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安慰”最终会流于形式吗?

2018年06月29日11:49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朋友说自己的聊天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境:一开始,别人会把自己和父母,同学之间的矛盾倾诉给她,希望她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然而当她提出一些促进沟通的方式时,对方会说:这些我也说过啊,可是没用。

  最后,她也只能听着别人不停地抱怨和指责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有人支招说,你干脆就不要提什么建议,你只是当故事听就好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的烦恼了。

  然而每个人都想对别人有所帮助,这位朋友也是从事身体理疗这样一个服务行业,更是不可避免地会与这些问题打交道。如果“安慰”像上述的情况一样只是流于表面,不仅会影响服务质量,破坏双方的关系,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挫败感。所以要想表达有效的安慰,需要我们进行一些调整。

  1

  调整心态,尽管我们想帮助别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上帝,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也不是所有问题都急于解决。表面上来看,调整心态对帮助别人并无实际用处,因为我们还是没有具体的方法。

  但是认知活动和情绪始终是互相影响的,如果我们能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抱怨就不耐烦,才有可能从对方的话语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一个人处于高压之下,脑子就会短路,自然是什么方法都用不出来了。

  2

  要想客观地分析问题,需要我们先跳出对方的认知框架。例如,一个女生总是抱怨父母不够关心她。此时我们就要在心里问几个问题:

  (1)她的父母是真的不在意她,不关心她吗?

  (2)她对于关心的释义是怎样的?

  (3)她的父母是否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关心她?

  (4)为什么她们之间的关心方式错位了?

  对方的叙述通常带有十分强烈的个人色彩,以致于会把她认为“不好”的人描绘得污秽不堪,也会把她喜欢的人描述得天花乱坠。我们需要保持一种警惕,警惕自己的思想被“污染”了,不然我们也就很难从外部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3

  要想客观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带领对方走出原有的认知框架。

  昨天,有一位姑娘来咨询我,她说自己的男朋友选择和父母一起买房还房贷,而不是先考虑他们之间的住房问题。这让她很不舒服,可是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去商量这件事情,她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会破坏两个人的感情。

  实际上,她的内心有一个隐隐的期待,期待男朋友能放弃这个决定。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两个人在一起当然要首先考虑两个人的事情。男方背着自己做出了重大的决定竟然没有考虑自己,着实让人恼火。但是当关系和现实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我们就需要跳出原来的个人情感视角来审视问题。

  我当时就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近几年你的男朋友还是选择以自己的家庭为重,把你放在第二位,你能忍受这种感觉吗?当然等到几年后,也许男生的经济状况好转了,这个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但是这几年你的感觉可能无法被完全照顾到,你可能需要很多次地面对这些问题。现在是你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时候,如果你忍受不了,倒不如分手痛快。

  我并没有回答怎么去干涉男朋友的决定,相反我觉得她自己需要调整心态,当经济条件没有得到改善之前,男方的决定可能还是会倾向于先照顾自己的家庭,这并不是说女朋友不重要,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男生毕竟和自己的父母与弟弟相处了那么多年,要把女生直接放在第一位是很难做到的。

  当我们把伸向对方的第三只手收回,不干涉对方的决定,而是先问问自己能够接受这样的选择吗?这也就变成了当下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让对方考虑自己,让对方改变选择,两个人最终也只能以争吵收场。

  所以带领对方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抱怨别人,期待别人怎么去做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发挥出当下聊天的力量。不管对方和其他人产生了怎样的矛盾,此刻依旧是我和你之间的聊天。如果我们在跳出对方的认知框架时能了解到对方所定义的关心是怎样的,我们也就能获取和这个人相处最宝贵的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对方身上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可以借由自己和对方发展出来的关系弥补这一需要。我想,这种安慰比单纯的情绪安慰要好得多。

  在我们不知不觉被拉入到一段关系中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因为一旦用力过猛就会伤到自己。所以做好沟通过程中的自己,既不奢求能够改造对方,也不要被对方过多地影响,才是我们安慰对方,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框架父母男朋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