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国高中 没你想得那么轻松!

2018年11月09日10:1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编者的话:美国高中给大家的印象是注重个性发展,自由成长,学业压力似乎也不大,然而现实的美国高中并非如此。观察那些最积极进取的高中生,他们走在高压的申请之路上,就像走钢索,一边拼命学习,考最好的成绩,选最难的课程;一边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中发展有特色的个人亮点。与此同时,美国家庭也会花大力气,为了教育不惜花重金。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Edward Humes)曾写过一本报告文学《梦想的学校》(School of Dreams),以加州惠特尼中学(Whitney High School)为基础,通过文字反映了在美国的超级中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所学校招收7-12年级的学生,以学术成绩好而出名。

  在这所当地排名很靠前的公立高中读书,便有可能意味着有时候要早上6点起床,凌晨2点睡觉,这中间的清醒时间都放在了学业和课外活动上。因而,常见到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手里拿着咖啡饮料,边喝边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所学校的一个学生说,4是个神奇的数字,为了4.0 的成绩,可能一天只睡4个小时,需要4杯拿铁,简直比一些CEO还忙。

  为了申请大学,学生们非常拼

  当大学招生官看一份成绩单时,不仅要看数字,也会看学生是否选择了学校最难的课程,有没有勇气去挑战自己,并通过努力获得好成绩。其中高级选修课AP(Advanced Placement)便是重要的一个指标。

  在高中学业体系也像是军备竞赛,AP>荣誉课程>普通课程,作为学术最高级的AP,总是吸引着众多优秀的学生去选修。而衡量一所高中的学术实力如何,也看其能提供多少有竞争力的高级课程。

  在惠特尼中学就读的科莎,将目光放在了耶鲁、斯坦福等大学上,她在毕业那年选修了5门AP课程,这相当于大学一学年的课业。有不少优秀的学生,在高中期间甚至会选修超过10门的课程!此外,学生可能还会在周末参加SAT补习班,暑期课程等等。在学术方面,他们一点都不能马虎。

  在美国,大学申请需要考察综合能力,既包括SAT、ACT这样的标化考试成绩,也需要推荐信、个人陈述、课外活动等。

  因而学生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与众不同的亮点。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关乎自己前途的由精挑细选的词所构成的申请文书,许多孩子都为此感到焦虑,一遍又一遍地写,写完并没有信心给老师看。

  除了上课之外,科莎还有拉拉队练习、历史课助教、学生会事务、策划毕业舞会、参与模拟联合国的活动,同时还要准备大学申请。

  于是,作业、SAT、过于忙碌、缺少睡眠、来自父母的压力等构成了这些孩子的压力源,其中有人享受这种体验,整个人格外精神,有着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极度忙碌又保持平衡。有一些则努力在自我目标与大学申请中寻求折中,在心中的热情、目标与现实的成绩、申请、以及父母的期待中斡旋。

  一些孩子被父母管控过多,没办法申请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有一些孩子感到沮丧,不是因为哪一科的成绩不及格,而是他们拼命学习,一个劲地参加课外活动,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申请表看起来漂亮。还有的学生,内心十分迷茫,对未来没什么目标感。总体而言,美国的高中并意味着“快乐教育”。

  面对教育难题,美国家庭也拼了

  大学申请过程有时候看上去就像是一场掷骰子游戏,家长和学生计算各种几率,毕竟顶尖名校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也出现了为了名校的胜算,而出现了一些狂热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学区房和补课班,没错,美国教育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伴随着一所高中名声和地位的上扬,往往是狂热的竞争。许多家庭专门举家搬迁到优质的社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花费大力气,花重金下大赌注。有的家长为了获得入学通行证,乐意为学校捐一大笔钱。

  学校周围的补课班就像一个新兴工业区一样,在宣传单上这些机构纷纷写着“提高SAT成绩”“1500分保过”“精英”一类的宣传标语。也有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额外请家教,周末在家辅导。

  此外,在名校的激烈竞争下,还有学生经常在调查哪些科系比较冷门。尽管有的学生对园艺毫无兴趣,但开始考虑选园艺作为主修科目。然而事实上,全美有几千多所大学和学院,很多都各具特色,个别科系并不弱于甚至优于名校。只将目光对准少数的顶尖名校,导致一些学生做出了违背内心意志的畸形选择。

  可以看出,这些共同的教育难题也是美国所要面对的。就学生而言,高中学习压力重,睡眠时间少;就家庭而言,教育焦虑也在作怪。最终,我们看到不管在哪里接受教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美教育体制虽然有差异化,但是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对孩子而言,过于追求高成绩,可能反而会丧失学习的乐趣。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疏导作用,孩子要努力调整分数与兴趣的平衡,选修自己更热爱的领域,将精力用在更富有激情的地方。

  而父母更应该作为一个平衡的调整者,压力小的孩子要适当施加压力,但孩子如果勤奋好学就要适当地疏导压力,进行动态的调整。而在关乎教育投资中,不管是补课班还是举家搬迁,也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如果这一切对孩子来说只是压力,心里想着“我必须为了父母而好好表现”,那或许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美国高中学生大学补课班高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