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助力素质教育
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助力素质教育

  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体育、美术 认真做早读、记笔记、做眼保健操、回答老师提问,1月22日上午,马云和100位乡村教师一起“重回课堂”,从诗词、音乐、美术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重回课堂”是每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马云基金会请来了青年音乐指挥家俞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公凯和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担任老师。 “马云同学”被点名提问 一上午的课精彩纷呈,在早读环节就进入了高潮。来自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的张晓琴老师极具感染力,带领大家重读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用不同的语调和情感,结合诗人科考落第的心情,引导大家去体会这首诗的感情色彩。 马云和乡村教师们一起,拿着早读资料认真朗读。在提问环节,“马云同学”被张老师点名了:“(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钟声放佛在说,张继啊张继……请马云同学补充。” “马云同学”的回答很机智:“张继啊张继,明年再考过吧。”现场一片掌声和笑声。 不过,最佳答案属于一位女乡村教师,她很好地借用了今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主题,她回答道:“张继啊张继,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马云对张晓琴老师的早读课评价很高:“我还以为张老师是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老师,教得真好,一问才知道是来自甘肃的老师。当初怎么我就没碰到那么好的语文老师,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古诗词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今晚我就背诗词去。” 艺术家帮乡村教师建立自信 “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体育、美术。音乐让人有智慧,体育运动让人有团队精神,画画让孩子有想象力。”马云向现场的乡村教师们强调。 青年音乐指挥家俞潞帮助乡村教师们建立了对音乐的自信,“没有一个人是五音不全的,要把音符当成朋友,多去和它们交流”。 俞潞用互动的方式,让乡村教师们了解音乐的速度、节奏、音高,并带领大家欣赏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片段,而画面中的指挥小泽征尔,也正是俞潞的老师。 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向乡村教师们讲解中国画的发展,欣赏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告诉大家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教育方法。他说:“贫困地区的美术教育恐怕是最薄弱的,马云公益基金会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乡村老师们是乡村信念的支撑者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给乡村教师们带来了一堂论语课,和大家探讨“君子之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于丹说,“乡村老师们是乡村信念的支撑者,中国人的殿堂就在那些简陋的学堂里。” 在大家看来,偷偷取走家里五万元建校舍的曲比史古、照顾50名孤儿学生的杨兵、办学26年的马维帅和回来接班的女儿马君……这些乡村教师们都堪称当代的君子。 整堂课下来,乡村教师和马云们都在认真做着笔记。 “我坐在下面听得特别有味道,我觉得当学生、当老师,尤其当学生是很幸福的事儿,当老师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马云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可能是在农村,我们不仅要帮助乡村教师,鼓励大家能够坚持住,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能力,提升大家推进乡村教育改革,这是我的想法。”[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3日 11:06
乡村教师付玉生从教41载 学生苦寻18年终相逢
乡村教师付玉生从教41载 学生苦寻18年终相逢

  新浪教育讯 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在莲花县六市乡小学任教的付玉生老师,获本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从教41 年,他无怨无悔的将最美的青春和最诚挚的爱,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在《爱》一书中写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 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在付玉生的心中,他一直认为老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一种朋友亲情。做教师的能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时,学生就会把你当最尊敬的亲人,心灵之窗也会毫无保留地为你开启。 从1976年走上讲台起,付玉生的生命似乎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为响应建设京九铁路的搬迁号召,他举家从赣南一所地方学校迁至赣西萍乡芦溪县江西机床厂。七年后的2000年,厂矿子弟学校被撤消,他再次被分配到远离家乡的国家贫困县莲花县六市乡小学任教至今。如今,已经56岁的付玉生依然坚守在这里。当问起“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在退休了?”付玉生坦言:“我的确想过,但如果退休后身体允许,我非常想有机会继续做老师,只要能跟学生在一起我就特别开心。” 然而,从2005年冬付玉生就感到身体不适,一直咬牙坚持上课。2006年3月他病情加重,连在黑板上写字都非常艰难,每节课下来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但依然坚守。直至周末去医院检查,才确诊患上了系统性硬皮病、肝部囊肿、神经原病变三个病。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他却婉言拒绝了,带上药回学校继续上课。 他曾经让一个孩子,从倒数第一名,变成语文全乡第一。学生毕业后,找他找了18年,只为说声“谢谢”。 终于,在“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的现场,师生二人再次重逢,激动相拥。 从青丝乌发,到两鬓斑白,付玉生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乡村一线,用自己的青春照亮了乡村学生的希望。[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3日 09:30
站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领奖台上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愧疚”
站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领奖台上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愧疚”

