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考语文冲刺备考策略与重点串讲(5月25日)(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 14:49   新浪教育

  就这个复习,刚才我已经在前面大概提到过了,像这种复习面比较广,分值又很低的项目,最好采用化整为零的复习方法是最有效的。比如我在班级里经常推荐学生用一些卡片法来记忆,制作一些小的卡片,上面有一些名师,或者老师需要掌握背诵的诗句等等,那么一有零散的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有些同学包括回家乘车的路上,课间休息都可以看看。然后大声的朗读法,就是没有背诵负担的朗读,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清晨起来,或者在睡觉前都可以朗读一阵,然后再进行休息或其他工作。最好的方法还是刚才老师强调的化整为零,让这些天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并没有占主要的时间,是最有效的。

  主持人:就是零碎的时间然后不断地重复,这样不费劲就能够记住了。

  林彦双:对。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文言文,文言文似乎最后一道题总是感觉会被扣分,很多朋友都有这样一个反映,有什么好的技巧吗?

  林彦双:其实文言文最后一道题,就属于刚才在前面所介绍的《考试说明》里面,阅读理解类型大概占40分的类别里边,他最后一道题属于阅读理解,同学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据我了解,有些学校还要给学生下发文言文的练习篇,把能够设想出的问题都问出来,把答案都做出来,每天都要求学生背,还有当堂的检测等等。实际上最后一道题我们可以尝试用更新颖的方式来解决,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我常用的方法,我觉得用起来可能效果会比死记硬背好得多。

  举一个例题,就是东城区的一模考试题,他考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这篇文章当中,前面两道题我就略了,因为基本上属于字词内容,这个在原文复习当中,学生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他的最后一道题就属于理解类的文言文阅读。在做之前我先介绍一个口诀方法,同学要记住,它叫“原文问答题,答案前后找”,这个口诀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当一道题的题干,它的题干大部分内容,或者是关键词是引用原文的语句来问答的,或者是来设文的,我们成为原文问答题,那么“答案前后找”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回到原文中找到这个句子,或者是关键词,在他的前或后寻有效缓解人口密集的回龙观地区以及客流量大的六里桥、北京西站等地区地面交通压力找答案可能出示的点,所以连起来我们叫原文问答题,答案前后找。

  好,如果做过东城一模的同学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他的最后一道题。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后一道题,说文中可以证明王之蔽甚矣的语句是什么?或者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应老师的口诀还原,王之蔽甚矣在文章段落的第一段的最后一行,找到以后把它画下来,他首先有原文的句子,我们确定为他为原文问答题,然后背口诀的下一部分,就是答案前后找,我们要在王之蔽甚矣的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来寻找答案,我们看翻译回去,前面有句话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那么由什么观之呢?我们根据翻译可以看出来,是由邹忌在讲自己的切身经历然后结合到这个齐王的身上,得出这个观点是王之蔽甚矣,他这个此并不是代他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受蒙蔽的表现是什么,而是由我这件事来推论你受蒙蔽很久了,所以我们现在通过翻译解释可以见,答案并不在王之蔽甚矣之前,就是我们要排除这段的可能,往下文看。我们一边看翻译,一边看原文的问题,他说哪些句子证明他受蒙蔽很久了呢?于是我们回到翻译中,在下面的段落中就可以找到“初令下”,就是才颁布这个命令,“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通过门庭若市这个词我们就可以反映,大多数反映意见进谏的人很多,这个很多,很明显的就能解释王受蒙蔽很久了。所以你看答案就出来了,而且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一个字都不会差。

  就刚才老师介绍的技巧性口诀,原文问答题,答案前后找,这种题型在中考的语文试卷,尤其是阅读理解的篇目里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如果同学把这句话记住,最低估大概得有20分左右跟它是相关的,所以我建议同学可以试着自己掌握一些阅读好的技巧和方法,避免死记硬背,这样才可以做到语文考试是一个灵活的考试,是一种轻松而舒服的考试。如果都把语文还原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学习的乐趣何在呢?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综合性的学习,这类的题型,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分值在现在好像有所增加的一个趋势是吧?

