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紧抱“铁饭碗”抱怨升职难

2014年04月21日09:4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基层公务员[微博]升职之困

  要真正激发700多万公务员的巨大“存量活力”,疏通上升通道、完善退出机制,是即将展开的公务员分类改革的必然选项

  “对我来说,这一生基本都能看到头了。”尽管才30岁出头,在苏南某县人事局工作的小赵却已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工作也有十多年了,一直在这个单位,现在名义上是个‘副主任’,级别不过是个科员。这都是熬年头熬出来的,估计以后最多也就是个‘主任’,但还是科员,基本上也就这样了。”

  小赵的话,折射出当前公务员群体“升职难”的困窘局面。这给很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带来了无尽的苦恼。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的近百位公务员了解到,目前基层公务员上升通道较为单一、狭窄,公务员群体对于升职“天花板”、“挤行政”等现象反映强烈;而另一方面,抱紧“铁饭碗”的保守心态又让他们选择留在“体制内”,或激情坚守,或混沌度日。

  多位受访公务员认为,在“职务本位”的晋升规则下,行政级别不仅决定着薪资待遇的高低,更关系着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以及自身能力的社会认可度等“职业尊严”。要真正激发700多万公务员的巨大“存量活力”,疏通上升通道、完善退出机制,是即将展开的公务员分类改革的必然选项。

  “能上去的只是少数人”

  小李的公务员生涯,是从宁夏隆德县某乡镇开始的。“在乡镇什么都得干。我负责过乡政府的食堂,天冷了还要劈柴、背炭、点炉子。”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的小李今年27岁,2013年他通过自己的“途径”调到了县委机关。

  “虽然行政级别没变,但毕竟到了县这一级。如果还在乡镇,副科、正科一步步往上走,指不定要熬到啥时候了,比我资历老的人都在前面排着呢。”小李说。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小李的心态是基层公务员对自己未来职业道路的普遍看法。在隆德县,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一共有5100多人,但副科级以上干部只有400人左右。职级越高,人数越少,这样“金字塔”式的行政级别分布,是全国公务员系统的一个缩影。

  李红在隆德县乡镇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普通科员。由于行政级别是最低档,她的待遇一直上不去。“我都快50岁了,往上升是没啥希望了。在基层工作了这么多年,待遇一直是最低的,心里总感觉不太公平。”李红说。

  “级别上,基本可以确定我已经到头了”,作为70后,珠三角某市的一位镇街派出所副所长如今只是个副科级。他告诉记者:“在基层,像我这样干到退休还是科级的情况非常普遍。”“工作能力、学历是必要条件,此外还有年龄、机遇、人缘,甚至社会关系、家庭背景都是影响升迁的因素。总之,能上去的只是少数人。”一位科级基层干部这样说道。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各阶层的公务员都存在着升职“天花板”。与基层公务员相比,省市两级公务员看似起点较高,但同样苦于上升通道的逼仄。

  对很多机关的公务员来说,处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广东梅州市某部门的张主任从科员、主任科员,再到副处长,一共花了10年。“我还算快的,有人干了一辈子也没上副处。在市这一级,像我这样37岁做到副处级已算不容易,再往上走就更难了。正处级已经算‘高级官员’了,而‘领导班子’就更不是普通公务员可以想象的”。他说。

  江苏省一位干了近十年处长的公务员对记者感叹自己“也就这样了”,“我当年也算比较早升到副处的,可是从副处到正处用了七八年。一开始是没机会、没位子,慢慢的年纪大了,干部越来越年轻化,自己不太符合形势和条件了。总算熬到正处,心里明白想更进一步没什么指望,现在有点混日子的感觉。反正手头的工作照常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不会再去想搞点什么创新了。”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与升职“天花板”并生的,往往是公务员的倦怠情绪。遭遇升职困难后,大多数公务员都会出现“不平——郁闷——接受——混日子”的心理波动周期。一位组织干部对记者说,如果公务员改革不能很好地畅通上升通道,就难以从根本上提振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精气神”。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