  炊烟一缕,陋室一间,桃李万千——这是乡村教师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我们对乡村教师最亏欠的地方,可在水清沙白的三亚,在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的颁奖现场,这群皮肤黝黑、坚守奉献的老师,说得最多的却是“愧疚”二字。 一 “做了乡村教师,常常有种很对不起家人的感觉。”昨晚,39岁的彝族乡村教师曲比史古噙着泪说出这番话。 在川西海拔2800米的大凉山上,有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学点,荒凉苦寂,直到两年前才通水、通通公路。最初学校只有4名学生,孩子们先后在牛棚、土坯危房和砖房中上课,条件之艰苦,超出世人想象。这就是曲比史古所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教学点。    三年前,曲比史古偷偷取走家里的五万元积蓄和妻子卖菜积攒的微薄收入,建造了一座砖瓦小学。直到如今,曲比还带着家人借住在姐姐家中。此举感动了当地无数彝族乡亲,而曲比老师却被老父亲拿着羊铲追着打。 谈起这次经历,站在领奖舞台上的曲比史古眼含热泪,而令他和家人最欣慰的是:2016年,瓦吾社教学点出了第一位大学生。 曲比的故事,是100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的缩影。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每一年站上舞台的100位获奖老师,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 二 杨兵,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小学的乡村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有50名孤儿学生。 因为这个班级的特殊性,杨兵和爱人两人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这50名学生。“有十个孩子是周末不回家的,离这个学校很远,周末从一年级到现在六年级,我一直都陪伴着他们。”杨兵说。 杨兵深知家庭变故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可语文课本中少不了关于亲情描写的文章。一次,上到父母亲情的段落时,杨兵一抬头,看到几十双泪光闪烁的眼睛。杨兵一下子怔住了,他赶紧将话题一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 课余时,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杨兵为“爸爸”,帮“老师爸爸”捶背、拔白头发。可面对自己一对儿女时,杨兵却觉得自己并没有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当时选择做乡村教师时,女儿在二年级,儿子在四年级,他们对我非常不理解,他们经常在说,爸爸你这段时间为什么不回家看我们呢?”说起自己的两个孩子,杨兵泣不成声,站在一旁的主持人汪涵也红了眼眶。 而此时,马云基金会早就偷偷接通杨兵女儿阿牛的电话。“我的爸爸就是他们的爸爸”,阿牛也放下多年的心结,“我的爸爸有52个孩子,爸爸,你是最棒的!” 三 那一年,陕西榆林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没有一所学校。年轻人在外打工,看着村里的留守孩子们,马维帅急了,在自家的窑洞里,这个没怎么上过学的汉子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 创办之初,学校没有教室,马维帅就将自家5孔窑洞腾出来当做教室,把门扇支起来当桌子,用石头和砖块充当板凳;没有老师,马维帅东奔西走,以月薪38元的工资聘请了3位临时带课教师。 26年办学生涯,马维帅照顾了无数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芳华”全给了学生们,却唯独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而从不理解到理解,女儿马君从小就知道:办学太苦了。2009年春节,已经在西安有稳定工作的马君看到为了开学忙得白发丛生、满身尘土的父亲,她忽然就懵了:父亲老了。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讲到父亲奉献给孩子们的“芳华”,哭了。父亲老了,学校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她毅然放弃西安稳定的工作,抱着出生70天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马塔村,帮助父亲办学。 回乡8年,嗓子累哑了,“又要教数学,又要带孩子上体育课。我一整天的课表都排的很满,再加上平时要关照孩子的生活,我的嗓子就这样了。” 马君却说,自己从未后悔,“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很敬佩的父亲。”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的父亲、在自家窑洞里办学的老校长马维帅也带着家人来到现场。头发花白的老人浓浓的子洲话铿锵有力:“我虽然没啥文化,但要让我们的娃娃们有文化。”[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3日 07:52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闪耀三亚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闪耀三亚

  1月21日,海南三亚,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典礼再次为100名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来了众多娱乐圈明星助阵,包括成龙、李连杰、梁家辉、孙俪、汪涵、高晓松、宋小宝……而真正的明星则是那100位乡村教师。马云与到场明星和社会各界一起助力乡村教育,改变中国乡村。[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3日 07:47
陕西女孩放弃西安工作 回农村帮父办学8年感动众人
陕西女孩放弃西安工作 回农村帮父办学8年感动众人

