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和行测是公认的较难的两门,行测主要是题量大、时间紧,基本上每年都有70%以上的考生做不完,因此有人说行测只要能认真做完,基本上就没问题了。而申论的时间则是充裕的,做不完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小,它的难点主要在于考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导致申论每年的平均分都是20~30分(2007年国考申论的平均分是27.6分,2008年不满30分,2009年是32分)。
通过长时间的公务员培训班、与同学的交流,万学金路考试中心周建老师发现造成申论平均分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同学对申论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几大误区直接成为拉低申论分数的罪魁祸首。
一、申论考得就是写作,换言之,文科生的申论成绩比理科生要好。
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都觉得申论考的就是写作,谁的写作好,谁就能得高分。怀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不然。举个简单例子,前段时间周老师在论坛上看到一位中文系的硕士生发表的这样一篇帖子“我是中文系硕士生,自认为文笔不错,在一些报纸、杂志上也发表过小豆腐块,可是我的申论成绩一直徘徊在30分左右,只有一次省考考了38分,基本上没有什么长进。请各位朋友指点一下。”下面有很多人跟帖,似乎都想不通为什么。这位同学就是走进了申论的第一大误区。申论考的不单纯是写作。
我们给申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申论是披着阅读与写作外衣的思想思维考试”。这句话的意思是申论的根本是思维和思想,而阅读与写作仅仅是表现形成,因此要想申论取得高分必须掌握申论的本质。而申论的本质就是其思维和思想,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灵魂是解决问题。周建老师强调,考生只要掌握好这三个步骤,至少可以突破平均分的障碍。在此基本上,配以优秀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那么申论就可以取得高分。
二、申论没有标准答案,复习也没用。
在与同学交流中,部分同学有这种想法:申论没有标准答案,全凭阅卷老师的感觉,因此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复习申论,反正复习与不复习结果是一样的。只要运气好,申论就能得高分;运气不好,怎么复习也没用。这种想法的同学其实关键还是对申论不了解,以为申论就是考写作,考文笔,同时他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申论是一门考试。
既然是考试必然会有标准答案,否则阅卷老师的评分是没有依据的,这样是没有办法为国家选到合适的人才。因此申论必然有标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不像行测那样精准,而是带有活动性。一般情况,申论前几道题是踩点打分,即参考答案中会有要点罗列,如果考生的试卷中有此要点即得分,无即无分。因此,考生需要掌握申论申论的方法,尤其是注意“分段细读,提取信息”,只有提取全面的正确信息,才能保证要点不遗漏,才能得到要点分。
三、申论复习就应该多看热点和理论。
这里还是举个例子,一位政治学的同学提出了他这样的苦恼“老师,我知道申论就是考理论和热点的。所以我坚持天天看《人民日报》《半月谈》还有人民网和新华网。而且不瞒老实说,我从大一就确定要考公务员,所以我的政治课都很认真地听,本以为我的申论肯定没有问题,可结果……”。
这位同学的犯得一个错误就是以为申论考的是理论和热点,所以他把重点放在了这上面。其实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是他一人,每次培训班上都有同学让我押题,我也押中了几次题目,但是最后出现的结果仍然没有皆大欢喜。原因很简单,申论考得不是理论和热点,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对理论的考查比较重视,但是它仍然是基于申论的思维。
同时大家复习理论与热点也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方法,一般都是把热点当成故事看了,浅尝辄止。申论不是单纯考理论与热点的,只要大家掌握了申论的解题技巧,同时理论与热点加以补充,这样才能取得高分。
四、申论文体上的误区。
这段时间周老师经常听到有同学说,要多看《人民日报》,这一点毫无疑问,多看党报对申论的提高的确有帮助。但是他们后半截的话却使他们进入一个误区——《人民日报》时评版。有同学认为要想考好申论就要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的时评版。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申论的目的是替国家选拔人才,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都是准公务员,因此立场应该是政府的角度、公务员的立场。但是时评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媒体专栏的记者以第三方的角度来评论问题,也许其中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不一定符合政府的职能,不一定体现政府的要求。
因此,周建老师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学习《人民日报》、《半月谈》的时评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区分角度和立场。大家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分析来加深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必须搞清楚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立意不能偏。
申论需要纠正的误区还有很多,这几大误区是影响比较大的,也是短时间内能够纠正过来的,一旦认识清楚,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后,周老师祝愿考生们在国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崭露头角。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