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来清华北大留学是一种挑战

2017年03月06日10:1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留学在北美,我们总是不免吐槽“地广人稀不好玩”、“千奇百怪的料理不好吃”、“教授口音好奇怪听不懂”、“和美国同学笑点不一样好优桑”。。。

  但你有没有想过,在中国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在中国的大学里体验着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着异国文化并努力尝试着融入。

  在一个月前,日报因为在一篇文章中不恰当地使用了一张外国留学生的照片而遭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在那之后,我们发现对于来华的外国留学生,还是了解的太少 了。于是便策划了这期特别采访。深入北京的多所顶尖学府,采访了几位在这里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将他们真实的生活和留学体验呈现给日报读者们。

  就在我们走出国门选择做一名去看世界的留学生的时候,其实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走入了中国的大学,在中国大学里以国际生的身份和本土的学生一起上学、吃饭、社交。

  日报小编这次有幸结识到了几位在北京发展的留学生,邀请他们谈了谈在中国做留学生的体验。而最令小编吃惊的是。。。受访的这几位的中文都好到真是让小编以为自己采访了假的歪果仁!

  Lila - 来自加州的犹太裔金发美女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印象中,欧美白人妹子是很难和“萌”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但小编接触Lila的那一刻,脑子就蹦出“萌萌哒”几个大字 — 娇小的身材,少女感满满的妆容和衣着,搭配精致考究的项链,再配上Bando的Love Potion手机壳,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交谈 期间,Lila碰到要思考很久的问题还会头稍稍一歪,忽闪着大眼睛往天上看来寻求答案,回答问题也会用很多诸如“嗯…” “这样啊” “我觉得呢” 等语气词。看到这样一位软妹纸,从小受中国儒雅文化熏陶却活脱脱长成了一个女汉子的小编只觉瞬间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

金发碧眼的Lila在网上经常被她的粉丝们叫做“金发小姐姐”金发碧眼的Lila在网上经常被她的粉丝们叫做“金发小姐姐”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在美国上大学和在中国上大学的区别在哪里?”

  日报:能讲一下你当初为何选择来中国读本科吗?How did you end up here?

  Lila:我出生和成长在美国加州,也是在那里读到高中。在美国的高中都是要求必修一门外语的,很多人都会去选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我们学校因为位于亚裔众多的区域,所以开设了中文课,然后我从小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孩子(笑),所以当时想的就是“西班牙语和法语太简单了没意思,我要挑战一下中文!”,然后就开始学中文了。我很幸运地碰到了一个很好的中文老师,他讲课很有意思,他不仅教我们课本上的东西,他还会教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和流行文化,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有意思。

  日报:那是高中毕业后没有申请美国的大学,就到北大来了吗?

  Lila:不,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申请了很多美国的大学,也收到了很多录取,但是他们都没有给我很多奖学金,最多的只给到半奖,而我又还有两个妹妹,但我又不是很想借学生 贷款。然后我就想了很多办法,有一天我就觉得中国应该很有意思,我很想去看看,就随手在脸书上写了个状态“有没有人知道怎么去中国上大学?”,结果真的找 到,是我爸爸的大学的最好朋友的同事的室友,算是我北大的学长,哈哈,告诉我如何申请中国大学的留学生项目(被这个关系绕晕了的小编森森地又一次感受到了networking的威力和重要性…),然后我就按着他的指导开始准备汉语水平考试啊成绩单什么的,然后就真的收到了北大国际生预科班的录取通知书。

  日报:你们还要先上预科班?

  Lila:对,如果中文水平还未到能用中文上课的水平的话,那得先上预科,要通过一年的预科班的考核,再参加一个留学生高考,才能决定能不能转到北大的本科。

  日报:留学生高考?是用中文写的考试吗?

  Lila:是的,都是用中文的,很多在中国的国际学校或者人大附中上学的外国人可以去直接考,但我不行,还得先学好中文。

  日报:一年就学得这么好?!

