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成功也来源于苦磨基本功

2017年03月03日10:36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有位小哥,起初是个中国留美学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在美国发奋努力。他自信经过一番刻苦的打拼,会学有所成。

  这位小哥学习很刻苦,人却有点犟,和导师性格合不来。导师看他不顺眼,毕业时故意不给他写推荐信。

  在美国,导师的推荐信很重要的,有了推荐信,就可以找家学术研究机构或是知名学府工作,人生即使不走上巅峰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是这个小哥没有推荐信,也没有趁手的技能,于是就只能做一些最底层的体力活:他送起了外卖,同时刷盘子。

  这位小哥在美国念书的那段时间读的是数学,刷盘子的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把数学放下,每天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研究数学上,多年如一日。

  若干年后,小哥给一家杂志投了篇稿。霎时,整个世界都毛了。

  小哥投稿的杂志,叫做《数学年刊》,他稿子的名字叫做《证明存在无穷多个质数对差都小于7000万》。

  这小哥叫张益唐,当年的北大学霸,留学美国后事业不顺,专注送外卖刷盘子多年。直到他发表这篇论文后,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疏略了什么。

  数学家们纷纷撂下手头的工作,组成史上最有权威的评审团,对张益唐的论文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是:

  张益唐的研究成立。

  两百年来无解的 “孪生素数猜想”,终于被张益唐打破坚冰,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这件事来的很蹊跷,也足够奇妙,因为这个结果阐明了某些道理— — 我这里说的不是那些只要坚持梦想就会成功的心灵鸡汤,而是另外一件事:

  伟大的成就如何诞生。

  《Beyond Feelings》里关于直觉的价值有过一次简单描述,虽然篇幅非常短,只有几句话,却让人特别在意,我把它摘录过来,大家感受一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用灵感解决了一个化学难题。他非常疲劳地进入了一场白日梦。一条首尾相咬的蛇的形象出现在他的面前 —— 这就提供了苯分子的结构线索,它是一个原子环而不是原子链。

  德国作家歌德在得知一位好友悲惨地自杀时, 正因组织一部作品的浩瀚材料而遭遇巨大困难。就在那一刻,组织材料的计划具体地呈现了出来。

  英国作家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从梦中醒来,头脑中清晰地记着一首崭新而复杂的诗句中的 200—300 行文字 。

  这些例子似乎显示,直觉很不同于理性,也不受理性影响。

  但在接受这一结论之前,要考虑下述事实: 突破性思想偏爱受过训练的、积极的头脑。

  在某个课题上完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对此作出重要的新发现,那是罕见的。譬如讲,如果凯库勒是一名管道工,歌德是一位图书管理员,而柯勒律治是一名理发师, 那他们就很可能不会获得这些让他们成名的直觉。

  将上面这段话精简一下,是这样的:

  如果这些大家平时没有投放大量时间精力在他们精专领域,那么他们就不会迸发出那些在他们领域当中的伟大灵感。

  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简单的逻辑:任何高级突破都需要大量的基本功投入。

  其实这个观点在《刻意练习》里已经有所体现:电脑的硬盘里存有海量算法时其 CPU 运行时才能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CPU 处理问题其实就是从硬盘里调取算法公式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如果将我们的大脑类比成一台电脑,那么也有硬盘和 CPU 之分。硬盘部分叫做“长时工作记忆”,用来存储解决问题各种各样的套路;CPU 就是 “短时工作记忆”,是我们能感知到的那部分思维,是显意识,同时也是智商测试测试的那部分。

  当信息涌入大脑的时候,大脑会从人脑硬盘 —— 长时工作记忆当中提取套路到人脑 CPU——短时工作记忆中,短时工作记忆用这些套路来匹配、解决问题。

  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大脑存有的套路并不是死的!

  计算机处理问题是调取硬盘里的某一个固定算法,如果计算机硬盘中没有对应的算法,那么问题就解决不了;而大脑很神奇,它能够把 “套路” 拆分,重组形成新的套路、灵活运用(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这样我们的大脑就能够处理一些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了。

  然而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如果想要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那大脑中就先得有大量的套路,没有套路就不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

  好了,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了。

  张益唐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问题:

  只有每天在基本上下足功夫才能得到特别高级的结果。

  或者换一句更通俗的话来讲,任何精品都来自于废品的堆积。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一批人,然后随机分成 AB 两组,然后要他们制作手工制品。

  他们对 A 组说:不求数量但务必使每个作品都是精品。

  他们对 B 组要求:不求精品,求数量。数量第一,至于精品,不强求。

  实验计时一个小时,之后心理学家将所有的高分作品挑出。统计发现,所有的精品都来自 B 组。

  诞生任何精品都需要大量基本功训练,如果基础训练没有进行,高级产品无法产生。

  我自己就是这么干的:每天要保证多少多少的阅读量,每天要保证多少多少的书写量,只有这样我才能产生好想法,写出好文章。

  知道这个道理的绝对不止我一个人,事实上大量的聪明人都这么做:

