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初中一线教师点评2010年上海中考试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09:44   新民晚报

  中考首日,本报邀请中学特级教师和教研员,对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作了全面点评。为满足读者要求,《教育周刊》再次邀请市北初级中学一线教师,剖析其他相关科目的试卷特色。

  物理

  知识考查点和题型非常稳定。知识点的覆盖面广,紧密联系考纲,特别是对知识点的考察级别也是紧扣考纲要求,像考纲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知道”、“理解”和“掌握”几个等级的把握非常准确,没有出现超纲内容。同时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考察力度,“掌握级”的知识内容无一遗漏,都在重点考察之列,如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电功率的测量等。

  叙述相当清楚

  卷面文字清新易读,很有平易近人的感觉。整个考卷内容叙述得相当清楚,没有出现让人感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想必考生做起题来也不会感到额外的紧张。特别是以往让考生有些畏惧的填空题最后一道“情景题”,今年的“情景”比较清楚,回答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对路。

  压轴题不意外

  压轴题有如期而至的感觉。今年的压轴题还是计算题的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前几年都是以电路计算为压轴题,而今年变为了压强计算。我们只要看看5月份的市调研卷和众多教师的考前预想,这个改变确实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这里看到,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会逐步打破以往计算题不列方程一步求解未知物理量的局面,将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够把数学的方法应用于物理的解题中来。

  考察科学素质

  整张试卷更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考查。例如实验题的最后一道题创设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实验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要尊重科学就必须尊重实验,人为修改实验数据显然是违背科学的。这种题型立意新颖,对今后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有很积极的导向。

  蔡大海

  英语

  在确保试题科学性的前提下,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要求,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重视考核点的覆盖面,词汇努力体现两套教材合一的要求,同时注意处理好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问题安排难易适中层层递进

  试卷的第一部分听力的第二大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基本反映能力,同时也对初中学生应有的理解和推断力进行了一定的测评。语境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全面而又务实,结合了考生所能涉及到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第三、第四大题的听力内容,注重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判断,内容更生活化。

  第二部词汇和语法紧紧围绕考试纲要,内容基础,题目统筹兼顾了学生的不同情况,检查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英语的基础知识。词汇、词组的辨析,问答句等内容,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词汇的掌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兼顾到了学生今后“学以致用”,使英语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既有文化内涵又能放松应考

  在阅读部分,首先选材多样化,生活化,涉及到了文化差异,法规,家庭问题和时尚健康方面。文章本身不单单是一种测试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内容。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考试心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体现语言的文化性和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特色。其次,题目安排循序渐进,完形填空,首字母填空,除了体现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掌握外,更注重了前后贯通,整体理解,综合运用,题目活而不难。最后的任务型阅读更是取自于学生都关注的自身发展健康问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文章贴近生活但是立意高。

  让每个考生都有东西可以写

  作文部分一直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十分关注的内容。因为它不但分值大(18分),而且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词汇量、语言组织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种体现。本次的中考作文题目继续沿承2009年的风格,题目范围明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东西可以写,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词汇量、切入点及语句的组织安排能力。另外它不仅是一篇作文同时也帮助学生对于自我进行认识和鼓励。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考试,我们更应意识到注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对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强化交际,努力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李强

  化学

  试题题型仍保持2009年试题的题型形式,依然为单项选择、填空和简答三大题型,题型稳定。试题内容都在手册中化学课要求之中,整个试卷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各部分内容比例恰当,整套试卷和分值较大题号的试题难易有梯度,整卷试题的难易程度与2009年基本上一致,使不同程度的考生均有所收获。

  面向全体学生

  试题内容源于新教材,重点考查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引导平时的化学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回归教材,重视实验,跳出题海,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注重日常生活

  试卷背景材料取自于考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平时实验和教材中。

  试题重视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生活和科技等的联系和应用。很多试题情境都是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例如27题中冰块融化、黄瓜榨汁、菜刀生锈和玻璃破碎;29题的“黑火药”;31题胃酸的中和;39题食堂用煤怎样充分燃烧等来自生活。34题我国胆铜法冶炼铜;41题天平、量筒、烧杯和pH;42题粗盐的提纯;43题、44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49题酸碱中和;50题电解水和检验水及氢气燃烧的现象等都来自平时实验和教材中,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创新,这就要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和实验室,突出化学学科的教与学的特点。

  体现时代气息

  47题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题头,使整个试卷有了浓浓的上海时代气息,是一大亮点。在世博主题下,通过焰火表演,考查了焰色反应;通过世博园区使用电动车,考查了温室效应、酸雨和一氧化碳气体;以“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考查了自来水的生产中吸附和消毒;以世博园区中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的使用材料的成分为材,又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47题的考点较多,但考生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试题。       

    牛平会

  数学

  力求在保证难易适度的前提下,考虑考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注意了区分要求,也在尝试着稳中求新。

  知识点覆盖全面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所学知识均有涉及,且比例合适,很好地体现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的要求。如第19至24题分别考查了实数运算、解分式方程、锐角三角比与圆、统计初步、三角形与四边形、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秉承了近几年学业考试的一贯风格,即在第19至24题中重点考查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统计初步、圆等初中数学六大板块,学生不陌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解决问题。

  体现基本学习水平功能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至20题(除第18题)以概念、性质的直接运用为主,主要考查初中数学知识的知道、模仿、理解等能力水平,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很好地体现了学业考试结果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的功能。

  第21题锐角三角比与圆的垂径定理的考查、第22题统计初步的考查、第23题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考查主要体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尽管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知识,但这里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背景中将问题与已有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运用相关技能来解决简单的有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学业良好水平学生的筛选。

  体现优秀学习水平功能

  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如第18题填空题,第24、25题解答题,仍然一如既往地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数学能力的考查。如第18题考查图形的运动、分类讨论思想;第24题考查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第25题考查方程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

  考虑不同水平解题需求

  难度适中,注重通性通法,如第20题解分式方程,既可以从直接去分母的角度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换元法使解方程变得更为简单。无论对于何种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4题尽管能力要求比较强,但其实质是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几何意义的运用。即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从通性通法的角度,按部就班地将所涉及的点表示出来,再利用几何意义将所涉及线段表示出来,利用面积公式求解。

  第25题的第2、3小题其实质是比例线段中基本图形的构造,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构造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与实际相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第14题以世博主题为背景的概率计算、第21题以海宝活动为背景的几何计算、第22题以世博游园为背景的统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数学于生活中的作用。

  试卷整体保持稳中有变

  在试卷结构与近几年学业考试结构相同的基础上,本次学业考试也适当求变,体现新意。如第21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出现了非特殊角的锐角三角比,显然这更符合实际生活,其问题背景也显得更为真实(从中是否可以理解为计算器也将逐步进入考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第23题几何证明题中,出现了尺规作图。这一多年未考的知识出现在了今年的学业考试中,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实际上我们从前几年的中考中可以隐约看到此类问题的影子,如2005年中考的第21题作轴对称图形;2006年中考的第12题作中心对称图形;2007年中考第12题作中心对称图形;2008年中考第21题作轴对称图形。今年则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值得关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