  Lila:还行,因为预科班的时候特别严格,迟到一分钟老师就要扣分,几乎一整天都在学语言,然后又因为泡在中文的语言环境里,很快就上手了(笑)。

  日报:我听你说话有种在看美国电影被中文配音后的感觉,然后嘴型还对得特别准。

  Lila:啊是吗,好吧!(害羞)

  日报:那当时申请的时候交了哪些材料呢?

  Lila:预科班的话,首先有年龄要求,然后必须是在海外上的高中,还要优秀的高中平时成绩,老师的推荐信,还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4级,本科的话还得再考过6级。

  日报:北大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啊!那现在读的是什么专业?

  Lila:很多留学生会选国际关系专业,但是我对艺术更感兴趣,所以选了影视编导专业。现在在一家制片公司实习,很开心!

  日报: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肯定很有动力,很佩服你的勇气!那家里人知道你要去中国读大学,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Lila:他们一向都很尊重我的决定,所以当我告诉他们我要去中国读大学了,他们都没来得及反对我就定下来了,哈哈!(真是个雷厉风行的女纸…)但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我之前的高中同学总喜欢问我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有什么不同?我就觉得很为难,因为我一点都不懂美国大学,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日报: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中国大学没有Party文化吧?

  Lila:噢对的!嗯,而且中国大学没有Greek Life(兄弟会姐妹会)。

  日报:会觉得没有办法参加Greek Life是个遗憾吗?

  Lila:不会,我其实觉得Greek Life很奇怪,虽然我很多高中同学都很憧憬,上了大学后也加入了兄弟会姐妹会什么的,但我个人其实更喜欢北大的学生活动。

  日报:我看到你朋友圈里有分享很多课外活动的照片,那有没有做一些帮助国际生融入中国文化的活动?

  Lila:有,我是我们学校欧美学生学生会的创立者和第一届会长。因为大一的时候发现日本同学有他们的学生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同学都有独立的学生会,我就去问那美国学生会在哪里,结果收到的都是这种表情:

  然后我就想那好吧,那英国学生会或者欧洲学生会应该有吧,我可以混一混英国学生会吧,但发现也没有!于是我和其他美国同学和一个来自瑞典的同学就决定成立欧美学生会了,而且我们的宗旨就是收留北大所有没有学生会可去的国际学生!(lol)

  这个平台建立了以后欧美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就都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咨询,我们也定期举行学生会活动。北大的留学生不止本科生和研究生,其实还有很多交换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同学也都是留学生,所以接触本地学生的机会很少,很难交到中国朋友。所以我们就为这批人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活动,连接本地学生和这些交换生,可以互相学习。

  日报:我知道中国大学都会分班,那你们是有国际班吗?

  Lila:不,没有国际班,我们上课、选课和非国际生都是一样的,也没有特殊的限制,分班也是按专业来的,一个专业的同学不管是不是国际生,都混在一起分班,不会把国际生单独分出来。

  日报:有 分班这个东西其实是我们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特别羡慕的一个事情,因为感觉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会有固定的班级和同学来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不需要自己额外花时 间去社交,而且四年下来同学感情都会很深,像同学之间“毕业散伙饭抱头痛哭”的感情在北美留学生的眼里简直是羡慕嫉妒恨。。。。。。

  Lila:是的,我们班会有班级活动,四年下来同学也是相对固定的。

  觉得最大的Culture Shock是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 25岁就是剩女是什么鬼???

  日报:那在中国学习生活中经历的最大的Culture Shock是什么?

