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申论热点:高温持续的国考

2013年10月28日10:38  中公教育 微博   

  【背景链接】

  据人民网报道,截止到10月18日8时,2014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报名整整进行了48小时。根据今天8时统计总体审核通过人数为124493人,较去年同期的122430人,上升了2063人。平均竞争比例达6.4:1,较去年同期的 5.86:1有所增大。从报名头两天的数据来看,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的报名劲头十足。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国考火热表明大多数考生认为它是最佳选择。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火热基本都如此,一方面这是考生们的最佳选择,尽管事实证明可能远非如此;另外一个方面这也是对于中国目前就业市场的理性选择,在各个职位类别中,人们会自动进行自由选择。而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考生一边骂城管,一边又拼命考城管职位”的论调,其言外之意明显,那就是考生不应该报考城管岗位。其实,这样的论调本身就是错误的,将原本紧张的就业形势转嫁给考生,这样的思路本身也是有问题的,更是一种掩盖主要矛盾的思路,不会得出最终的结论。因为公务员考试,尤其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并非考生能够决定的。

  其二,整个社会对于职业的社会观念也会导致人们对于选择的倾向性。在社会观念的职业成就感中,公务员无疑是位列比较高的位置,其次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这样的一个序列本身也就在说明,考生们蜂拥而至到公务员的考试中,并非仅仅是自身能够左右的。比如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尽管很有成就感,但是不能被社会认可就是一件悲催的事情。不过,当城管的人相亲很多次都不能如愿的时候,人们是否也应该反思这样的路径呢?社会对于职业倾向性的认识有的时候是错误的,甚至在误导人们的选择,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启示]

  平心而论,公务员考试吸引大量报考者,有利于国家机关选拔人才,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素质提升,这对国家未尝不是好事。但“公务员热”如果发烧过度,甚至变成“职业崇拜”,就有问题了。眼下的“公务员热”虽然有些盲从,却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现实逻辑。青年报考公务员未必是寻求安逸,而是一种寻求社会保障的“恐慌性”报考;未必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更多考虑的是社会保障和社会认可度。就此而言,如果社会保障能够早日均等化,让人们不再因为身份而焦虑;如果就业创业环境能够更加优化,让人们对市场竞争有更多信心,“公务员热”才会真正降温。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微博]专家建议:

  一方面,要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的根源。“公务员热”的形成,有传统社会官本位意识在作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职业的超越其他行业的“含权量”和“含金量”所致。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权力运行体系中,权力的行使还不够透明,对权力的制约还不够完善,权力的运行还不够规范。这样的大背景,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公务员职业隐性收益的过度想象。假如这一点得不到解决,公务员职业难免始终是普罗大众热切向往的美味“蛋糕”,“公务员热”也就不可能真正降温。

  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就业渠道的拓宽,创业创新机制和环境的完善。比尔·盖茨、乔布斯,从大学就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美国“硅谷”更是因斯坦福大学学生的创业实践,成就了无数高科技企业。年轻人无穷的创业实践、创新活力,不断给美国经济输送后劲。假如我们的社会,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之路足够通畅,假如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大学生又何必纷纷跳上“国考”这座独木桥?显然,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就无法真正打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天地,公务员职业也始终是大学毕业生向往的“香饽饽”。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