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如何优雅地反逼婚?

2017年01月25日10:01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春节将至,平日乐悠悠笑嘻嘻的吃瓜群众们,开始慌了。

  因为他们将面临各种残酷至极、一轮又一轮不得喘息的中国式“逼迫”:逼婚、逼生子、逼生二胎、逼酒……

  其中,逼婚最为可怕。

  婚姻当属每个人的头等大事。可在这个“头等大事”中,正值婚龄的国人,却没有按照自己意愿去做选择的权利。

  并且,逼婚,必然是来自于亲人,特别是父母。而我们的孝道文化又合理化了父母对孩子的“逼迫”,所以子女背负的压力实在过于巨大。

  该怎么应对春节的逼婚,乃至各种逼迫?

  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写一写如何在各亲友的火力围攻之下“求生逆袭”的超实用策略😄。

  认知改变

  首先,改变你的认知。

  1

  要认识到:孝顺是错的。在你的人生选择上,放弃你自己的意志,而去听从别人的意志,这是很悲哀的。

  事情越重要,你就越需要尊重你的感觉,按照你的自由意志来选择,以此展开你的生命。

  所以,如果父母等长辈逼婚太甚,那么,你是无法“两全”的 —— 既孝顺又能做好自己的婚姻选择。

  用我的说法,孝顺、孝道和愚孝,都是合理化了父母对孩子的意志绞杀。

  如果你认为你必须孝顺,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保护好你的婚姻选择,那么我就必须说,这时你的脑袋就变愚了。

  2

  要认识到,亲人间也有残酷的权力之争。越是共生,越是你我不分,家庭间的权力之争,就可能越残酷。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赫拉利在他的巨著《人类简史》中写道:

  生活在家庭和社群的怀抱里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甚至差得远了。家庭和社群对成员的压迫绝不下于现代国家和市场,这些家庭和社群内部常常充满紧张和暴力,而且成员别无选择。

  至于孝道,已有无数学者论述过,它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专制。

  由此可以说,如果你面临着巨大甚至有些残酷的逼婚压力时,其实可以说:你已经身陷一场残酷的、敌意满满的战争中了。只不过,它发生在亲人间。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此时被逼婚的你,即将面临的是什么,而你失去的又可能是什么。

  当你真正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时,你才能充分重视起这件事,并且知道:你需要认真地去打好这场战争。

  3

  你要问问自己,你本身是不是也有巨大的结婚焦虑。如果连你都觉得,必须立即结婚,这样才是一个正常人,否则自己就是可耻的,那么,你在面临逼婚时,就很容易接受父母传递的焦虑。

  如果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婚姻幸福,你要找到这种感觉才结婚,那么事情就会很不一样。

  4

  你需要懂得一个简单的人际关系规律:别人之所以总对你做一件事,是因为他可以对你这样做,他这样做时有获益。若他不能获益,这件事他会放弃不做。

  逼婚看起来双方都非常不好受,父母着急焦虑,而孩子也很痛苦。

  但我们社会文化中其实有两个前提:

  第一,孩子该孝顺父母;

  第二,孩子到了年龄如果还不结婚,就是件羞耻的事。

  这两个前提,会导致:在逼婚战争中,父母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应该听父母的啊,到了年龄就该结婚也是对的啊。

  这两个前提,可以叫做元认知。如果你改变了父母这两个元认知,那么事情就可以不一样了。

  所以,你可以教父母明白:孩子不必听父母的,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并且,孩子的婚姻大事该孩子自己负责,父母的意见最多只做参考。

  你也可以让父母知道:现在社会不同了,关键是活得幸福,而不是随便就结个婚。

  如果父母能沟通,那么这两个元认知不难发生改变。

  如果父母很难沟通,他们只想把他们的观点倾倒在你身上,逼迫你无论如何必须听他们的,那么,你可能要意识到,在这场逼婚之争中,你得让父母疼一下甚至疼很多下。并且,不仅会疼,还会输,那样他们才不得不放弃这场争战。

  总之,如果在争论中,父母觉得,他们道德上是对的、认知是对的、社会文化也是支持他们的、他们气势是高的而你是低的,他们是坚定的而你是摇摆不定的……那么这些都是“获益”,都会鼓励他们继续逼婚。

  但相反,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是道德是错的、认知是错的、社会文化也不支持他们、他们的气势并不比你高、你比他们更坚定……那些“获益”消失了,他们还感觉到被挫败,那么他们的战斗欲望会下降。