  Lila:我觉得是想法上的差异。最令我诧异的是大家对结婚的态度。因为我刚来的时候才18岁就还好,但到了20岁的时候,身边的人就都开始讨论结婚这个东西,她们都和我说“不能等太久”,然后同学就会说“我要赶紧谈恋爱然后毕业以后就可以马上结婚了!” 等等。(内心OS:哪有这种好事情。。。)然后他们会说“你毕业的时候23岁,再等两年到25岁,你就成了剩女了!” 我觉得这种想法超吃惊!而且我还发现中国结婚的观念是,要好好选男生,这个男生他有车吗?有房子吗?没有吗?那就别想着结婚啊!我就在想刚毕业的男生谁会买得起房子呀?他们说,不一定是他买,他的父母买也可以,我当时就震惊了, 哪有这么好的父母啊?!我就在想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情,你父母给你买房子,在美国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和我父母说你们能给我买个房子吗,他们估计会觉 得我脑子坏掉了。。。前两天我有个同学说要去读研,说读完回来都26岁了,好担心自己嫁不出去。我就超惊讶,26岁!很年轻啊!在美国,30岁左右结婚是 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日报:是的,在这一点上,来自社会的压力也很不一样,所以会造成想法的极大差异。八卦一下 — 有没有交过中国男朋友?

  Lila:有的。

  日报:觉得和欧美男生交往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Lila:我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也没有交过男朋友,但是身边有男同学所以会观察他们,确实接触过很多男生。中国男生的话,会比较体贴,而美国男生因为文化原因会比较自我。比如说有一些小的细节,和中国男朋友逛街的时候,看到一个东西我说很有意思很好看,他就会说“好啊,我去买一下”,同样的情况换成美国男生,他可能会说“哦好啊,你去买吧我等你。” 还有的时候我逛街的时候包会有点重,就会说一下,男朋友就会毫不在意地帮我拎我粉红色的包包…换成美国男生,这是不可能的,哈哈哈!但是美国男生当父亲以后都会变得很体贴细心,会做一个很负责的爸爸,可能是因为他们成熟得很慢吧,哈哈。

  日报:那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会往那方面发展?

  Lila:在中国做影视制片!我觉得很适合我,我自己也很喜欢。虽然我家里本来其实是反对的,一开始想要我去学国际关系,但是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还是想学自己热爱的东西。电影就是我很热爱的东西,选了这个以后也是一点都不后悔。

  日报:那就祝愿你能在这条热爱的道路上开开心心地走下去!

  Lila:谢谢!

  结束了谈话后的Lila马上又要去上今天的最后一节课 — 中国古代文学…勇气可嘉!

(Lila在北大中国古代文学课上 她说老师当时给的翻译是:“那个坏小子不和我吃饭!那个坏小子不让我睡觉!”)  (Lila在北大中国古代文学课上 她说老师当时给的翻译是:“那个坏小子不和我吃饭!那个坏小子不让我睡觉!”)

  穆雷 - 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足球教练 

  和穆雷见面的时候,他正在五道口忙于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视频拍摄。他当时戴着帽子系着围巾,还带了一副眼镜,和微信头像的造型相差甚远!小编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居然都没有认出他来,直到他主动伸手过来用流利的中文和小编打招呼,小编才意识到这就是那位从哥斯达黎加来的穆雷。

(穆雷正在五道口录制《歪果仁研究协会》的新视频  Photo Credit: 涂涂)(穆雷正在五道口录制《歪果仁研究协会》的新视频 Photo Credit: 涂涂)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化身足球教练?!

  日报:所以你到底会几种语言?

  穆雷:嗯。。。让我想想看,也就西班牙语、中文、英文、俄罗斯语(因为我老婆是俄罗斯人)、法语吧(笑)。

  日报:(来摄影师先别拍了先扶我一下。。。)这么多语言都熟练掌握,是怎么做到的??

  穆雷:哈哈,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要勤于练习去找语感吧。你别看我现在这样,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既不会英语也不会中文,可痛苦了。我的中文和英文可都是在中国学的。(穆雷的英文也讲得非常非常地溜,还莫名带着纯正美帝西海岸口音…)

(穆雷的《世界青年说》定妆照)(穆雷的《世界青年说》定妆照)

  日报:确实,多练是学任何语言的根本啊。那能简单讲一下你是怎么决定来到中国的吗?