  马君,出生于榆林市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12岁被陕西省女子摔跤队选中入队,后被陕西科技技术学院高薪聘请为体育教师。2009年得知父亲马维帅所创办的马塔学校出现了资金困难,她毫不犹豫地把省吃俭用积攒的三万余元全部寄给父亲,2010年毅然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助他一臂之力。如今,她站在了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典礼的舞台上,向众人讲述她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陕北农村帮父办学的感人故事。 马君老师 那一年,陕西榆林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没有一所学校。年轻人在外打工,看着村里的留守孩子们,马维帅急了,在自家的窑洞里,这个没怎么上过学的汉子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 创办之初,学校没有教室,马维帅就将自家5孔窑洞腾出来当做教室,把门扇支起来当桌子,用石头和砖块充当板凳;没有老师,马维帅东奔西走,以月薪38元的工资聘请了3位临时带课教师。 26年办学生涯,马维帅照顾了无数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芳华”全给了学生们,却唯独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而从不理解到理解,女儿马君从小就知道:办学太苦了。2009年春节,已经在西安有稳定工作的马君看到为了开学忙得白发丛生、满身尘土的父亲,她忽然就懵了:父亲老了。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讲到父亲奉献给孩子们的“芳华”,哭了。父亲老了,学校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马君老师在颁奖晚会现场 她毅然放弃西安稳定的工作,抱着出生70天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马塔村,帮助父亲办学。 回乡8年,嗓子累哑了,“又要教数学,又要带孩子上体育课。我一整天的课表都排的很满,再加上平时要关照孩子的生活,我的嗓子就这样了。” 马君却说,自己从未后悔,“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很敬佩的父亲。”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的父亲、在自家窑洞里办学的老校长马维帅也带着家人来到现场。头发花白的老人浓浓的子洲话铿锵有力:“我虽然没啥文化,但要让我们的娃娃们有文化。” 马君老师与父亲马维帅 马维帅、马君的故事,是100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的缩影。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每一年站上舞台的100位获奖老师,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3日 07:16
#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乡村教师带领明星大腕跳课间操
#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乡村教师带领明星大腕跳课间操

  [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2日 18:30
白若溪亮相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歌声致敬乡村教师
白若溪亮相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歌声致敬乡村教师

  新浪教育讯 1月22日讯,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办。作为表演嘉宾,歌手白若溪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她与乡村教育其实还有不少渊源。西藏、广西都留下了她助教的足迹。“其实这更像是一种互助。我给孩子们带去音乐,孩子们让我感到他们的内心在一点点变得更开阔。这种感动无法比拟。” 白若溪在颁奖典礼现场 2011年,白若溪进入西藏助学。坐了44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堆隆嘎冲小学时,白若溪觉得这和自己想象中的乡村小学太不一样了。“本以为是那种破破烂烂的学校,但这里有蓝天和苍鹰,和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相映衬。孩子们送来了哈达,在场的一切都充满神圣感。” 在堆隆嘎冲小学,白若溪上的是音乐课。当她问谁能唱一首藏语歌时,孩子们都害羞地躲闪着。只有一个小男孩在起哄声里唱了起来,“我记得他唱歌的时候脸上还挂着鼻涕。但随后全班的孩子都跟他一起大合唱,他们的歌声特别美妙。”在广西给孩子们编排音乐剧的经历也让白若溪格外难忘。“从一开始他们完全不清楚自己的顺序,到后来能够完整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内心对你逐渐敞开,音乐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在教学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优质的音乐教育更为稀缺,孩子们的音乐天赋难以被充分挖掘。白若溪也常和自己的粉丝讨论如何才能帮助孩子们。她觉得,对生活在乡村之外的人来说,首先要增加对乡村教育的了解。“不妨在假期里去乡村走走,感受一下真正的乡村教育,相信一定会让你难以忘怀。” 在本次颁奖典礼上,白若溪献唱一曲《桃李》,空灵的嗓音惊艳四座。据了解这首歌是马云特别要送给乡村教师们一首歌,为此他请来了高晓松作曲。 附《桃李》歌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山水不语,斗转星移 春蚕吐丝,只争朝夕 为我织就,一件薄衣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星光 你空空的行囊 装满梦想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远方 我们背起行囊 传递希望 我们成长,乘风远航 日夜回望,不忘故乡 一株小草,报得春晖 一日为师,风雨相随 [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2日 07:16
马云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 今天他们给马老师发奖
马云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 今天他们给马老师发奖

