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学区房真的白买了吗?

2017年05月12日10:19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升学季。随着北京市今年入学政策的出台,学区房是否白买了引来议论纷纷。那么,学区房真的白买了吗?

  不可否认,北京市入学新政确实有平抑学区房价的考虑,尤其是多校划片增加了学区入学的不确定性。此前,北京市之所以出现动辄每平方米几十万的天价学区房,归根结底还是单校划片“惹的祸”。

  可是,入学新政真的能够让学区房失去价值吗?

  在今年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中,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成为幼升小一项重点关注内容。但是,免试就近登记入学仍是幼升小的入学原则。

  从目前各区政策看,西城区在学位不足时,方才通过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入学。

  朝阳区则是就近几所学校组成1个片区,片区空余学位,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安排无配套小区学生入学;相邻2-3个片区组成1个学区,片区学位不足时学区内统筹,仍采取电脑派位入学。

  而海淀区将进一步严格单校划片入学条件,扩大多校划片入学适用范围,逐步由单校划片为主入学过渡到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

  由此可见,拥有所在学区的房产依然是入学的前提条件。只不过,与之前“点对点”的单校划片相比,多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即片区学位与生源的匹配造成的变数。

  事实上,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幼升小、小升初产生的学生学习压力,结果却导致从“拼孩”转向“拼爹”,致使学区房价格一路飙升。同时,“重点”小学、初中所在学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从单校划片变为多校划片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坊间传出的“学区房白买了”,所指的其实是单校划片“点对点”入学的红利消失。但是,如果不在目标学校的划片范围之内,那么肯定没有“就近”入学的机会。因此,学区房依然是决定入学的先决条件。

  学区房不是万能的,没有学区房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是当前学区房的价值所在。

  除了幼升小入学的刚需之外,学区房选择还涉及未来的小升初。今年,北京市进一步缩小了跨区上中学的比例。各区发布政策也继续加严“跨区”小升初,由此在选择购置学区房的时候,家长不得不考虑子女未来就学的区域。

  如此看来,家长未来在购买学区房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将越来越复杂,不仅需要预计片区内目标学校的生源数量,而且需要考虑片区内对口多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或许,北京市的学区房不会再出现天价的个案,但学区房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仍将继续存在。

  米不够,掺水凑。优质教育资源原本就存在不均衡。而今,通过集团化、多校划片等做法,实则给就近入学注了不少水。水多了,米粥溢起的泡沫自然也高了不少。

  学区房,决定了家长坐在哪一口锅边上分一杯羹。至于所分那杯羹的稀稠程度,或许只能看“派位”的手气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学区房北京小升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