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才以教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4:17   中国青年报

  得天下英才以教之

  一所好学校总是与一流的师资联系在一起。汇文当然不例外。

  汇文由于办学资金充足而稳定,故所聘之授课教师,皆为一时之极选。1918年汇文大学部迁出,除原汇文大学教授仍留校授课外,新进之教师多为拥有博士学位的留美学子。

  高凤山先生接任汇文校长后,更是不惜重金延聘师资。其时该校的师资阵容堪称“豪华”。教师多数毕业于燕京、北大、辅仁、师大,很多教师同时都在大学兼课。如该校的国文教师李戏渔,同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课。与李戏渔同时的国文教师郑骞先生,上世纪50年代后赴台湾任台大教授。国文教师白序之先生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而英文教师金振华先生,原为中国驻日内瓦领事,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兼教汇文英语。物理教师张佩瑚先生同时兼任北大物理系副教授。绰号“生物侯”的侯恩炬先生,上世纪50年代后到北师院做了生物系主任。化学老师于一峰先生,授课使用的是自编的《化学计算法》。主讲代数课的刘开祥先生当时在汇文讲授高中三年的五门数学课,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和代数。他后来被调往北大数学系任教。

  1949年东北解放后,一批优秀教师被高凤山校长延聘到汇文。其中便有当时在数学界号称“东北三杰”中之“二杰”:阎宅仁、高庆恩。

  如此“豪华”的阵容,即便放在今天的任何一所大学里也毫不逊色。而事实上,1952年后,相当一批汇文杰出的教师,皆已成为许多大学教师中的翘楚。

  在当时的汇文,即使是一些“副科”教师也非同凡响。音乐教师杨荣东先生,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选修音乐系。在汇文教过英文课,后改教音乐课。汇文与别的学校不同,到了高一、高二仍开设音乐课。音乐课教材都是杨荣东先生自己编写的。1935年汇文的校歌,便是他根据勃拉姆斯的《学院序曲》改编的。

  武术教师徐良骥先生是著名的连环门武术家,同时兼任燕京大学武术教师。美术教师陈启民,是曾为西太后画过肖像的美国画家卡尔的弟子,也是蔡元培当年在北京成立的美育研究会的绘画指导老师。汇文校友穆家琪先生就是受其影响从此迷上了美术,后来成为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汇文的教师还有一个特点,即多才多艺。教化学的崔文治老师不但课教得棒,同时还精通民乐,笛子和箫样样精通,琵琶弹得更是出众。他是汇文国乐队的总指挥。有时一堂化学课讲完后还剩一些时间,他便拿出琵琶为学生们即兴弹上一曲。体育老师黄健,不仅精通本业,同时还是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在北师大体育系读书时曾选修声乐,开过多场独唱音乐会。

  在汇文,即使是课外活动的校外指导老师也都不同凡响。学校国乐团指导老师王义山是当时名闻华北的笛子大师,曾给梅兰芳和昆曲大师韩世昌吹过笛子。

  正因为具备如此优良的办学质量,使得汇文蜚声国内外,吸引了全国22个省市,乃至海外众多的学子负笈前来。正如校歌中所唱的:“四方学子负笈来,东南西北萃一堂。”

  据汇文校友会不完全统计,汇文的校友中间先后产生了22名院士。贾兰坡、瞿同祖、王大珩、卢肇均、王忠诚、李学勤等,其中包括外籍院士林同炎。还有一代国学大师、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生,京剧大师黄桂秋,作家邵燕祥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