  新浪教育讯  海南三亚,夜风温润,马云拿着奖状、锦旗、英雄带和乡村老师们写给他的信,红着眼睛,可偏偏笑得像个孩子。 这是第三届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又有100名乡村教师获此殊荣——他们除了可以得到每人10万元的现金资助,还有3年的专业技能培训。 教育脱贫,马云和他的小伙伴们说了三年,也坚持做了三年。 32岁的乡村教师王秀丽,在陕甘边界、宝鸡市最贫困山区拓石的第一九年制学校坚守6年,颁奖典礼现场,她给马云带来一张手工的创意奖状:“最美乡村教师代言人”。王老师动情地说:“马老师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今天我们想给马老师发个奖。” 湖北南漳县薛坪镇远景小学的姜怀英,和学生一起喝屋檐水、点蜡烛,坚守山区小学27年,她给马云送来一张水彩画,说想代表所有乡村教师一起说声“谢谢”。 四川大凉山乡村教师曲比史古老师,坚守14年,瞒着家里人拿了5万块钱修了了当地唯一一座校舍,当说起对不起家人的这一幕,曲比史古泪洒现场。最后,他把具有彝族特色的“英雄带”送给了马云,“在彝族有这样的传统,只有彝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才能佩戴。”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此后,马云公益基金会又先后发布“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分别计划在10年内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寻找和支持中国优秀的乡村校长,以及在10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选拔应届优秀师范毕业生成为乡村教师,培养未来的乡村教育家。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吹响脱贫的“号角”,宣布五年投入100亿,马云还给阿里所有高管都指派了脱贫任务,其中马云自己的任务便是“教育脱贫”。 甚至在颁奖典礼举行的当天中午,马云还邀请80多位企业家商讨教育脱贫,具体落实乡村寄宿学校的升级。 对于“教育脱贫”,马云有着美好的设想:“周五用校车将孩子们送回家,周一早上再从村口把孩子送到学校;农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培训成为生活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生活;学校规模大了,有几百个学生,教师也有积极性。” 这一切也正如本次颁奖典礼的主题词:“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1日 21:22
马云推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80余位企业家参与
马云推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80余位企业家参与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今日在海南三亚举办,马云等出席将为100位2017年度获奖教师现场颁奖。21日午间,“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试点沟通会暨企业家午餐会召开。现场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1日 18:31
乡村教师曲比史古:扎根基层14年 圆孩子一个上学梦
乡村教师曲比史古:扎根基层14年 圆孩子一个上学梦

  新浪教育讯 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四川彝族老师曲比史古,当选本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项。扎根农村一线教学14年,他坚持并努力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坚守孩子们的上学梦”。 承诺看似简单,放到瓦吾社教学点,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教学点所在地海拔近2800米,长期不通电和公路,上下山都只能徒步,甚至在起初连合适的教室都找不到。没有教室怎么办?曲比史古就和孩子们在牛棚里教学,在土坯危房中教学。当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原有的教室无法承载时,他竟然瞒着家人,用5万元积蓄给孩子们建了一座新的砖房学校。后来,在爱心组织的帮助下,学校又修建了一座四间的老师宿舍。总算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老师的居住环境改善了。 但山里条件艰苦,留不住教学老师,让家长们产生了“与其让孩子去上学,不如在家放牛”的想法。曲比史古说,“面对困难我都能够克服,但最打击我的是村里学生的家长们居然说他们不需要老师。”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一辈子坚守在这里。他向瓦吾社有威望的长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承诺:试教 2个月,如果不能坚持下去,自愿离开去到别的学校。就这样,他一教便是14年,坚守如此长时间是不是也证明家长们信任曲比史古了? 开展教学之后,曲比史古发现山里的孩子大多朴实而好学,特别是对新事物,总有浓厚的兴趣。然而现实条件所限,他们所有的新知识和新事物都需要由老师讲给他们听。因为教学点是彝区,孩子们都听不懂汉语,曲比史古只好同时用彝语和汉语来进行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为了培养孩子们用汉语讲话的习惯,也为了方便他们以后和外界的沟通,曲比史古开始带头在学生们面前讲普通话。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们竟然觉得很新奇,学着老师说普通话的样子,渐渐地孩子们能听懂普通话,也开始自己用普通话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了。 除此之外,瓦吾社教学点依然还面临着教师更换频繁,没有学生宿舍,有的孩子不得不每天走3个小时的路程前来学校,学校没有网络覆盖等等困难,曲比史古没想过要放弃。 看到瓦吾社教学点的学生由起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248人,这成了曲比史古坚守乡村教育的最大动力。每天来往于学校、县城两点之间14年,近6万公里,他风雨无阻。 原创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8年01月21日 16:47
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助力素质教育
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助力素质教育