  穆雷:我 其实是哥斯达黎加的公派留学生,当时国家给我的选择项其实很少,我就在所有选项中挑了北京,其实当时也没想太多就做了的决定。然后读完语言预科后,国家又 给转学转到了中央财经大学,虽然我们自己可以提意见,但是还是和北大擦肩而过。。。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现在有三年了,现在在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足球赛事公 司(China Inter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www.chinaifl.com)。

  日报: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穆雷:我们专门组织五人制的业余足球联赛。参赛的人都是以在北京的外国人为主,然后我们现在想要扩大,想要邀请更多本地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踢。我想通过足球联赛的模式去打破一个“外国人就只和外国人玩”,不去主动接触中国文化的这么一个怪圈。

(穆雷开办的五人制足球赛事公司定期举行比赛)(穆雷开办的五人制足球赛事公司定期举行比赛)

  日报:能主动去做一些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中国文化的事情,真的很厉害!那你的家人当时支持你来中国发展的这么一个决定吗?

  穆雷:说来也巧,正是因为当年是中国与哥斯达黎加正式建交,我才有机会来中国留学的,所以对于一个这么iconic的事件,其实我的家人说起来还有点小骄傲呢(笑),因为我们这批留学生能作为像两国文化的沟通和传播者,所以家人都挺支持我的。

  最大的Culture Shock是“中国治安超好”和“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日报:确实是在以留学生的身份做一些很了不起的事呢!那来到中国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穆雷:治安太好了!在哥斯达黎加,像我这种高大威猛的人,入夜以后也绝对不敢在外面一个人乱走,但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我晚上十二点甚至是一点的时候都可以很放心地在街上走,因为街上总是有很多人。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但是在海外生活过的人都应该会感叹中国的安全。

  日报:这一点我们北美的留学生也深有感触,特别是枪杀案频发的时候。那么你经历过的最大的Culture Shock又是什么呢?

  穆雷: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我刚来中国时根本找不到体香剂(deodorant)!我当时又不会说中文,又不会说英文,就在超市和售货员瞎比划,比划了半天人家也不知道我要什么,后来还发现其实人家超市也根本没有得卖!然后我就很绝望,因为不用deodorant我会很臭!我就只好每次回哥斯达黎加的时候带很多过来…

  日报:(笑cry)确实,deodorant在中国的市场应该挺小的,所以很难买到。但现在应该都能在网上买到了。

  穆雷:是的,感谢万能的某宝。。。

  樋口亜美 - 中日混血的元气美少女

  在还没见到亚美酱的时候,小编从她的朋友圈里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元气感 — 满世界跑做活动,分享着和家人同学的合影,每一张照片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而亚美酱本人也是甜美可人,黝黑笔直的中长发配上甜美的笑容,在和小编初次见面的时候还体现出了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礼,让小编瞬间回想起了在日本的那些日子…

  日报:亚美酱好像在成长过程中去过很多国家?能简要讲一讲吗?

  亚美:我 出生在东京,妈妈是北京人,爸爸是日本人。但是从小家里就讲日文,所以我长大后发现自己不会说中文…这是比较后悔的一点!然后小时候因为爸爸工作原因,一 家人到了美国,大概待了两年,回来之后我在日本上了小学和中学,毕业之后我到加拿大上了高中。毕业之后就来了北京,当时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当时我连“好”这个字都不知道,因为这个汉字在日语里是“喜欢”的意思,我完全不知道原来是表肯定的意思。嗯对我就是在这种中文水平下来了北京。

(中日混血的亚美酱来自于“北大世家”,姐姐和父亲都是北大校友)(中日混血的亚美酱来自于“北大世家”,姐姐和父亲都是北大校友)

  日报:那加拿大高中毕业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去美国或加拿大的大学吗?

  亚美:因为我当时觉得,我有中国和日本的血统,却对中国的一切一无所知,所以我就想来中国看一看。看了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和我所去过的发达国家比起来感觉非常不一样,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想法真的完全不一样,而且正处于发展的阶段,这种发展着的概念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所以我想要留下来多看一看。

  日报:好崇高啊!那在中国你觉得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亚美:应该是“竞争”这个概念。在中国大学和社会,同侪压力真的很大,这点在日本大学里是看不到的。日本的教育虽然很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不会强迫每个学生去成为精英,但那种ゆとり教育(宽松教育)我觉得也有一些弊端。在学校里老师不会和你生气,你干什么都可以,这样下来,日本的大学生在竞争意识上就会比较淡薄一些。这一点我觉得和中国非常不一样。

  日报:原来如此。那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北大呢?

