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6届校友回忆:难忘的北大附中(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17:06   新浪教育

  还有一件令人肃然起敬的事,65年学习解放军继承我军光荣传统的活动中,一天在校园里我们突然看到雷沙莉三姊妹穿起了草鞋,满校园地唱:“红米饭拉个南瓜汤伊吆……”后来还光着脚走来走去,早晨分完早饭,洗饭盆时,就看见她们姊妹用手指把粥盆周遍抹得干干净净,她们说盆边要沾多少粮食啊,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我们要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珍惜每一粒粮食!雷沙莉三姊妹的这些行动,感染了我们大家,外籍学生比我们还热爱红军!为我们上了一堂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课,从此全校同学更注意节约。更严格要求自己了。

  日本同学冈谷郁子初来中国,不习惯中国生活,外国人中只有她吃小灶,其实学校规定外国人可以吃小灶,但是除郁子外,所有外籍学生都坚决要和中国同学同吃同住,家长们更坚决,决不能搞特殊。在校的日本同学们对郁子的举动十分不满,他们一次次做工作,终于郁子也吃大锅饭了。

  外籍学生不仅学习刻苦,不搞特殊化,他们在发扬中国革命传统上比中国学生还积极。在体育上也带动了附中人,土肥民雄、冈崎温都是校足球队的,64年,附中足球队就取得海淀区高中组冠军和北京市第三的好成绩,为北大附中的足球立下了汗马功劳;小罗伯特的篮球打得极为漂亮;冈崎温、约翰逊的百米名列前茅,也推动了附中的体育发展。

  他们最不喜欢听的一句话是:“你们外国人……”,一听到这话他们马上就急。记得一次我们下乡劳动,要去香山后边的六里屯村,那时是军事禁区,外国人不能去,这些外籍同学只好在学校劳动,我记得土肥等人找到校领导,说这是歧视,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们的父辈战争中中国哪儿没有去过?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农村劳动?

  现在我们的外籍军团的同学们人在世界各地,心想中国,许多人仍为中国贡献力量。

  纳拉迪波·西哈努克,66届高中1班校友,从中国回柬埔寨后曾做金边国家一重要报纸主编,积极宣传、维护中柬友谊,后因反对国内红色高棉的残暴政治中牺牲。

  柯玛凯,在中国创办了第一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京西学校,将中国文化带给西方的孩子们。对于这“蜜罐里出生的一代”,柯马凯认为艰苦朴素的精神仍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打造别样的京西风范——生活勤俭,学习认真。经常会带着学校的孩子体验不一样的中国文化。走进敬老院,为残疾人服务等等。是英国珍妮·古道尔研究会的理事,主要从事的是推动根与芽的青少年环境教育。并在中英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的许多方面有所成就。

柯玛凯
柯玛凯

  柯鸿冈,在英国BBC世界台电视频道担任中文译制组编辑,负责统筹管理有关电视节目的中文译制工作。还一直兼任BBC中文部的转播业务经理,负责与中国各广播电台洽谈节目交换和合作事宜,而且还参与过BBC国际台与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中央电视广播大学三方合办的英语通教学网站的筹建,以及其它一些促进英中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

  柯鲁,现任名特公司CEO,在中国做进口葡萄酒业务。代理着来自世界14个国家闻名遐迩的酒庄酿制的500多种葡萄酒,柯鲁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办了一个制作包装材料的工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使用再生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今经常可以在香山看到一对老年外国夫妇在捡中国人随手扔下的垃圾,那就是柯鲁夫妇。

柯鲁
柯鲁

  土肥民雄,现任北大附中日语选修课教师。1970年4月,回日本后很快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大阪府委员会”,后来又加入了日本共产党(左派),1978年,土肥民雄先生当选为日本共产党(左派)大阪府书记,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更翻译了多部马列主义的书籍,希望能从根本观点上转变日本人民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共产主义的种种好处。他与他父亲的一位同学——日本某大学的教授一起编写了日本最早的一部“日中词典”,是日本最早的电台学习中文的教材。现在专心地投身于翻译事业,为中日友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德地一人,1971年回国后,同年4月日本在名古屋,举办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德地作为志愿者,作为日本组委会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接待办事处成员和中国队在日期间的翻译,在这次世锦赛中,他亲身经历了世界著名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了“大球”,是这个重大时刻的历史见证人,见证了中美恢复外交上的交往。现在依然投身于中日友好关系工作中。现已退休,仍往返于中日之间,致力于中日友好工作。

