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随笔:周庄洁茹(四)
http://edu.sina.com.cn 2000/06/07 新浪文教
中午的时候,我们走进一间富安桥边的小馆,小菜清淡鲜香,鱼虾味醇,果菜色新。临桥傍水一坐,仿佛置身金墉笔下的“听香水榭”,“琴韵小筑”。尤其是那女掌柜的,面色微红,眉目之间颇有小家碧玉之风。初见得这等小桥流水人家,真令我这来自西方世界的浪子流连忘返,乐不思美了。如梦般的景致,让我想起了那首古曲:"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一时间真有浑然忘我的感觉。
在水边,还有人在画桥。有的是画水彩,有的是画油画。他们画“双桥”,也画别的。周庄的桥足够他们好好画上一阵的。这些石桥横卧在窄直的河道上,小船从它们的腹下穿过,载着那些赶来看水乡的笑脸。仅仅看这些桥,就足以让人体味到几百年来小镇历史的凝固,因为约有一半的石桥,是元、明、清三朝留下来的古物。而所谓“双桥”,其实是两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石桥。一为圆拱桥,称世德桥;一为方孔桥,称永安桥。二桥联袂而筑,位于张厅往北的河道交汇处,俗称为钥匙桥。而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单孔拱桥富安桥,更是为江南桥梁之仅有--此桥桥端四隅依河建有形式高低各异的楼阁,构筑独特,让人叫绝。
过饭沿街北走,便到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逢(孟清)后裔在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为张姓所购,改称“玉燕堂”,坐东朝西五进,正厅及后楼为明建筑,余为清代所建。“玉燕堂”宽敞明亮,布置一式仿明红木家具,古朴典雅。厅后庭柱所置楠木鼓墩柱脚,是江南建筑罕见之物。正厅通向后院是条幽深的备弄,长20余米,南墙壁上有8个灯龛。后院有条名箬径的小河穿宅而过,通向相传是沈万三藏银之处的银子滨;其尽头相传是沈万三水家所在。箬径上用花岗条石砌成丈余见方的水池,供给来往船只交会和掉头,水池驳岸上嵌有俗称“牛鼻头”的如意状系舟缆石。那句关于水乡的话,“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用它来形容张厅,再合适不过。而年轻人领略了张厅,恐怕更要感叹于宅如人心--古人之心细密、周详,心机叵测。
周庄藏着不少文人雅事的故事,澄虚道院西侧,明朝崇祯年间建的贞丰桥下,有幛名为“德记酒家”的百年老屋。1920年,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邀友四次痛饮于此,酣酒作诗,称之“迷楼”,并赋“迷楼曲”二首,唱和者甚至众,传为一段文坛佳话。迷楼由此叫响。今天,大凡有些雅兴的游人,大都要入迷楼一观。周庄路边的小店里,琳琅满目地摆着虚虚实实的“古董”。许多小店都偏爱旧上海的月历牌和香烟广告。那些施朱弄粉的旗袍美人,带着另一个时代的时尚表情,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镇上,在光线黯淡的店铺里,漠视着时光的流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家余秋雨在游过周庄后感叹道:"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江南古镇,多赖水的滋养,就像江南的女子。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自然也少不得托着古镇世代生息与梦想的流水。它真正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周庄的河流只能称得上一条条小河,但纵横交错,互街互通,织成一个个平静的“井”字。街市临河而成,民宅背水而街。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就像是闯进了一个摄影棚,因为这里太适合酿造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故事,梦里花开,流水红颜。
当我就要离开周庄的时刻,隐隐约约的有一种被离愁别绪侵扰的黯然。人生中有过离家归家的经历,就不难感觉到这种黯然。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周庄,但感觉中她如同我的精神家园,将缕缕情愫渗透入我的心。当我融入过她的润泽灵动,无论我距离她千山万水,思绪总会时时被牵引。即使醒时,哪怕梦中。
周庄应该是冬季的时候去,古老的水乡在瑞雪中才是最美....
周庄应该是雨天的时候去,青青的石板上没有雨巷的惆怅......
周庄应该是清晨的时候去,早起的乡人是这古镇的生气.....
周庄应该是黄昏的时候去,听着归舟落岸便可静静地睡去......
周庄的风景特别显示出江南古镇的魅力和特别。无论是气氛、风景还是她的人文特色等等,让你感觉到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也同时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许多去过古镇的作家说,去那个地方最好是你和你的爱人,一艘小船摇啊摇.......。因为那片景色,那份古朴,那种人文,还有你和她......
在我挥手向周庄告别的时候,与我同时挥手向我告别的还有那位一直陪伴着我的年轻作家周小姐,是她把我领进这古朴迷人的周庄,并以其江南女子特有的热情和才华令我为之感动,其娇美的容貌和秀丽的身影已和周庄一起,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记忆链中.......
周洁茹,女,1976年生,常州人。十五岁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小妖的网》,中短篇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长袖善舞》《我知道是你》,随笔集《天使有了欲望》。现为中国最年轻的专业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