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想好好工作?

2016年12月28日10:05   教育专栏  作者:壹读  

  壹读君 | 小鱼大酱

  不想工作怎么破? 

  没关系,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有的想法。尽管我们表面上都在工作,但我们却心不在焉。根据盖洛普最近一次在142个国家中的调查显示(注:盖洛普从2000年开始对全世界的员工敬业度进行调查,最新数据来自于2013年),全世界仅仅只有13%的员工积极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与动力。 

  这个稀有人群每天像打了鸡血一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极高的投入度。他们充满热情,态度积极,对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着源源不断的想法和创意。而人的精神状态嘛,用盖洛普的形容就是,他们在工作的一天内曾经微微一笑(倾城)或者大笑(江湖)。 

  但多数人没有这种状态,他们对工作并不投入——迟到早退,每天混日子,对工作并不上心。甚至还有大概有24%的员工,每天都是消极怠工的葛优瘫状态。(壹读君悄悄举起了双手双脚)

周一上班困难症周一上班困难症

  在东亚不想好好工作的人更多。敬业员工占总体比例6%,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给东亚拖后腿的主要是中国,敬业员工百分比为6%,是调查最低的国家之一。看下友邻菲律宾,敬业比例高达29%。 

  也不能怪中国人拖后腿。看下中国人工作时长大概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大家不想好好工作了。平均一个中国人一年工作时长长达2000到2200小时,远比为了完成美国梦而拼命奋斗的美国人的1790小时高,也比过劳死严重的日本1719小时高。 

  以帝都为例,在中关村的软件园,下班高峰并不是6点而不是7点,而是夜里10点左右。在这里工作的人每天能在7点前下班不到36%。 

  歌不也这么唱着嘛!——唱出国情唱出劳动人民心声的神曲最能说明问题了。就比如广场舞组曲代表小苹果民族风,全靠的是乌央乌央的有钱有闲的广场大妈捧场。而上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就唱得无数白领眼泪汪汪点头如捣蒜。 

1

  为什么要工作?

  既然工作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工作呢?养家糊口吗?好像并不然。远古智人们活得可潇洒了,每天睡醒了,就摘摘果子,打打猎。因为居无定所,也就没有储存过多食物的需要,不然还得带着流浪;也没有朝九晚五的生活,天黑了没有火啥也干不了,也就可以洗洗睡了。即便没有稳定的收入,智人的顶梁柱们也是养起了一家子,而且还是一大家族。 

  要说工作这个词,说是有了文明之后的发明也不为过。在农耕时期,没有细致的劳动分工,犁地、耙地、播种直至收获,常常可以是由一个人完成。四季更替,农民们不可能固定只做其中一项事情,顶多在农务繁忙的时候家人一起下田里劳作。 

  这种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有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发展之后完全变了一个样。都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说法:对企业来说,只要把劳动细分到微小的单元,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颗小螺丝,就会有很高的生产效率。

阿根廷动画短片《上班》(El Empleo)阿根廷动画短片《上班》(El Empleo)

  在资源短缺啥都没有的时候,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农耕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可以做出一切努力,因为在那时候人们的选择非常少,也就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而已。所以在螺丝们的全力冲刺下,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得大大的。但God就是这么任性,并没有好好思考一个大蛋糕怎么切的问题,然后大家就发现,咦,我这么努力工作,可是100块都不肯给我… 

  工作就是为了钱吗?

  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人们被安利的工作梦想就越来越物质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所能想象的有价值的生活, 总是和车,房,钱有关呢?大概是因为我们所能感知的有价值的生活,大多是人类享受美好事物的愉悦体验。 

  英国《每日邮报》根据英国国民财政调查的数据发现,英国人觉得自己想要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至少需要764.65万英镑,嗯,大概就是差两千万就达到王健林的小目标的意思。 

  要这么多钱来干嘛呢?排名第一的31%的英国朋友们说他们要先还清贷款。看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歪果仁,各种房贷车贷总是压的生活压力最重的部分。其次13%的人表示他们要买到梦想的房子。买买买个房子原来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个普世愿望。

  压到中国人幸福生活梦想的也是房子。2015年我国家庭资产均值为87.6万元,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70.1%,为58.6万元,房子,成为最大头的支出。在某媒体做的粗略算法里,在中国,要想过上让人艳羡的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大概也要900万,比脱欧民众还花的更多。 

  想到这个压头的900万,不加班到下辈子都赚不到啊。更多的人主动选择加班,是因为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而带来的焦虑感啊。但是就像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说的,财富积累并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金钱只是人们实现生活的一个手段。人们拼命赚钱,最后却发现没能吃上一口甜蜜的蛋糕,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劳动心理学研究专家皮特指出,为了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我们有必要给自己从事的工作赋予意义。当工作不再只是糊口的饭碗时,人们就更愿意投身于工作。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即便是一个餐馆里的洗碗工,又或是一个保卫工人。

  也有些年轻人选择了放弃工作,到深山里修行简单地生活。当你开始看到生活的其它可能性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太执着于财务自由、家庭负担、个人价值这样的东西了。虽然看起来现在有很多选择,但我们到底是太缺少想象力了,因为这个社会一直仅仅向我们承诺那些有房有车有番狗这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在好好工作之前,#壹堆饭#们可以先问一问,我为什么工作?我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也许就不会太迷茫了。

  资料来源:

  1. 《你为什么而工作》,巴里·施瓦茨

  2. 《2013全球职场环境报告》,盖洛普民意调查

  3. 《The price of happiness》, Daily Mail

  4. 《2015年度财富报告》,瑞信研究院

  5. 《2015年中国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滴滴出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工作 生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