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30天攻克申论写作(2)

2013年07月23日15:37  中公教育 微博   

  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带着镣铐的舞蹈”。

  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文章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

  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

  (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新颖。

  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道理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是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求创新和突破。

  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中的文章论述题,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特殊性。申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它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政府角度。

  (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的最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材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分论点等,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都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也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微博]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佐证文章论点。

  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在政府工作中,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2013年国考省级主题“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2013年国考市级主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012年国考省级主题“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2012年国考市级主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无论何种题目、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

  三、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

  申论文章论述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不同,在阅卷过程中不是按点给分,而是按照档次评分。从历年申论考试阅卷标准来看,申论文章的评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注:上述评分标准以35分为例。一类文:28~35分,二类文:20~27分,三类文:12~19分,四类文:11分以下。

  每日练习

  结合“给定资料”,以“还他们一个快乐童年”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资料】

  资料一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本应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父母的呵护、关心、教育和监管,但是由于父母长期缺位,他们拥有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和教育。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势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再加上各地选用教材的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外出务工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资料二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