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期中考后,家长会是少不了的。而家长会上,老师的总体性评说常常让家长觉得不解渴。于是,会后的个别交流成了家长会必不可少、甚至是更受家长重视的一环。可是,与老师的个别交流中,家长们的表现是否得当呢?
家长类型一:如饥似渴型
老师的常规总结总觉得没有针对性,没唠到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就认为家长会是白开了。会后,无论如何都要与老师沟通,把话唠透才能心满意足地离开学校。
家长类型二:避而不谈型
与“如饥似渴型”家长相反的是,这种类型的家长总觉得跟老师没有什么话可说,或对于个别交流觉得无所谓,甚至嗤之以鼻。此类家长的想法一般处于两极,一种是自觉很懂教育,孩子的事情有信心自己搞定;一种是觉得说了也白说,孩子油盐不浸咋都没辙。
家长类型三:思维跳跃型
此类家长心里憋着一肚子话想与老师倾述,孩子的成绩得说,孩子的习惯得谈,孩子的心理也得唠……他一人“霸”着老师,根本不给别的家长接触老师的机会。
家长类型四:抱怨不断型
一提孩子满口抱怨。孩子成绩一有起伏,家长首先把持不住,指责不断、垂头丧气,抓住老师使劲儿告状,把气氛弄得跟批斗会似的。
家长类型五:纵容护短型
家长不愿面对孩子的缺点。总觉得孩子没长大,老师的话有点儿危言耸听,把孩子的问题看得太重、太大了。于是,一再和老师强调自己的孩子不至于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