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之一,在推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推动自学考试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质量意识是自学考试制度发展的核心。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自学考试的发展遭遇“严冬期”。有人认为,随着高校扩招、网络教育和民办高校的崛起、电大教育的开放化,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逐年下降,自学考试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学历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性质的教育,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们认为,数字的下降并非危机的根源,坚持自学考试制度的特色才是发展的基础。规模的扩张总有一定的限度,当数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度时,追求内涵式的发展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那么,自学考试制度得以发展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呢?不是规模,也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的基本性质。首先,个人自学强调了个人学习的需求与主动性。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与完善,教育必然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个人是因为竞争压力而学或者为满足兴趣爱好而学,为获得学历而学还是为取得资格证书而学,都为自考制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近年来,许多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加入自考的队伍之中,充分反映了只要我们保证自考制度的信誉与质量,积极发展社会所需要的考试专业与类型,其生源是不会枯竭的;其次,社会助学强调的是自考制度与其他教育组织的结合。自考制度的历史发展离不开灵活的机制,离不开与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其他教育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如何为这些新的行业提供人才和选拔人才是自学考试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以学术和专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重视技术与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与产业部门、行业组织、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加符合社会与行业发展的自学考试制度;再其次,国家考试强调的是权威性、公平性与质量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承认我国自考学历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6个。许多国外高校承认自考学历证书,允许持有学历证书或单科合格证书的自考生进入本校学习,或攻读学位,或免修、减修部分课程。我们认为,自学考试制度追求质量、公平与诚信的目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第二,确立非学历考试的价值、功能与地位。
近年来,非学历证书考试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新的增长点,发展迅速,增长明显。2007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报考总规模达1867万人次。其中,学历教育报考956万余人次,非学历教育报考911万人次,已相差不远。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报考人数近389.9万人,获证人数超过167.7万人,比2006年分别增长10%和14%;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报考98.5万人,比2006年增长0.3%;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5.7万人,比2006年增长102%。这些事实显示,非学历考试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只要自学考试的信度、效度进一步提高,相信随着自学考试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合作,新的非学历证书类型将不断增加,报考人数也将最终超越学历证书考试的报考人数。也就是说,学历考试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虽有所降低,而非学历考试方兴未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重心将由学历考试转移到非学历考试。因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进行适当的修改,重新界定与规划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概念、范围与功能,对各类考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将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顺利转型。
第三,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
开展对自学考试制度中的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对于自学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自学考试面向农村为例,高等教育面向农村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途径。但期望通过在农村建立普通高校来发展高等教育在当前并不可行。比较而言,通过延伸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有其优越性。浙江省率先进行试验获得成功,并积累了值得重视的经验。2000年全国考委五届一次会议和2002年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把自学考试面向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明确要求开考的专业不仅要面向农业,也要考虑农村的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各种需要。如何发展农村的自学考试,关键是解决农村的特殊性与可行性问题。从自考面向农村承载的功能来看,自学考试制度不仅要适应农村现代化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也要满足农村个人的高等教育需求,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提供知识与能力支持;从受教育对象来看,不仅包括农村与城镇的管理人员、干部、教师,还包括准备外出打工的农民;从自考的类型来看,不仅要有学历文凭考试,更应有包括多样化的非学历考试,特别是适应“三农”需要的职业资格与技能考试。当前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还刚刚起步,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确定自学考试制度在改革实践中的基本方向与目标,并对实施自考制度以来的进程、特点进行全面的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制订政策与推广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