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 15:15   新浪考试

  例:“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

  三是准确了解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需要哪些关联词语,不得乱用。

  例:该用“虽然”的(“虽然下雨了,他还是来了”,表示雨已经下了),就不能用“即使”(“即使下雨,他也是能来的”,表示雨还没下)。

  (2)要能准确辨析一般虚词。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可轻视。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解题方法点拨

  06年以后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的命题风格开始出现转变,由过去的侧重近义词辨析,转而考查考生的语境分析能力。

  (一)情景分析法

  1.情景呼应法

  呼应是语言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保证了思维围绕话题展开,不蔓不枝,错落有致。这也是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选词题目的一个重要考点。考生要善于从语境出发,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呼应关系。

  语义呼应

  语义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考生要在理解词义细微差别的基础上把握语义的呼应关系。

  【例题】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 ;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答案】C。解析:“渗透”对应“融合”,“轻视”对应“强调”。为什么“渗透”要比“结合”好呢?从语义的角度看,“渗透”更接近“融合”,具有一种柔性的力量,“结合”则不然,透出的是一种机械的刚性力量。

  语用呼应

  语用,即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有些词汇,对于孤立的一句话是适当的,但把这句话放在特定语境中的时候,就会出现语用意义上的不一致。考生要注意词语和特定情景的呼应关系。

  【例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 ,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