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义乌聘任公务员[微博]并不那么值得忧虑。30万元年薪,相比当地收入水平未必算高。面向全国广纳贤才,恰可视为当地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公务员职业化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需要不一样的公务员,即真正守护市场、服务市场的公务员,而不是垄断资源的公务员。角色的定位不同,运行的逻辑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付克友 成都商报评论员
经过近5个月的资格审核、考试测评、考察和体检,浙江义乌5名聘任制公务员将于近期走马上任,他们将按照合同实行协议工资,各岗位的指导年薪不低于30万元。媒体称,这在浙江开启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但是,舆论对此却有不同解读,甚至充满怀疑。
外界的怀疑不光针对30万以上的年薪,还担忧聘任制是否会流于形式。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后的几年内,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无一人被解聘,被认为提供了前车之鉴。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外界怀疑未必针对聘任制本身,多少是冲着公务员录用及管理的总体制度去的。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在20年间涨了300多倍,可以说为这样的质疑提供了佐证。不管是通过“国考”,还是通过“聘任制”,恐怕都难以避免和减轻公众的这种怀疑。在很多人看来,所谓聘任制,不过是进入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公务员队伍的另一种通幽曲径,何况还有那么高的年薪。换句话说,外界在用全国层面上看待公务员热的眼光,来看待义乌公务员聘任制。
然而,以公务员的“全国经验”来看待义乌的“地方实践”,未必准确和公平。义乌的聘任制公务员,与那种先入为主的想象也许不太一样。这不只是因为聘任制,更因为在义乌———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以及民营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方。民营经济活跃的义乌,需要不一样的公务员,也能够催生不一样的公务员。
如果说公务员热是一种中国现象,那么相对而言,浙江温州、义乌等地却是不那么热。有媒体曾报道,对江浙一带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公务员是一个并不光鲜的职业。父母教训子女的一个励志说法是,如果不好好干,就只能去当干部。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不同的择业取向,即首先面向商业和市场,而不是首先面向权力和官场。这种择业取向的存在乃至流行,与当地商业文化的浓厚及民营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不要忘记,公务员热的真正根源在于权力的含金量大,资源过多积累在政府手上;而民营经济发达,说明市场经济的机会多,权力掌握的资源相对少,前者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更大。数据为证,义乌的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外贸出口。
就此而言,义乌聘任公务员并不那么值得忧虑。30万元年薪,相比当地收入水平未必算高。面向全国广纳贤才,恰可视为当地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公务员职业化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需要不一样的公务员,即真正守护市场、服务市场的公务员,而不是垄断资源的公务员。角色的定位不同,运行的逻辑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