  剽悍一只猫就为了练习演讲而录制了一千多段演讲视频;笑来老师为了练习写作而保持每天 3000 字的输出量;查理·芒格为了能够获得智慧每天都要进行海量的阅读。

  但是只有苦练基本功,苦练套路才能有创意涌现吗?不是这样的。

  虽然高级的作品都需要苦练基本,但是创意不是,不练套路也能涌现出创意,只是没有深练套路时我们所涌现出来的创意的价值不怎么高,我们也做不出高价值的作品。

  这涉及到我们大脑的运作机理。

  我们之前提到,在大脑的 “长时工作记忆” 区域存有各种各样的套路,它们相当于计算机硬盘里存储的算法。这些套路就相当于我们解决问题的三板斧,一旦出现新东西我们的大脑就会拿这三板斧,如果问题恰好能被这三板斧给契合上,那就厉害了,问题能非常迅速地被解决。

  这就是套路的好处:套路能特别利索地解决一些问题。并且根据二八定律,只需要在脑中刻录少数的套路,就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但用套路解决问题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习惯用已有的套路去看待,这就容易造成思维局限。当问题处在三板斧区域之外,三板斧就不能起作用,而由于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始终想用三板斧去解决问题,那就比较难受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定式效应”。

  除了定式思维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叫做 “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专门用来弥补定式思维的缺陷的。

  定式思维就好比一条条阔大高速公路,一旦要处理个什么问题,这些公路就是处理问题的快速通道,但也有问题是已有套路解决不了的,就像有些目的地是现成高速公路直接到达不了的,因为除了公路之外还有一大片地域是荒野。

  这时就需要出轨,开出已经造好的公路,去思维的蛮荒地带行驶,这种随机的行驶或许一个不小心就能开到目的地,大脑就能得到答案,解决问题。

  所以所谓的发散思维说白了就是胡思乱想,你专注不能弄清楚的问题很可能胡思乱想就能碰个正着。

  如果大脑中已经存在一些很厉害的套路,胡思乱想就可以是建立公路与思维荒野地带的连接,或者公路与公路之间的连接;如果大脑中没有套路,那就是胡思乱想胡乱开出出一条路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胡思乱想可以不主动进行,它在后台自动运行,即使你的显意识不进行胡思乱想潜意识也能继续胡思乱想。所以发散思维意味着可以做点别的什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也就是说发散性思维和有没有套路无关,任何人都可以有发散性思维,毕竟每个人都可以胡思乱想。

  如果我们做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感觉枯竭了、没灵感了,那就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干些别的事情,比如说四处走动、喝杯水、浇个花、和人扯个淡什么的,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让大脑停一下,那灵感就有可能到来。

  干别的事情、给点时间缓冲一下,这两项便是获得发散性思维的全部使用方法。

  我们看过很多悬疑小说写到侦探(尤其是柯南)在推导案情陷入僵局时,往往是一个和案件不相关的物品或者别人无意的一句话让侦探恍然大雾,破解了案情。

  说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对定式思维的弥补。

  既然灵感的生成是随意的,那是不是谁都可以产生大师级作品了?也不是。

  创意可以让作品拔高一个层次,但至于是不是大师级作品,那就不一定了。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灵感的作用:

  高级作品来源于套路的高深,而更高级的作品来源于灵感的迸发。

  灵感要作用在套路高深的基础上才能有巨大的价值,也只有套路高深的人诞生的灵感,是有价值的灵感。

  灵感其实是技能的一个叠加因素,技能本身足够强,是大师级的水准,再加上灵感,那产生的效果就足够恐怖了。而如果技能本身就很弱,即使叠加一层灵感又能怎样。

  这就像在塔上放一盏大功率的灯,塔本身足够高灯才能照到更远的地方,要是塔很矮,那照到的地方就很有限了。

  而且大师涌现出来的灵感和小白涌现出来的灵感本身的价值就不一样,那些大师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精专的那个领域,所涌现的灵感会比小白所产生的胡思乱想不知道高多少个等级。大作家涌现出的灵感可能是关于一部浩大的史诗级巨著的,而小白涌现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些很稀松平常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所以想要成为大师,产生大师级的作品,还是需要每天苦练套路、苦练基本功,等套路练多练深之后再配合使用发散性思维,那就有可能产生很厉害的作品,那就能用出降龙十八掌来了。

  ▲  ▲  ▲

  作者简介:

  边旭力,新生大学成员,95 年小生,现居宁波。学生党,强迫性分析,强好奇心症状患者。酷爱阅读,酷爱写作,酷爱跆拳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刻苦努力思维推荐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