  乡村教师和马云“重回课堂” 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体育、美术 认真做早读、记笔记、做眼保健操、回答老师提问,1月22日上午,马云和100位乡村教师一起“重回课堂”,从诗词、音乐、美术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重回课堂”是每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马云基金会请来了青年音乐指挥家俞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公凯和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担任老师。 “马云同学”被点名提问 一上午的课精彩纷呈,在早读环节就进入了高潮。来自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的张晓琴老师极具感染力,带领大家重读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用不同的语调和情感,结合诗人科考落第的心情,引导大家去体会这首诗的感情色彩。 马云和乡村教师们一起,拿着早读资料认真朗读。在提问环节,“马云同学”被张老师点名了:“(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钟声放佛在说,张继啊张继……请马云同学补充。” “马云同学”的回答很机智:“张继啊张继,明年再考过吧。”现场一片掌声和笑声。 不过,最佳答案属于一位女乡村教师,她很好地借用了今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主题,她回答道:“张继啊张继,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马云对张晓琴老师的早读课评价很高:“我还以为张老师是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老师,教得真好,一问才知道是来自甘肃的老师。当初怎么我就没碰到那么好的语文老师,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古诗词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今晚我就背诗词去。” 艺术家帮乡村教师建立自信 “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体育、美术。音乐让人有智慧,体育运动让人有团队精神,画画让孩子有想象力。”马云向现场的乡村教师们强调。 青年音乐指挥家俞潞帮助乡村教师们建立了对音乐的自信,“没有一个人是五音不全的,要把音符当成朋友,多去和它们交流”。 俞潞用互动的方式,让乡村教师们了解音乐的速度、节奏、音高,并带领大家欣赏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片段,而画面中的指挥小泽征尔,也正是俞潞的老师。 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向乡村教师们讲解中国画的发展,欣赏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告诉大家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教育方法。他说:“贫困地区的美术教育恐怕是最薄弱的,马云公益基金会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乡村老师们是乡村信念的支撑者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给乡村教师们带来了一堂论语课,和大家探讨“君子之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于丹说,“乡村老师们是乡村信念的支撑者,中国人的殿堂就在那些简陋的学堂里。” 在大家看来,偷偷取走家里五万元建校舍的曲比史古、照顾50名孤儿学生的杨兵、办学26年的马维帅和回来接班的女儿马君……这些乡村教师们都堪称当代的君子。 整堂课下来,乡村教师和马云们都在认真做着笔记。 “我坐在下面听得特别有味道,我觉得当学生、当老师,尤其当学生是很幸福的事儿,当老师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马云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可能是在农村,我们不仅要帮助乡村教师,鼓励大家能够坚持住,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能力,提升大家推进乡村教育改革,这是我的想法。”[详情]

乡村教师付玉生从教41载 学生苦寻18年终相逢
乡村教师付玉生从教41载 学生苦寻18年终相逢

  新浪教育讯 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在莲花县六市乡小学任教的付玉生老师,获本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从教41 年,他无怨无悔的将最美的青春和最诚挚的爱,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在《爱》一书中写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 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在付玉生的心中,他一直认为老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一种朋友亲情。做教师的能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时,学生就会把你当最尊敬的亲人,心灵之窗也会毫无保留地为你开启。 从1976年走上讲台起,付玉生的生命似乎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为响应建设京九铁路的搬迁号召,他举家从赣南一所地方学校迁至赣西萍乡芦溪县江西机床厂。七年后的2000年,厂矿子弟学校被撤消,他再次被分配到远离家乡的国家贫困县莲花县六市乡小学任教至今。如今,已经56岁的付玉生依然坚守在这里。当问起“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在退休了?”付玉生坦言:“我的确想过,但如果退休后身体允许,我非常想有机会继续做老师,只要能跟学生在一起我就特别开心。” 然而,从2005年冬付玉生就感到身体不适,一直咬牙坚持上课。2006年3月他病情加重,连在黑板上写字都非常艰难,每节课下来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但依然坚守。直至周末去医院检查,才确诊患上了系统性硬皮病、肝部囊肿、神经原病变三个病。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他却婉言拒绝了,带上药回学校继续上课。 他曾经让一个孩子,从倒数第一名,变成语文全乡第一。学生毕业后,找他找了18年,只为说声“谢谢”。 终于,在“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的现场,师生二人再次重逢,激动相拥。 从青丝乌发,到两鬓斑白,付玉生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乡村一线,用自己的青春照亮了乡村学生的希望。[详情]

