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层意义2套逻辑3个方法 构建你的成长路径

2018年07月03日10:46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2015年,当我想要找回对生活热情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手绘小组,然后就把绘画的兴趣捡了起来,还交到了很多朋友。

  2016年,当我想要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时候,正赶上了一个知识学习的大趋势,而我也从中认识到自我的不断进步,才能成就理想的生活。

  2017年,经过几个月来对写作能力的锻炼,在与一群优秀的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有了自己创作的文字,有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这一路走来,我发现——成长,其实就是时间的沉淀,而专注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催化剂。

  1层意义:优秀 > 成功

  关于为什么要成长,也许每个人的动机都不一样。

  有的人可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出人头地,有的人可能是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赢得社会财富,也有的人想通过成长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自由度。

  其实归根结底,我们的动机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自身的优秀,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

  优秀和成功是两个概念。

  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落到实处就是名利二字。

  但是优秀,它指的是我们拥有自由的大脑,丰富的心灵和强大的实力,是指我们享有创造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而这些都是能够通过自我成长达到的。

  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我推崇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成功放在第二位。

  因为如果把成功当做人生的第一目标去追求,会感觉到费力不讨好,而且可能非常痛苦,因为成功往往取决于许多外部因素,比如环境,人脉,机遇等等,而这些我们自己是很难把控的,特别是在我们还不够有实力的时候,有的人甚至想要依靠一些庸俗的手段快速获得成功,最后却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优秀,你就掌握了成长的主动权。

  在这样的定位之下,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而你在优秀上花费的所有精力,都不会浪费,它们最终都会反映在你个人价值的提升上。

  在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优秀,能够获得的资源,人脉,机会,反而会越多,更关键的是,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有意义,不管是对自我的实现,还是对品行的完善。这时候,成功往往也会是优秀的副产品。

  于我而言,当在自我成长中我的品格变得更完善,思考变得更深刻,内心变得更坚毅的时候,那我记录下的感悟,创作出的作品,就会越有力量,而这种力量会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到越来越多人的欣赏,工作上也能独当一面,和别人的关系也变得友善和谐。

  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件事情是否能够给我们自身带来长期的成长,能不能让我们变得优秀,而不是外在的钱财和利益。

  外在的钱财和利益随时可能被夺走,而优秀却会一直跟随着我们。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世界中,任何优秀的人,TA的个人价值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让自己优秀,就是一条个人价值的崛起之路。

  而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加倍奖赏那些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迟早会有机会获得成功,并且因为优秀而获得的成功,一定会是自己内心认可的成功,也一定能够更长久也更有意义。

  将成长的意义设定为优秀,多跟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产生连接,在我看来,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2层逻辑

  在个人的自我成长中,我认为有两个比较底层的逻辑,构筑了我个人成长的价值观,而这样的价值观进而也影响了我的行动,思考和选择的质量。

  逻辑一:复利效应

  传说曾经有个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所以决定赏赐发明国际象棋的人。这个人说我不要金银珠宝,我只要小麦,请在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里面放两粒,第三个格子放四粒,第四个格子放八粒,以此类推,直到放满64个格子。

  国王觉得最多一袋麦子就够了,实际上要放满象棋的64个格子,则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小麦,如果按每35粒1克估算,这些小麦共重5270亿吨,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这个故事背后反映的是复利效应。

  如果把复利效应放在资本市场上,那就如巴菲特那样,保持几十年来19.8%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从而获得长期极大的价值回报。

  对每个人来说,很幸运也很公平的是,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只要是能积累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产生复利效应,而复利效应会在某个临界点迎来突破,突然加速增长起来。

  我曾在文章里写过——

  当你在做一件具有复利效应的事情的时候,一直到很长很长的时间内,可能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进步。然后,忽然在某个时刻,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瓶颈,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个人的成长,财富的累积,甚至是你文章阅读量的增加,大体上都符合指数增长模式。

  这背后的逻辑,是你积累的能力越大,声望越高,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也越大。

  写作,阅读,画画,还有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些都需要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艰苦的训练。

  在这段时间里,你学了很多很多,但成效却很低,一直到某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好像突然之间,你发现自己的能力竟然突飞猛进,这时候你就开启了滚雪球的模式,能力越来越强,做很多事情都变得毫不费力。

  而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长期积累的复利效应,如果背后没有足够的耐心的积累,我们的成长是根本到达不了复利效应的那个突破口。

  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高估了短期的利益,而低估了长期的收益。

  所以复利效应的逻辑,就是让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积累,有了耐心,就会有合理的预期,我们也就能安心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情,没有急切,也没有压力。

  当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记得把“时间”这个维度加进去考虑,也就是说,你要从长期去思考,做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否具有复利效应。

  逻辑二: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呢?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原理和思考方式。

  比如,当我们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然后得出一个答案,等我们发现自己答案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重新回顾之前的思考过程,看看哪个地方出错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调用了重要的元认知能力。

  那我们为什么要提升元认知能力呢?