德地一人
德地一人

  冈崎温,日本国日中友好协会中央常务理事,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专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为日中友好奔忙,作出重要贡献,1971年在名古屋举办的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被后人称道的“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外交的大门捕捉了时机,这期冈崎温和德第一人一起为中国乒乓球队做全程翻译,为中美、中日建交作出了贡献。

在新西兰的雷沙莉一家,第一排中间为雷沙莉
在新西兰的雷沙莉一家,第一排中间为雷沙莉

  兢兢业业的老师们

  北大附中的教师们充满激情、有过人的才华、渊博的知识,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是他们的创新精神,自信而又开朗的性格,学者的气质是温文而雅的力量,是北大附中最可宝贵的财富。附中领导为教师营造的宽松的利于发展的空间,这些无私、敬业的教师的大胆改革,发扬光大了北大附中的风格,形成了附中教育教学的特色,

  早晨,六点多钟,学生还没有起床,许多老师就来了。从一建校就如此,那时像章学淳老师、关秋岚老师等等孩子很小,每天学生还没起床,宿舍楼门还没开,就能看见几位班主任站在宿舍楼边上的阳光下,小声说着话。关秋岚老师所教的班,学生十分淘气,每晚熄灯后还在折腾,关老师每晚九、十点还不回家,趴门提醒学生,最后干脆把年幼的孩子扔下不管,自己搬着行李来学校住,老师的举动感动了学生,大家羞愧万分,从此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老师们当时都很年轻,住宿的很多,更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早,学生去操场锻炼时,就看见不少老师已在跑步了;放学了,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打乒乓球,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加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颜同照老师,他是广东人,特爱踢足球,还总是光着脚,我们班男生只要占到球场,颜老师准到,这时就可看到一个胖胖的身影,光着脚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大声嚷着,时不时推推眼镜,同学们怕踩着他,撞着他,可他全然不顾,完全忘了他是老师。看到这一幕,我们女生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

  在北大附中,你不会听到老师大声呵斥学生的声音,听到的是软声细语;在课堂上,有时也会听到学生对老师讲课中某个知识点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也不会训斥,而会说我回去再查查资料,明天回答你。学生提得对,第二天还要表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你一走进北大附中,特别是走进办公室,无论何时,都可看到老师在给学生答疑,尤其是中午,老师没有休息,每个老师周围都有一群学生,甚至排了队。为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习惯,甚至给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作记录,打质疑分。放弃休息给学生答疑,直到今天仍保持不变,这也成了北大附中的光荣传统之一。

李雅主任和陈三主任
李雅主任和陈三主任

  老师们处处为学生着想,有一次,在学校一月一次的年级班干部会上,一个班的班长汇报说,某某同学上课老睡觉,有时都打呼噜了。当时的李雅主任说,他家非常困难,每天放学他都要替他妈妈去卖冰棍,十分劳累,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就让他睡吧。大家今后也应多关心他。领导是如此了解学生情况,如此关心学生,现今那一所学校的领导、老师还能做到这一点?大家可能还记得陈三主任因为学生闹着玩,踩了农民的庄稼,而召开的紧急全校大会吧,陈主任拿着的那几根老玉米杆的极度生气的神情,那“要爱护老百姓的庄稼,粒粒皆辛苦!”的话语,都至今难忘!

  高二时,全体高一、高二学生去怀柔茶坞挖京密水渠,那时已是深秋,早晚都要穿棉袄,每天开渠挖河泥,再把河泥运到别处,一开始大家都抢着干苦活,全争着光脚跳下水去,刚干一天,校长就下命令,女生不许下,尤其女生特殊时期坚决不许下水。查得很严,一经发现,严厉处罚班主任,为了老师不挨处分女生只好听从命令了。高三高考前一天,学生十分紧张,我记得好像是63年开始的,那些年轻的老师们,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在高中楼门前的台阶上,在朦胧的月光下,为同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只见老师们纷纷从宿舍、办公室走出来,有的说快板,有的唱歌,有的朗诵,有的唱京剧……,演得虽不专业,但十分认真。同学们互相招呼着,“老师演节目了,快去看啊!”,原来怕第二天考不好,在教室、宿舍不知所措的同学们,也跑下来,人越聚越多,都来看老师们演节目,兴奋极了,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以后每年都举行一次,直到文革才终止。大家称之为“月光晚会”。这些老师是多么好啊!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至今附中老师所坚守的传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