  林彦双:对,综合性学习根据《考试说明》分数又有所增加了,首先从选材上来说,他选的都是当今社会非常热点的问题,比如说一模考试有“菜篮子”问题,还有一些包括我们一模做到的什么,有的地区有绿化的问题,有环境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国家去年发生的大事等等,都有。所以综合性学习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大概从考生刚一上初三,一直到它临近中考这个五月中旬所有发生的社会事件都可以融合在这里边。今年我们可以看一下综合性学习篇,发现他的分值是有所增加的。但是它的题型和题量,尤其是量没有增加,大概还是三道题,所以现在的同学一定要记住,做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记住分值和要点的关系,就是几个分值等同于几个要点。一定要严格地执行在文本当中找到答案,并且要和分值点吻合。所以这个是做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主持人:相关的方法能不能再给我们说得详细一点。

  林彦双:好。一般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以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概括这些能力为最主要的考察点,那么同学请细细地研究和读这几个字,提取、分析、归纳、概括,实际上它还是一个我们对文本信息的掌握程度问题,我这儿也可以给同学介绍一定的方法。比如现在比较适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当你读到文段信息的时候,他要求你提取信息,你最好数原文段的句子,我们管这种方法叫逐句分析或概括。在初步阅读的时候,把句子当中说的比较具体的,比较详细,甚至有大量数据,详细说明的句子都去掉,这是删除法。我们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最更改的部分了,可能你剩下的句子数量要大于你给的分值,这会儿我们要严格地按照分值来确定剩下句子的要点是否是需要吻合的,看看你能不能合并,往往大于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有一些意思相近的项进行合并,这样就能得出来等值效果。这个是对分析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提的一种方法,我们管它叫逐句分析,去细取粗法,去掉比较细的,留下说得概括的。

  那么可能有些同学到初三了,老师一直对他说是你的理解力,或者你的概括力比较差,我也教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以卷子综合性学习所出材料的行行为单位,逐行来看,有几行的情况下,建议自己每行找一到两个点,这一到两个点指的是在一行之内意思说完整的句子,这样的话由于我们大概写汉语会有一个特点,尽量可能意思相近的话会保留在同一行,如果行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他的重头戏往往会在后或在前,就多了一种判断和选择的方法,所以这样逐行来数的话,我们一行找一到两个表述比较完整的句子保留。到最后我们还是剩一种可能,就是你每行找出句子的数量相加是大于分值点的,然后我们再用合并法,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内容给它进行合并,把小的范围再给它进行概括,最后提取出以分值等同的要点就可以了。所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给同学提供两种方法,逐句分析法和以行行为单位摘句法。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再重点说一说关于阅读,我发现很多朋友也提出了关于阅读的一些相关问题。那么现代文问题,去年2010年创新之处应该算是最多的,也最值得研究,那么关于阅读这块,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最后这一段时间复习您有什么建议没有?

  林彦双:其实提起语文来,同学最头疼的就是阅读,把作文放一边的话,他认为最没有的,抓最无形的东西也是无形。我们可以从已考过的中考现代文来分析的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角度是中考都选什么文章,所以这个是从文章的选择来看。从三大文体的选择角度来看,2010年选择文章的难度是有所下降的,记叙文历年的选文会以文化比较厚重,地方色彩非常浓厚的文章为主,比如我举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西皮流水、乡间庙会、又临黄河岸等等这些文章,在初步阅读的时候,同学理解感悟起来就比较难。尤其是文章当中一些比较隐讳的思想就更难了。

  2010年考的是《忆冼星海》,这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的文章,可以说是回归到比较朴实的文章,比较善于可以分析的文章。那么也就是说文章的选择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阅读理解他的难度是有所下降。那么它主要体现在标准题型的考核,比如说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里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或赏析,文章的一些结构的分析,包括文章最后一些主人的性格特点,或者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所以他是建立在一个大的语文整体方向的研究上出的题,这是记叙文。说明文又放弃了科普类的,选择了人文气息比较浓的,比如说雕塑的文章,而且说明文的这个文章脉络特别地清晰,语言很朴素,议论文没有就某些人生的哲理展开很深奥的论述,而是搭上了科技创新的列车很有新意。所以现在从文体的选择上来看,同学不要怕,它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易读的方向的形象性,而且考题非常的明显,所以我建议同学可以多研究研究2010年中考北京试卷及这三种文体的标准答案,试着做一下题型的总结和分析。这是从文章的选择看。