  一方面,我们大脑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元认知能力来升级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进而提高思考的质量。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价值创造力也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因为通过元认知能力,我们的思考与思路会越来越接近于正确,越来越完整,越来越高效,以至于后来随便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有很高的价值。

  元认知能力的思考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1、你首先会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那样的

  2、然后你会意识到现在的想法可以是这样的

  3、对过去与现在的想法进行比较,反复选择

  4、在选择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和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思考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是元认知能力。

  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懂得调用元认知能力的人,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书中的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还会自觉地意识到文字底层的逻辑:

  1、作者的“思考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2、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做出哪些调整呢?

  通过元认知能力去读书,你不仅读懂了书中的知识,还学会了作者有效的思考方式。

  元认知能力作为大脑认知提升的底层逻辑,是可以通过积累,实践来习得。

  发展自己的兴趣,就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进入到心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主动地全神贯注,进入忘我的境界,元认知能力这时候就被彻底放松了。这种放松,能够让我们对于元认知能力更为敏感,所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也是一种刻意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式。

  当然,培养的兴趣必须选择那些我们需要主动地全神贯注的兴趣,而不是被动地被吸引的兴趣,比如,画画,写字,就是主动的兴趣,而玩游戏,看娱乐节目,则是被动的兴趣。

  元认知能力其实就像大脑肌肉一样,你使用它进行锻炼的机会越多,肌肉就会越厚,也就是说元认知能力就会越强。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足够的元认知能力,能够缩短我们在复利曲线的积累过程,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快地到达复利效应的那个突破口。

  “复利效应”和“元认知能力”,是支撑自我成长的两个最有效的底层逻辑。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底层逻辑,我们就会有自发的成长驱动力。

  3个方法

  明白了自我成长的意义,明确了其中的底层逻辑,接下来就是要让自己找到行动起来的方法。

  1 黄金圈法则

  我有一个理清思路的万能模式,就是黄金圈法则,它其实就是一把学习知识的万能钥匙。

  知识是由一个一个的概念及其相关性所组成的,所以,对一个概念有准确、有效的理解,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面对一个知识,我们要明确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这个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个知识,这分别对应了黄金圈法则的“what | why | how”。

  比如,当我在接触到“注意力”这个概念的时候:

  首先,我需要明确:

  What - 什么是注意力?

  然后是Why - 为什么我们要珍惜注意力?

  最后是How - 如果注意力如此宝贵,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好好利用我们的注意力?

  一旦开启了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你的大脑会自动地进入思考的状态,从而你也能够集中精力放在一个明确的问题上,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思索或者懒散地回避问题。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阅读,写作,还有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最好的生活,是随遇而安》,其中我就是应用了黄金圈的思维模式。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因为特别想去日本,结果没去成,所有原来的计划都失效了,没想到偶然间却很快确定了去摩洛哥的行程。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感慨,就是面对生活的无常,随遇而安是一种更好的生活哲学。

  有了这样的一个主题,当我写文章的时候,我就直接套用了黄金圈法则。

  我会问自己:

  What - 什么是“随遇而安”?

  Why -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随遇而安”?

  How - 我们又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随遇而安”?

  这直接给我的文章建立了一个架构,而我只需要把基于这个模式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所以,一旦我的思考完成,我的文字也就基本成型。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个问题,也许根本没有任何思路,但是,如果你开启了这个思维模式,你就能很快地找到思考的重点,然后进入一个积极思考的状态,从而更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

  所以,你可以试着刻意将“黄金圈法则”带入到你的生活中,一旦形成了习惯,你会自然而然地应用这个极其有效的认知模式。

  2 反思

  反思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是指我们通过观察和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然后对我们的思想,行为作出分析,总结,调整和修正。

  反思可以不断地打磨我们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从而让我们的思考,行为和选择都更加适应这个世界,进而从这个世界获得的反馈也会更加正面,自我的幸福感也会增强。

  其实反思就是一个“调整 - 试验 - 观察 - 分析 - 总结 - 修正”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考能力会越来越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甚至因为自我的内省,我们的品行也会越来越优秀。

  那如何进行反思呢?

