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做家长的可能某一天发现孩子突然长大了,而留学就是加速成长过程的催化剂。从孤身在外远离家的温暖、面对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到社交圈的突破,留学生活的细节塑造出大不相同的孩子,甚至还改造了整个亲子关系和互动。
第一年,爱哭成了她的标签
去美国,并不是Cathy自己的意愿。
自打初二第一次被父母送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她就知道自己将来要去美国读书。但她总默默期待这件事不要那么快降临。直到出国的一切手续都已经办妥,她还试图跟父母商量这事儿能不能再拖一拖。
临出发前几天,夜里醒来她发现父亲还在客厅里看电视,便走过去在他身边的沙发上坐下,低声问:“爸,我能不出国吗?”事情自然已没有改变的余地,于是父女俩同坐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当时,放的是《叶问》。几天后,她按照父母规划的那样只身去了美国。因为之前有过夏令营的经历,这一次,她告诉自己要坚强。然而天生敏感的她,却还是没能打赢这场思乡战役。生活中一些最平常的细节往往都能在不经意间击中她的泪点。
留学后不久的某一天,Cathy跟同学去看电影,放映的影片正是《叶问》。当大银幕上的画面与记忆中那晚的画面重合时,她想起了和父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的情景,瞬间哭得喘不上气来,把一旁不明所以的同学吓得不知所措。在美国的第一年留学生活,爱哭,几乎成了大部分人对这个中国女孩最初的印象。
哭着写完2000字作业得了A
开学第一天,当Cathy拿出最灿烂的笑容跟美国室友打招呼时,对方居然眼皮都没抬一下。整整一年,她跟室友说过的话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Cathy为此深深苦恼。为摆脱这种窘态,她频繁地跟国内的朋友打视频电话、跟妈妈聊天、去琴房练琴……这些虽然让她忙碌起来,但对她的社交拓展并无帮助。直到第二年上10年级,在课上跟同座的女孩交流了点作业上的问题,两人渐渐成了密友。打开这个突破口,之后朋友如滚雪球一样,自然多了起来。
除了思乡和社交问题,学习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也曾让她难以适应。“那是一次历史课作业。老师让我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看法,6页纸,2000多个英文单词。我一听,头就炸了。我觉得这个作业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我认为200个单词都写不出来。”
眼看着作业交不了,她急了。从来上课不发言、课后不找老师的她,不得不哭着跑到历史老师的办公室,说自己完成不了作业。老师既没批评她,也没给她开绿灯,只是对她说:“以后你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我们一起写,试试看。”于是,在校园里,很长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一个中国女孩在老师办公室一边哭一边写作业。就这样,在每次课后哭泣的半小时里,她在老师的帮助下居然完成了这篇2000字的作业,而且还得了A的成绩。
“写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不是我得了个A,而是我在班上成了英国工业革命问题的专家。事后我建了个网站,把这篇论文放了上去,老师建议大家想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都可以上去看看,可以找我讨论。这让我挺自豪的,发现写这么一篇东西不仅是交份作业交差而已,它真的会激发你的兴趣。”如今,对于这种美式教学方式,她已从不适应到赞赏。而经此一课,她也从原先“上课从不发言、下课从不找老师”的封闭模式中跳了出来,不再害怕主动与老师交流。
她与妈妈成了“好闺蜜”
“在国内读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叛逆,跟爸妈的关系非常糟糕。”她说那时妈妈管得多,对此她很反感。每天回家,就直接往自己房间一钻、门一关,不想跟爸妈多说一话。“那时候我感觉爸妈完全不懂我的世界,我说什么他们都不能理解。”她说,“通常我跟他们说不上几句话,就会变成争吵,他们总指责我这样不对、那样不对,所以我不愿意跟他们说话。”
来到美国之后,在距离的作用下,Cathy逐渐变得愿意跟爸妈敞开心扉,而她的爸妈也渐渐开始学会放手。看到她一个人独自在外的成长,爸妈也开始相信她的能力,不再把她藏在自己的翅膀下。“以前我跟老妈说个什么想法,她总说小孩子懂什么。而现在只要我觉得好的事情,她会创造条件让我自己去尝试。”这种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让她跟妈妈成了“好闺蜜”。
母女关系的改善还在于,她们之间开始有了一些小秘密。10年级开学不久,Cathy交了个异性朋友。纠结了一个礼拜,她决定还是告诉妈妈,这一次妈妈出人意料地没有反对。不过,后来Cathy用行动让爸妈在这件事情上真正放下了心。因为对方是学霸,交往之后她的成绩直线上升,GPA从第一年的3.44上升到3.73,相当于从70分跳到了90分。
“好神奇,自从有了这段关系后,我和妈妈反而变成了朋友。她在教我如何处理这段关系的过程中,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现在我和妈妈的关系好到她有时候会跟我吐槽工作上的不顺心,而我反过来用她教我的道理来安慰她。”谈及此,Cathy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抗拒去留学吗?还会希望爸妈陪你去留学吗?”
“不会。”Cathy答得相当干脆,漂亮的脸蛋上写满自信。
本文转载自新闻晨报,作者李元珺,部分内容有删改,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