  还有一个是从试题的设置角度来看,最大的亮点在于考察的重点挖掘得比较深,尤其是表述非常地有创新,记叙文往往是在最后一道题上,他放弃了以往的那种理解能力的延伸拓展的考察,重点设置了相对复杂的那种二合一的题型,这里的二合一指的是两种以上的题型放在一起。比如说以《忆冼星海》这篇文章为例,他最后一道题是既需要同学们阅读文章总结出冼星海的性格特点,又需要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的特点高大化的,等于他是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写作角度两道题揉在一起了。

  主持人:那么今年一模语文阅读有什么特点呢?分析可以说一下。

  林彦双:像今年语文一模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可以用像这个字来表示,它特别特别像去年的中考试卷,尤其是从阅读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西城区考的是《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东城区是《和周总理的两次相遇》,海淀是《命运的驱使》,朝阳是《修髯飘飘》,这些文章明显的就是在模仿中考的典型记事的文章。说明文、议论文更是倾向于中考题型的考核,所以刚才我说了,它是最像中考的一张卷子。但是毕竟这张卷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它只能是考了一部分语文的重点知识,所以同学要从这上面进行一下筛减,比如将来的二模,或者是在中考当中我们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的题型,比如说散文的选择,或者是小说的选择,同学还是要相应的把该类文体当中比较突出性的问题进行一个总结和复习。

  主持人:如何做到阅读题不丢分呢?

  林彦双:最首要的工作我认为是先研究一下中考试卷及标准答案的事例,每一年中考结束之后,都会有它标准试题的答案参考下发,同学最好多看一看,自己总结出一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来。比如刚才在之前我总结的原文问答答案前后找,就是一个基本的答题格式,当我做完其他的排除以后,认定它为原文问答题以后,我再进行阅读答案的寻找,这样答起题来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针对这个问题也建议同学们总结自己比较适合的方法,在这儿我也可以给同学简单地说一说,通过举例来说明一下还有其他的方法。

  刚才我是在把原文问答题这种方法给放在了文言文里进行解释,实际上如果我放在现代文也是说得通的,比如说西城区的考试《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他其中的第二小题问,作者怅惘的原因,这个怅惘是发生在文末结尾的段落,我们依然用答案前后找的方式,实际上答案就在这一段里就出现了,可以看来原文问答题在这儿也解决了一个阅读题。可见他要挪到说明或议论文里也是行得通的,所以他论证了我刚才说的方法,大概可以解决在语文考试阅读二十分左右,都可以用到原文的思路。

  另外我建议同学总结一些常见题型考核的技巧,比如说考赏析题,我们脑子里就要想着一般的赏析是修辞优先,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往往大多数修辞是为了达到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你把这个格式填满就可以了。修辞优先我们是关键词随后,这个口诀是关键词随后,当分值比较大的时候,修辞分析完了,还剩余分值的时候,我们就要挑出关键词,在这个句子里关键词比如说有动词、形容词等等,都可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是最难的赏析,就是拿修辞加关键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议同学在阅读不丢分的时候把握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认真审题,一定要圈画出人家问的重点来,第二个原则是原文问答原则,第三个原则就是题型原则,也就是刚才老师所说的总结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合适自己答题的题型。

  主持人:今天时间的关系,关于作文我们不能详细地说了,关于中考作文提升的方略,明天晚上我们会专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也会请到相关的名师专家为大家做解答。不过针对今天我们很多朋友也提出了关于作文的一些问题,还是想请林老师分享一下您的一些经验,比方说咱们可以说一下2010年作文的一个命题特点,对今年也有一个参照作用。

  林彦双:好。07年北京的作文是《动力来自》,08年是《三个向前》,09年是《什么并没有结束》,10年是《凝聚》,从这个题的分析角度我们看,并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所以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思辨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上,这些题可能外行看来觉得很平庸的,但仔细一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同学有话说,但要记住有话说并不等于容易写,所以我建议同学要把自己构思的这个范围增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自己的文章更新颖、更活泼,避免一些说教成分,这才是受欢迎的文章。

  主持人:写这种文章,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喊口号、说套话,或者是空话,很难将这个文章具体化,这样必将使您的文章落入俗套、落入末流,还是应该写出真情实感来,关于作文我们明天会详细跟朋友们说一下,也请大家准备好您的问题,明天我们会请到中考作文名师,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李满园老师为大家讲解《考场作文技巧》,非常感谢林老师,也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明晚八点到九点,欢迎您继续关注《教育面对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