  我的反思都安排在清晨,一般是我起床刷牙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耗时至少半个小时。说实话,花费的时间其实挺长的,过程也并不愉快,但是对于我来说,却非常有价值。

  我使用的是一种九宫格形式,每个格子都会填写我需要反思的品行或者习惯,而我的反思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

  1、针对每个格子里的品行,回顾昨天有没有发生和这个品行相关的事情

  2、在记录基本事实的同时,写下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以及相关的情绪反应

  3、根据思考过程和情绪反应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是有问题的

  4、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如何纠正错误的行为?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然后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都记录下来

  5、之后,在第二天反思的时候,对照反思记录,想想自己有没有改进。

  举个例子,在我的第一个格子里,写的是“解除自我防卫习惯”。

  自我防卫,是个一直困扰我的心理状态,它指的是面对不同的观点,我们往往不是思考其合理性而是直接否认,拒绝接受更为正确的观念。

  以下就是我反思的一个案例:

  1、当我在跟同事交流的时候,一旦有人对我做的事情提出异议,我就会极力争辩,甚至是在没有认真听完别人反馈的情况下,这让我感觉到非常紧张和不安,而最终大家也不欢而散,没有交流出一个结果。

  这是我对发生的事情以及我自身感受的描述。

  2、接下来,我的思考是,我和同事交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谁对谁错并不重要。

  所以,我的应对策略是,当觉察到了自我防卫的心理,我就停止争辩,把精力放在聆听别人上,进而用平和的心态和同事交流。

  3、最后,我会在第二天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建议,看看自己有没有应用到生活中。

  如果将反思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变化是一天一天能看得到的,你也会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反馈而积极去思考去践行,成长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离你的目标也会越来越接近,你不仅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而且和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3 情绪调频

  情绪,是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应对的东西。

  过去的古人类在遇到一群动物盯着自己的时候,心里会有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在现代的场景中,一个人不大可能遇到一群动物盯着自己,但是如果他TA站在一个演讲台上,被一群观众关注的时候,他TA立刻就有了紧张恐惧的情绪,所以,情绪反应其实是来自于远古时期,经过日积月累进化而来的价值判断体系。

  过去,情绪的作用是趋利避害,保证自己能活下来,而在现代这个社会,很多情绪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就像刚刚我们提到演讲台上的紧张恐惧的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觉察情绪,释放情绪,而不是抗拒情绪,被它所控制。

  根据量子力学,所有的人事物的底层本质都是能量,而能量是有频率的。

  情绪也是一种能量,所有情绪有着不同的振动频率,也会形成每个人不一样的磁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相同频率的人事物之间会同频共振,相互吸引。

  根据美国的David Hawkins博士的研究,那些负面情绪的振动频率都是很低的,比如,绝望,恐惧的频率都是100以下,而那些内心充满爱的感觉,平静,乐观,感恩,友好等等情绪都有比较高的振动频率。

  当我们拥有比较正面的情绪状态的时候,我们的能量就越强,振动频率也更高,从而也会吸引更高频率的好事情的发生。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常常会去感受当下的情绪状态,如果是沮丧,焦虑,憎恨的情绪状态,那我就会及时调频,让自己上升到更高阶的能量状态中。

  而这份觉察力,来自于我每天的冥想,以及时常去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

  当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比如,胃部紧缩,胸口烦闷,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情绪释放的方法,就是和自己对话:

  1。 感受到自己内心有一种紧张,或者恐惧的情绪,这是在确认自己的感觉。

  2。 问自己:我能不能把这个感觉放下?

  能,或者不能,都是可以接受的答案,根据你的真实感受来回答即可,不管答案是什么,都进行下一个步骤。

  3。 继续问自己:我愿不愿意放下这个感觉?

  可以回答愿意,也可以回答不愿意,只要根据你真实的感受来回答就可以。

  4。 继续问自己:什么时候放下呢?现在吗?

  你可以做出任何回答,你既可以说现在,也可以说未来。

  5 。最后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感受自己的情绪,看看那个情绪感觉是否还在,如果还在,那你可以重复这一套步骤,直到你感觉舒服。

  往往重复这样的几次自我对话之后,我们就能够将情绪释放,调整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静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

  另外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情绪调频的方法,是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特别是那种让自己心安,快乐的音乐。因为音乐有很强的感染性,所以给人以平静、愉悦感受的音乐,能够很快地转换我们当下的低频状态。

  关注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频率,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自由。

  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也许有人在开跑前就占据了有利位置,也许有人一开始就健步如飞,也许总是不断有人从身边疾驰而过,但是,我们总要记得,耐心和节奏,才是整个过程的关键,而这是自我成长中最本质的东西,却也是这个时代最容易忽视的东西。

  村上春树在书里曾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用最大的耐心打磨自己,用最深入的思考拓展自身,这是我能想到的,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从平庸到卓越的最佳策略。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元认知复利情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