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要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寝室了 你赞成吗?

2018年08月06日11:48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最近,有位辅导员找小微诉苦,说暑假里学校要求辅导员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公寓里去,对这个工作环境的变化自己有点接受无能,甚至对自己的职业性质产生了怀疑:我到底是辅导员还是宿管阿姨呢?

  经过查询,小微了解到,辅导员在学生宿舍办公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学校占地面积大,学生宿舍和办公楼相距甚远,于是,为了改变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异地恋”的状况,辅导员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要求把办公室搬进了学生宿舍。

  还有些学校早已形成了二级学院党总支办公室设在学生宿舍楼、年轻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传统,用物理空间上的近距离,使辅导员深入地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状态。

 

  诚然,辅导员在学生宿舍办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客观来说,首先,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沟通成本将大大减少,学生不再需要奔波往返于宿舍与院楼之间,诸如请假、心理咨询等一些事情都能及时解决,这确实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其次,辅导员能够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宿舍爆发矛盾了,辅导员能及时调停,学生突发疾病了,辅导员能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救治,能够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那么如此双赢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辅导员表示很难接受呢?

  翻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不仅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学生工作,还承担着就业指导等教学工作,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那个萦绕于辅导员老师心中已久的疑惑了: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宿舍,我们和生活管理员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我们没有任何看不起生活管理员的意思,每份工作都有其专业性,辅导员也不例外。

  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是什么?辅导员的主业到底是教育、管理、辅导还是服务?辅导员到底是思想政治教师、教辅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是后勤保障与服务者?辅导员的本职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凌晨三点为晚归的学生开寝室大门?

  有辅导员担心,真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寝室了,这份职业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除了职业界限,工作量的加大也是对辅导员的一大考验,以前有个段子说:

  大学校园里流传了一句万能的话——找辅导员

  学生不上课,找辅导员!

  学生夜不归宿,找辅导员!

  学生心理困惑,找辅导员!

  学生贫困资助,找辅导员!

  ……

  那么,让辅导员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宿舍了,以后的情况会不会是这样:

  宿舍厕所堵了,找辅导员!

  宿舍灯泡坏了,找辅导员!

  宿舍有虫子,找辅导员!

  宿舍没有热水了,找辅导员!

  ……

  关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山东大学曾制作了一部名为《山大辅导员的一天》的微电影,微电影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数据:在山东大学,每位辅导员平均每天接听学生电话23个,接收短信约70条,每学年随堂听课约20次;平均每位辅导员建立并整理学生档案,每生5条,共计约3000条,每年参与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涉及金额高达33.9万元,平均每年和学生谈心谈话400次……工作之细碎繁杂,可见一斑,如果再加上宿舍管理者一项,辅导员能吃得消吗?

  好吧,就算辅导员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那么问题又来了:辅导员在宿舍办公,到底是为了服务学生还是管理学生呢?学生真的会开心吗?

  90后,甚至是即将“上架”的0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又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而学生公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住宿场所逐渐转变为集生活、学习、交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在一些大学生看来,宿舍就是他们的私人领地。

  都说距离产生美,如果辅导员隔三差五走访寝室,虽有一种亲近感,但如果和辅导员每天朝夕相处,被查宿舍、查卫生、查旷课、查玩游戏,学生总是在被动中推赶着走,会不会产生抗拒心理呢?如今,连幼教都在启发式引导,这样“严防死守”地盯着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真的好吗?

  小微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做法,学校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只是工作方法还值得我们再讨论一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