  亚美:我姐姐也是北大国际关系毕业的,然后我爸爸也是北大的,他现在是孔子学和哲学的教授,所以可以说是和北大有些渊源吧(笑)。

  日报:真是北大世家呢。。。我听说你姐姐在日本创业对吗?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亚美:是 的,她工作了两年后出来创业的,她的项目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我们让一些会说日语又会说第二语言的日本大学生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Baby Sitter + Language Tutor结合的服务,为一些想教会自己孩子第二语言却又没时间接送小孩去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的家长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日报:好聪明的服务!很好的想法。据我所知,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很少会想到创业,而是优先去找一份工作,因为在日本,创业当老板意味着很大的责任,所以年轻人一般不会想去创业,女性创业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你姐姐真是很有想法,很有勇气。

  亚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趋势也已经有些改变,政府也开始鼓励年轻人创业,虽然还远远不到中国的推广程度,但还是有很多新政策。

  日报:好像你昨天刚从东京回来,是去组织了一个叫Project Abroad的项目?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亚美:对!我带了一群北大的创业爱好者去东京,拜访了许多已经稍微成熟了的成功创业企业。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因为我看到虽然中国国内的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者普遍更专注于自身利益的获取,而较少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对环境的责任等。为了利益和物质而创业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我希望能让北大的青年创业爱好者看到企业也要考虑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的创业热潮可能因为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没有上升到那个程度,但日本很多企业都会考虑到这些,所以我联系了十五家日本公司,搞了这个交流活动。

  高佑思(Raz) - 来自以色列的大长腿帅哥

  在采访Raz前其实就对他早有耳闻 — 世界青年说成员,北大国关系本科生,最近还因为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歪果仁研究协会》(歪研会)系列视频而受到了更大的关注。

  日报小编捕捉到Raz时,他也在五道口忙于歪研会新视频的拍摄,当我们好不容把他抓出来采访时,此人还沉浸在拍摄中,基本是下面这种状态。。。

  “失败不是你降低自己标准的借口。”

  日报:你好袜子,哦不,我是说…你好Raz,能讲一讲你是怎么来到中国发展的吗?

  Raz:(手舞足蹈加耍帅)这个嘛,就要追溯到2008年1月,当时因为我爸爸的工作原因,我们举家迁往香港。当时我很小,英文和中文都不会,只会希伯来语。。。所以当时搬家的时候很困难。然 后在香港读了五年的书,上了高中,在一个国际学校,然后我发现自己对中国越来越有兴趣。高中毕业时我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去北美或者英国读书,我当时为了 探索自己想去哪里,就去了牛津大学读了个暑校,上了经济和政治有关的课程,然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方面的内容,想要往这方面发展。到了高三,我爸爸想从香 港搬到北京去,我们就花了几周时间去北京探访了很多高校,了解他们的国际生招生要求之类的,接着我就开始准备留学生高考。但是那个时候我的中文还是不够 好。。。留学生高考对我来说太难了,所以我就要牺牲大概两年时间去读语言,然后才能上本科。所以这个决定对当时的我来说挺难的,因为我完全可以直接去北美的大学读书,就不用花这两年的时间了。经过一番思想上的挣扎和取舍后,我还是决定留在北京,和家人一起,继续探索中国。

(高佑思的《世界青年说》定妆照)(高佑思的《世界青年说》定妆照)

  日报:勇气可嘉!那后来怎么考上北大的呢?

