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

2019年01月21日12:03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花呗一时爽,还款火葬场”

  “一入花呗深似海,从此生活费是路人”

  你是不是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口头禅?

  每月3号,

  你会看到身边很多突然出现的苦丧着的脸

  原因只有一个

  没钱还花呗!

  2018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新鲜出炉了。超5亿用户的账单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中国人的新习惯。

  小姐姐身边有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剁手一时爽,日后吃土忙”。大学生真实消费状况和理财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宁愿陷入还款的不安和惶恐,也愿意去背负花呗的债务呢?

  超三成在校生生活费不够花

  大学阶段是许多人第一次走出家门、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个人支配财务的起点。对于第一次手握财政大权的大学生来说,要应对学费、生活费及各项开支,合理管理财务便成了他们面临的不小难题。

  “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43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在生活费需求满足度方面,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调查显示,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7%经常不够用。

  学生生活费不够花,可能由于个体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导致生活费不足,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对生活费使用缺乏规划。

  调查显示,38%的大学生不会对生活费的使用进行计划和安排。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51%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24%)、“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5%)的形式满足消费需求。

  被“信用生活”放大的欲望

  生活费不够,又不愿意放弃消费的大学生们齐刷刷瞄准了各式各样的借贷项目。

  小姐姐发现,近几年来,校园贷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多数是以负面报道的形式出现。套路很深的校园贷让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拒绝,存在财务问题的大学生更容易因此中招。事件暴露出来的大学生消费观及理财知识的缺乏尤其令人担忧。

  关于校园贷小姐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上大二的时候有一个玩得还不错的朋友,他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工作室,平时跳Hipop,听他乐此不疲地讲嘻哈文化的时候,总觉得他是一个个性鲜明又像风一样自由的人。

  当小姐姐还在用国产手机的时候,他已经换上了那会最新款的iPhone6s,一身潮牌很酷。

  某天,他微信上问我,有没有500块?有的话先借给他急用。我转给他了,没过多久他发信息过来,说谢谢我救了急。

  我问怎么了,他说还分期。当时的我特别惊讶,我说你的工作室不是有收入吗,怎么不够用了?他说工作室每月只够他生活费,还的是新手机的分期贷款。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趣分期”“分期乐”“花呗”的开始,也开始了解到,原来很多外表光鲜的大学生群体的背后,并不像我看见的那样华丽和轻松。

  身边用花呗的朋友都说“以前的生活费我是月光,但是现在是月欠。”“我想戒掉花呗,但是不知不觉每次都会欠一笔不小数目的帐。”

  这个月先用着,下个月再还已经成为常态,本来想着只用一点点,但是到还钱的时候看到那个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这个月先花着下个月的钱,下个月的钱下个月再说。

  用花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习惯花呗,如果某天没有花呗的时候就活不下去。

  没理由怪花呗,只怪自己懦弱

  我们小时候看到心仪的玩具和喜欢的衣服,会小心翼翼收着自己的存钱罐,那是我们自己积累的宝藏啊。

  我们憧憬美好的事物,也想得到它,似乎这是生来就具备的本能。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找我借钱换分期的朋友穿着最朴实的学生装,连偶尔吃顿大餐都要斟酌好久。

  可是,后来我们自己给生活增加了不理智的消费。

  我们要把责任推给花呗吗?

  “我们没理由怪花呗,只怨自己太懦弱。”用不对的方式,逃避没钱的事实,过着自己以为很向往的生活。

  阔绰的生活,很快乐,却让人感觉上瘾般停不下来。

  其实,没有花呗,我们的大学一样很美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去哪儿生活费大学生小姐姐花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