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考一本通(3)

2013年07月23日15:52  中公教育 微博   

  7.结果

  有些定义还会明确指出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等,这也是定义的要点之一。

  提示词:“造成”、“导致”、“致使”、“从而”、“达到”、“实现”等。

  例如: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数量众多的生物突然死亡,从而造成生物物种数量短时间突然大幅下降。

  上述定义中,“生物物种数量短时间突然大幅下降”是“生物集群灭绝”的结果。

  表结果的定义要点在各种学科的定义中均有出现,与表原因的定义要点相似,这类要点往往比较明显,但是对选项的分析较为复杂,要求考生能够对选项合理的理解,仔细分析选项中出现的情况或事件与所要求的结果是否一致。

  【例题1】

  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

  A。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之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

  B。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C。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D。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解析:首先分析客体行政文化的定义:

  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

  (定义)                    (主体)                                 

  (客体)

  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结果)

  A项张某对税务部门的行为“置之不理并责怪”并不是合理的评价,不符合定义的结果;B项符合定义要点;C项中的“污染严重企业”才是行政管理对象,“当地群众”并不是行政管理对象,不符合定义的主体;D项只是领导对小王工作的评价,并不存在行政管理行为,不符合定义的主体和客体。因此答案选B。

  【例题2】

  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在与那些既和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做比较时,由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对剥夺感的是(    )。

  A。参加学生会竞选的人数比往年多了一倍,小燕感到竞选的压力更大了

  B。王某从海外名校学成归来,总觉得在单位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C。小张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项目组其他人认为小张就是喜欢表现自己

  D。小杨原本认为自己的工作还不错,但是参加同学聚会后,他觉得跟同学相比显得没有前途

  解析:首先分析相对剥夺感的定义:

  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在与那些既和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做比较时,由

  (定义)                                                   

  (条件)

  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原因)

  A项小燕只是“感到竞选的压力大”,其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并没有不一致,不符合定义的原因;B项“海外名校学成归来”不符合定义的条件;C项并没有表现“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情况,不符合定义的原因;D项小杨和同学比较后产生“没有前途”的心理认知,符合定义。因此答案选D。

  【例题3】

  军事上的电子欺骗指的是利用电子设备对己方的相关信息进行伪装或者虚假模拟,欺骗敌方的电子侦察,使敌方对己方部署、作战能力和作战企图等产生错误判断,从而达到迷惑和扰乱敌方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电子欺骗的是(    )。

  A。军事演习时蓝军故意丢失伪造的电子作战地图,佯装泄露己方情报

  B。某国将无人机藏匿于敌国领空,冒充敌国领导人编制、发布虚假命令

  C。二战中盟军虚设了一个司令部,用通讯设备源源不断地发送各种“指挥命令”

  D。驻扎在太平洋小岛的某部为其计算机系统设置了数量庞大的仿真数据库

  解析:首先分析军事上的电子欺骗的定义:

  军事上的电子欺骗指的是利用电子设备对己方的相关信息进行伪装或者虚假模拟,欺骗敌方的电

  (定义)                                                          

  (手段)

  子侦察,使敌方对己方部署、作战能力和作战企图等产生错误判断,从而达到迷惑和扰乱敌方的目的。

  (结果)

  A项故意丢失伪造的电子作战地图并不能欺骗敌方的电子侦察,不符合定义的手段;B项并没有“对己方的相关信息进行伪装或虚假模拟”,同样不符合电子欺骗的手段;C项符合定义;D项仿真数据库并不能使敌方对己方的作战企图等产生错误判断,不符合定义的结果。因此答案选C。

  二、描述型定义

  描述型定义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实例或过程来说明的,是对定义既有用法的描述,往往是通过刻画某个概念的来源、演变来说明该词的意义,特别适用于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效应)等。描述型定义没有明确的关键信息或要点,需要我们通过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来理解这个概念。而要准确归纳定义的关键信息,需要考生具备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所谓“筛选”,是指从纷繁的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是指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重新组合、粗略概括。归纳关键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例如: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同时期美国的战机相比都要落后得多,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达到当时世界一流水平。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被后人称为“米格-25效应”。

  上述定义通过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米格-25效应”,要了解“米格-25效应”的确切涵义,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归纳:

  筛选阶段:通过阅读,可提取出“零部件”、“落后”、“整体性能”、“更为协调的设计”、“达到一流水平”等信息;

  整合阶段:首先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整理,可将其归纳为:“较弱的部分经过组合协调可以产生较强的效果”,这就是“米格-25效应”的涵义。

  【例题】 “社会人”假设是组织行为学家提出的一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是次要的,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起决定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是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方式?

  A。员工的奖金与绩效挂钩,并且实行秘薪制

  B。鼓励、支持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培训

  C。对不同年龄层的员工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

  D。上级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解析:“社会人”假设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在调动生产积极性方面,最重要的是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物质利益是次要的。

  A项中的奖金是物质利益,不符合定义要点;B项参加职业培训不是为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符合定义;C项也与人际关系无关,不符合定义;D项上下级共同参与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三、枚举型定义

  枚举型定义所指的对象通常数目很小或其种类有限,因此在下定义时通常会将其外延列举出来。这类定义由于其外延已给出,故而考生能较容易地理解定义的内涵或适用范围。

  因此,在做枚举型定义判断题目时,只需将选项与列举出的定义项相互对照即可。

  例如: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上例中就直接列举了可以监外执行的两种情况,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枚举型定义所列举的情况往往有很多种,选项只要符合其中一种就符合定义。

  【例题】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职工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三)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四)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情形中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是(    )。

  A。周某开车在下班途中违章驾驶,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颅骨骨折

  B。交警小李因纠正王某的违章行为引起王某不满,在上班途中遭到王某的殴打

  C。赵某在车间加班时因操作不当,手指被绞进机器中,事后被鉴定为二级伤残

  D。张经理为加深与同事的感情,在工作日邀请同事共进午餐,结果同事在用餐后不慎摔伤

  解析:题干给出了认定工伤的四种情形。A项“违章驾驶”不符合第(四)条中的“非本人负主要责任”;B项“在上班途中遭到殴打”不符合第(二)条;C项“加班时手指被绞进机器”是“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符合第(一)条,属于工伤;D项“用餐后摔伤”不符合“因工作原因或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造成的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因此答案选C。

  第一节 定义判断实战技巧

  在考试中,大部分定义判断题目通过寻找定义的关键词均可解答。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也可以直接通过选项对比来得出答案。

  一、找关键词法

  关键词也就是题干定义的要点。在阅读题干时,通过一些特定的提示词可迅速找到题干定义的关键词,并标注出来,有助于快速解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定义的要点,可以没有体现,但不能不符合。

  【例题1】 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解析:题干给出了群体极化的定义以及存在的两种情形。重点分析群体极化的定义:

  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

  (定义)                                                                 

  (手段)                   (结果)

  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

  B项“经过表决而一致否决”并不是群体相互影响的结果,不符合定义的手段;A项和D项均符合定义要点,且都使结果更为冒险甚至激进,属于群体极化中的冒险偏移;C项“均保持沉默”表明结果变得更加保守,属于群体极化中的谨慎偏移。因此答案选B。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