  Raz:说起来也是一部血泪史…我 12年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先要准备汉语水平考试,在准备这个考试期间,我经常偷偷溜进北大去蹭课,因为我想知道在这里做学生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 还想知道自己选什么专业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所以就经常去蹭。。。嘻嘻!汉语水平考试结束后,我去考了留学生高考,选的是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理 综)。。。但由于我准备的时间有限,题目又真的很难很难(高中学理科的小编笑而不语),所以第一年我分数没达标,落榜 了。。。但是我没有被一次小小的失败打到,我觉得既然决定了就要继续走下去,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我就决定复读一年。在复读的这一年中,我除了准备考 试,还主动举办了很多中以交流的项目,我带了很多中国的考察团去以色列,向他们展示我的国家,还参加了很多中国-以色列的文化交流活动。还认识了很多北大 的学长学姐和教授,在他们的提议和教导下…第二年我决定考文科(笑)。第二年的准备时间比较充分,所以就终于考上啦!

  日报:确实是各种艰难险阻,你不畏艰难的精神真的很“留学生”!

  Raz:谢谢!我很高兴自己坚持了当初的选择,留在了北大,并且成为了北大第一位来自以色列的本科留学生(小骄傲!)。

  光靠去著名景点旅游是不能了解当代中国的!

  日报:那希望今后你能介绍更多的同学来中国留学,把这个节奏带起来!我们还很好奇你在中国经历过的最大的Culture Shock是什么呢?

  Raz: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之发达程度令我震惊!我 之前一直都是用一些美国的社交软件,比如说脸书啊,Ins啊,Snapchat,推特之类的,这些软件在海外也很有市场,所以我就一直用。但是到了中国我 却发现中国人有自己的社交软件,在这些平台上分享交流的内容都非常中国化,非常本土,我发现只有弄懂了这些社交软件上的内容,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当代文 化。我的一些朋友只会拘于表面地去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或者读一些中国的名著,用这种方法来了解中国文化。但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都在火爆的那几款社交软件上,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些软件上钻研,也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Raz, Lila和穆雷都爱通过微博了解中国当代文化,也爱在上面和粉丝们互动)

  日报:那今后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Raz:我会继续做《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视频,还想从这个平台出发,利用中国的互联网文化打造一些便于中国的年轻人和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外国年轻人交流的平台。形式包括视频、内容、还有线下活动,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想要做成一个中国最大的和外国人交流的平台。

(Raz正和穆雷一起在五道口录制《歪研会》的新视频  Photo Credit: 涂涂)(Raz正和穆雷一起在五道口录制《歪研会》的新视频 Photo Credit: 涂涂)

  日报:身为在中国的留学生除了自己的课业还能这么用心地做一些促进中外交流的实事,真的非常令人敬佩,那祝你们越办越好!

  Raz:谢谢!也祝日报越办越好,并期待今后能有所合作!

  写在最后

  和那些来华旅游、工作、或商务访问的外国人不同,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虽然带着对中国同样的好奇心,却是个更有代表性的团体,因为他们不是在中国“待几天”,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就走,而是真的要融入中国社会,在这里和中国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在接受日常的种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应的同时,也要和身边的中国同学或是中国的年轻人一样,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虽说留学的国度不同,留学生活的体验却是相通的。在五道口租房子,去餐馆尝试异国的食物,在商店里抓耳挠腮地表达自己想买的东西,战战兢兢地接受异国文化的冲击,努力攻克语言难关和各项考试等等,这样的经历又何不引起我们这些北美留学生的共鸣呢?最值得称赞的是,在本来就不容易的留学生活中,他们不但没有被课业和生活打到,还努力挤出时间办活动,带团介绍自己的国家,亲手搭建中外交流的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在华外国人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也让中国人换一种角度来了解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和他们身后的文化。他们真的会绞尽脑汁用心去做,并且真心期盼着能够改变一点点现状,觉得“哪怕帮助到一个人也好”,而绝不是停留在片面的“穿上自己国家的特色服装在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国际节上抛头露脸一下就完事儿”的程度。

  对于他们身上的这一个闪光点,我们在北美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能有所借鉴?不要在自己的同胞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才想到“原来在事情发生前我们有很多可以做的…”。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有想法有作为的小伙伴选择去北美的大学深造,我们能共同在这条任重道远的路上走得更好。

  (文中所有图片均经受访者允许使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使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留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