  战略准备

  认知和意识上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当你有了以上四点认识后,你就可以按照这些精神,做战略上的准备。

  1

  对话策略准备

  关于孝顺,因孝道文化熏陶太久,我们不能直接说孝道不好,但你可以把这个看上去在中国文化高大上的词汇,替换成普通点的“听话”以及“平等”和“选择权”这样的术语。

  别和他们用孝道的词眼去争论,而是要置换成“听话”。

  一旦你问父母:我是成年人,为什么要在婚姻这么大的事情上听你的话呢?那么,比较讲道理的父母都会愿意和你这样对话。而若是再讲讲“我的人生得我来选择”,那么事情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其实,在中国式关系中争论时,你要透过问题看实质:控制者,会使用各种说法和你争论。这些说法可以非常复杂,而目的却只有一个 —— 你要听我话。

  所以,你可以把对话变得非常简单,说:“你那么复杂的说法,其实就是为了说服我,在我的这件事上,我要听你的。可是,这是我的事啊,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就是,你不断把控制者(如父母)想你听他们话的这个“背后动机”说出来。

  2

  对话内容准备

  既然是逼婚,那么争论的内容自然是关于婚姻、恋爱与家庭的种种说法,那么你可以先搜集大量的相关知识、观点和故事等等,好让自己在辩论中立于优势位置。

  如果你长期是个“被控制者”,那么,你光准备这些知识还不够。

  你还需要知道,作为控制者的对方,会有一个辩论时常见的花招 —— 不断改变对话主题。

  一旦A话题不利就转变到B,B不利转变到C,C不利转变到D,D不利再换回A,这会把你弄得眼花缭乱。

  这时,你笨人有笨法 —— 每次就谈一个话题A就可以,直到把它谈透。

  因为婚姻是你的,现在社会也支持婚姻的自由选择,所以一旦你使用这个策略来争辩,你很容易占据优势。

  3

  时间空间准备

  如果父母好沟通,那么,可能你认真做一个回合的沟通就可以了。

  读研究生时,我妈妈就开始和我谈我的婚姻大事,隐隐有要逼婚的节奏。而我身边有被逼婚的朋友的惨案 —— 因为怕被他妈妈逼婚,都不敢回家了。一回家,妈妈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逼他。

  所以,我决定和妈妈好好谈谈。

  一次回家前,我计划拿出一周的时间和妈妈谈我的婚恋观。

  在回家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识准备,并且,只能是我“主动”找妈妈谈,而不能让她“追着”我谈。

  结果那次回家,妈妈一看见我主动谈婚姻观,很高兴。第一二天,有浓烈的兴趣和欲望教育我,想把她的观点塞给我。

  但是,她的观点我早有料到,而我的知识储备,她怎么丰富过我?所以,一旦真争论,观点上她总输给我。

  第三四天,妈妈就已经有点怕和争论了。最后两天,她开始躲我,不想和我继续谈了😄。

  从此以后,妈妈和我说到我的婚姻家庭大事,一般就两句:还是结个婚好,还是要个孩子好。

  她没有了争论欲望。因为争论中,她总输。

  很多人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怕和父母谈婚姻的事,所以躲父母,变成父母追着你谈。这时,父母是心理上的收益的。

  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你是错的。如果他们能找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你对话,你就会改变。

  像我这样,不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应对,并且,花了一周时间和妈妈认真去谈,最终她的这种心理收益就失去了,导致她怕和我谈了。

  当然,妈妈很爱我,她希望我好。所以我和她谈时,也一再说,我只要越过越好不就得了。

  事实也一再证明,我所言不虚。因此,妈妈的这份疑虑也逐渐打消了。

  不过,我妈妈控制欲望很低,所以我只花一周时间,就起到了效果。

  很多父母控制欲望极强,觉得,如果你不听他们的,不按照他们的来,他们或者攻击你,或者攻击他们自己,或者弄出一堆事来。

  这会导致你有巨大的精神压力。

  那么,你该怎么办?

