待,同时可以向会议的会务组反映飞机晚点的情况,并在确定飞机新的起飞时间后,告知会务组新的起飞时间,以避免对会务组原先安排的接待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如果飞机不能起飞将是长时间的情况,如在机场等待会导致无法准时到达“某地”去出席会议,那么就要考虑是否需要立刻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某地”。同时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行程改变了,就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会议的会务组,以便会议的会务组安排新的接待工作。
三、如果实在是无法准时到达“某地”去出席会议,应该向会务组表达自己的歉意,如可以就向会务组请假,申请晚些出席或实在无法出席需向会议举办方解释并表达歉意。
3、你在单位中通过竞争上岗,取代了你以前的领导,他从原来你的上级变成了你的下级,你怎么如何和他共事,共同开展工作?
分析:这是一道人际关系的处理题,考察的是考生在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与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前上级)的人际关系处理。对于这道题目的解答,戴斌请考生们先熟悉了解题目中的一个行政名词“竞争上岗”的行政背景:
什么是“竞争上岗”呢?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竞争上岗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选拔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一般在本机关内部实施,也可根据需要允许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
那么竞争上岗的意义作用是什么呢?竞争上岗的意义作用是1、有利于拓宽骨干人员的选拔任用渠道。竞争上岗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和框框,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的状况,打破了“封闭化”的运作方式。只要符合竞聘条件,都可以报名参与角逐,都可能得到提拔使用,从而为德才兼备、自愿干事、群众拥护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增强骨干人员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一是自愿报名为符合条件的干部提供了平等的起点。尤其是对一些资历短、平常不善于表现而又自认为有能力、有抱负的干部,更是提供了绝好的自我展示、“推销”机会。二是选拔任用程序体现了客观公正性。竞选者每一阶段得分多少,主要是由自己展示出来的实力所决定,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主观决定。三是考核内容的设置及按不同比重计入总分比较科学合理。结合岗位要求对人综合全面评价, 较好地体现了人适其职、用人所长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一卷定板和求全责备的片面性。总之,人人有希望,人人有机会。公正性和科学性使中选的人比较优秀,使落选的人比较服气,使符合条件而未参与的人应当没有“怀才不遇”的怨言。 3、有利于增强全体干部的上进心和危机感。竞争上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铁饭碗、终身制和平均主义,打破了论资排辈、转轮子的消极等待思想,打破了自己的命运、前途主要由别人决定的无所作为观念。谁的实力强、干得好,谁就跑得更快、待遇更高;反之,谁的素质低、又不好好干,谁就可能被“下课”。竞争“机制”能让人上去,干不出成绩也可以让人下来。因此,竞争上岗必然有效地激发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争创佳绩的热情,有力地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发展。在竞争的大氛围下,人们会普遍感到:不提高素质、不勤奋努力,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位置,就得不到提拔重用。总之,竞争上岗带来了震荡也带来了进步,它使人们不能“安分守己”,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得过且过,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4、有利于形成人适其职、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双向选择是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把个人理想、工作需要、组织安排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管理科学认为: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只有人的能力、兴趣、爱好、理想与岗位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双向选择有利于达到人的素质、理想、爱好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上级与下级以及同事之间相适应,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形成协调、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看完上面的解释,请考生们注意,这里一个很重要点就是“竞争上岗”是目前对传统干部选拔制度的一个新的尝试,是一个“正面的”“有积极作用”的制度。那么 “我”如果在单位中通过竞争上岗获得了“领导”职位,其实首先是不必“诚惶诚恐”,应该大方地面对身份的转变,关键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其次是面对原领导变成自己下属,共事时应该怎样呢?认为应该是保持一个度:一方面不可以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觉得自己比原领导有才,“上去”了就不把原领导当回事;另一方面也不可以“畏首畏尾”,还生活在过去原领导的“影子”下,应该是该做大胆决策的就做大胆决策,对事不对人就可以。这里考察的重点是人际关系处理的手腕问题,要在这道题目中得分高,就需要“不过左也不过右”。
参考答案:如果我在单位中通过竞争上岗,取代了我以前的领导,使他从原来我的上级变成了我的下级。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要感谢单位对我的信任,我将努力工作,不辜负单位对我的信任。其次对于如何和原领导共事,共同开展工作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我本人需要摆正我自己的心态,一是“不把自己想得太高”,在担任新领导职位后,仍然要尊重原来的领导和同事,虚心向原来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多和同事们沟通协调。二是“对事不对人,不畏首畏尾”。虽然在过去是在原领导的“领导”之下,但现在身份和职责的转变了,我也需要承担起新的责任,应该做大胆决策时就做大胆决策,该安排工作时决不因为“畏首畏尾”而受到影响。
4、让你组织一次离退休老干部晚会,你会如何组织?
分析:这是一道活动的组织题,对于这类题型,实际上在公务员面试中是很常见的。曾有学生问过我:“,请问组织活动是否存在一个模式化的答题模板呢?”坦诚地说,从负责任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认为如果要获得一个比较高的面试分数,实际上是关于活动的组织是没有模式化的答题模板的。那么对于“离退休老干部晚会”的组织来说,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活动的主体:“离退休老干部”。那么“离退休老干部”有什么特点呢?一是不在单位工作,要联系其实际上相对于在单位的未退休同志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二是离退休老干部和未退休同志相比,其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节目编排是需要有所不同的。那么如何去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喜好,编排出离退休老干部比较喜欢的节目是一个很大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
如果让我组织一次离退休老干部晚会,我会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开展组织工作:
一、请示领导,确定晚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则及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
二、根据所确定的晚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则,来草拟晚会的流程并形成书面计划,草拟时要考虑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因素,量力而为。
三、确定晚会的节目单。可以通过调查,征询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按照离退休老干部喜好安排节目内容,节目内容要符合离退休老干部的年龄特点,要健康向上的气息。
四、节目确定好后,再次将所有已确定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计划书)向主管领导汇报,计划书确定后,就可以开始按计划进行了。
五、晚会的工作包括节目的编排、场地的安排、灯光音响等表演设备的调试、后勤及接待人员的安排。必要时主持人还需通过晚会的预演来掌控晚会的流程。
六、如果有领导或嘉宾出席的,还需要安排签名本。如需要,还可以请离退休老干部的代表作晚会开幕前作发言。
七、节目的编排如果可以让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表演的,要尽可能地多让离退休老干部参与,晚会主体的参与会使晚会效果更好,质量更高。
八、要联系好离退休老干部。可以通过单位的档案记录或通讯记录,查找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打电话、发通知、请临近的同事代为通知等各种方式,确保所有的老同志都能知道晚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