  时间上,做好持久战准备;

  空间上,也可以不断变换。

  谈得太糟糕了,就逃回自己的小家。等父母心情好了,再找他们主动谈。

  时间的累积,与空间的变换,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婚姻是大事,它值得你这样去做。

  4

  态度上的准备

  我从十几岁开始,就使用过多次和妈妈谈婚姻大事中的策略,每一次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其中的策略就是 —— 不含敌意的坚决。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的一个词汇。意思是,你坚守住自己的立场,非常坚决,不会动摇,但却没有向对方传递敌意。当对方向你传递敌意时,你也不为所动。

  譬如一次打工,老总冲我吼了一个多小时。期间我多次给她倒水安抚她:喝点水再说。

  但要注意,喝水真是要给她喝水,而不是为了堵住她的嘴。

  要证明这一点很简单,我不断向她反馈,证明我听到了她说的是什么,而且还不断澄清,看看我是否听错了她的意思。

  即,我允许她的“事实层面的信息”和“情绪层面的信息”穿过我,我还对此表示消化后的理解。但同时我还是坚守了我自己的立场。

  当对方真发现,我对她没有敌意,而且我的立场不动摇时,她也就不再执着于攻击我了。

  我是2005年开始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后,才接触到科胡特这个富有诗意的术语,而我自己本来的术语是 —— 温和而坚定。

  特别是面对父母等至亲,自然不能因逼婚的事而轻易导致关系出现破坏性的撕裂,所以这份态度很重要。

  不过我也想说一句,如果父母太奇葩,你做得过分一些也可以理解。

  不含敌意的坚决就能守住自己立场,而且能让关系继续流动爱意,这自然非常棒。

  如果不能,切断对方的“收益”,甚至让对方“疼”,而知道不能再去绞杀你,也就成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战术执行

  1

  化被动为主动。

  既然这事必然要面对,你迎头而上,胜过被动应付。

  2

  传递各种信息。

  譬如我公众号的文章,或者其他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 相信这些没有谁是支持逼婚的,也可以叫来朋友探讨,或打开相关电视节目等等,用各种方式让父母发现:现在时代变了,听话不对,而早结婚晚结婚也不那么重要。

  3

  将情感拆解开来,分别表达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迅速做出选择,是因为,他们妄图同时处理好那些实际上“相互矛盾”的情感。

  这些矛盾情感,有时是一对,有时是很多对,它们彻底搅和在一起。

  梳理好它们,将它们一一归类,然后学着: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表达一个情感,其他情感则在其他时间段表达。

  那么你会发现,事情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例如,在面对父母的逼婚时,很容易有这样的情感:

  1)你想孝顺父母,让父母开心

  2)你想让父母理解你的婚姻观

  3)你想和父母争论

  4)争论了你会很内疚

  ……

  这些情感混在一起,而你若试图同时处理,那就会变成:你什么都做不了。

  但你可以这样做,分成四个时间段,分开去表达这四种情感:

  1)好好孝敬父母,譬如做饭、打扫卫生、买礼物等等。

  2)找一个时间段,表达你的婚姻观。不管他们怎么反应,你都要坚持表达下去,但不争论。

  3)找另一个时间段,对父母说:我仔细思考了你们的观点,我想好好和你们谈谈我的不同观点,这个时间段不怕争论。

  4)找另一个时间段,对父母表达内疚。

  最后,我讲一个小的、但非常有用的战术。

  如果你觉得,和父母直接谈逼婚,张力太大,不好处理,那么,你可以走“曲线救国”路线。

  方法是,你找两三件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

  这些事虽然小,但父母一直希望你听他们的,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而你过去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从现在起,这两三件小事,你都要自己说了算。

  由不起眼的小事发起独立战争,同时又有不含敌意的坚决,通常,父母都还远远没有意识到你在干嘛,而你坚定地在这些小事上捍卫了你的立场,那么父母就会知道,左右你已变得非常非常难。

  有了这个铺垫,你再和父母谈逼婚的事,胜算就大得多。

  并且,即便是小事,也不要同时发起独立战争。

  你可以先从一件小事开始发起,并且,也做好持久战准备。譬如,一周或一个月。这场你赢了后,再开始另一场小的独立战争。

  通常,只要两三件小事,就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了。

  存在主义哲学说: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我们必须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做选择,由此,展开自己的生命,品尝酸甜苦辣,在成败得失中感受人生百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而脱离巨婴状态。

  特别是婚姻这样的事,如果你没有做你自己有感觉的选择,那很容易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你只有一个一生,不要将它慷慨赠予你不爱的人。

  去爱你所爱吧,就现在。

  愿你幸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过年逼婚反逼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