站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领奖台上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愧疚”
站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领奖台上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愧疚”

  炊烟一缕,陋室一间,桃李万千——这是乡村教师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我们对乡村教师最亏欠的地方,可在水清沙白的三亚,在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的颁奖现场,这群皮肤黝黑、坚守奉献的老师,说得最多的却是“愧疚”二字。 一 “做了乡村教师,常常有种很对不起家人的感觉。”昨晚,39岁的彝族乡村教师曲比史古噙着泪说出这番话。 在川西海拔2800米的大凉山上,有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学点,荒凉苦寂,直到两年前才通水、通通公路。最初学校只有4名学生,孩子们先后在牛棚、土坯危房和砖房中上课,条件之艰苦,超出世人想象。这就是曲比史古所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教学点。    三年前,曲比史古偷偷取走家里的五万元积蓄和妻子卖菜积攒的微薄收入,建造了一座砖瓦小学。直到如今,曲比还带着家人借住在姐姐家中。此举感动了当地无数彝族乡亲,而曲比老师却被老父亲拿着羊铲追着打。 谈起这次经历,站在领奖舞台上的曲比史古眼含热泪,而令他和家人最欣慰的是:2016年,瓦吾社教学点出了第一位大学生。 曲比的故事,是100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的缩影。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每一年站上舞台的100位获奖老师,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 二 杨兵,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小学的乡村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有50名孤儿学生。 因为这个班级的特殊性,杨兵和爱人两人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这50名学生。“有十个孩子是周末不回家的,离这个学校很远,周末从一年级到现在六年级,我一直都陪伴着他们。”杨兵说。 杨兵深知家庭变故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可语文课本中少不了关于亲情描写的文章。一次,上到父母亲情的段落时,杨兵一抬头,看到几十双泪光闪烁的眼睛。杨兵一下子怔住了,他赶紧将话题一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 课余时,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杨兵为“爸爸”,帮“老师爸爸”捶背、拔白头发。可面对自己一对儿女时,杨兵却觉得自己并没有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当时选择做乡村教师时,女儿在二年级,儿子在四年级,他们对我非常不理解,他们经常在说,爸爸你这段时间为什么不回家看我们呢?”说起自己的两个孩子,杨兵泣不成声,站在一旁的主持人汪涵也红了眼眶。 而此时,马云基金会早就偷偷接通杨兵女儿阿牛的电话。“我的爸爸就是他们的爸爸”,阿牛也放下多年的心结,“我的爸爸有52个孩子,爸爸,你是最棒的!” 三 那一年,陕西榆林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没有一所学校。年轻人在外打工,看着村里的留守孩子们,马维帅急了,在自家的窑洞里,这个没怎么上过学的汉子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 创办之初,学校没有教室,马维帅就将自家5孔窑洞腾出来当做教室,把门扇支起来当桌子,用石头和砖块充当板凳;没有老师,马维帅东奔西走,以月薪38元的工资聘请了3位临时带课教师。 26年办学生涯,马维帅照顾了无数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芳华”全给了学生们,却唯独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而从不理解到理解,女儿马君从小就知道:办学太苦了。2009年春节,已经在西安有稳定工作的马君看到为了开学忙得白发丛生、满身尘土的父亲,她忽然就懵了:父亲老了。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讲到父亲奉献给孩子们的“芳华”,哭了。父亲老了,学校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她毅然放弃西安稳定的工作,抱着出生70天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马塔村,帮助父亲办学。 回乡8年,嗓子累哑了,“又要教数学,又要带孩子上体育课。我一整天的课表都排的很满,再加上平时要关照孩子的生活,我的嗓子就这样了。” 马君却说,自己从未后悔,“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很敬佩的父亲。”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的父亲、在自家窑洞里办学的老校长马维帅也带着家人来到现场。头发花白的老人浓浓的子洲话铿锵有力:“我虽然没啥文化,但要让我们的娃娃们有文化。”[详情]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闪耀三亚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闪耀三亚

  1月21日,海南三亚,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典礼再次为100名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来了众多娱乐圈明星助阵,包括成龙、李连杰、梁家辉、孙俪、汪涵、高晓松、宋小宝……而真正的明星则是那100位乡村教师。马云与到场明星和社会各界一起助力乡村教育,改变中国乡村。[详情]

陕西女孩放弃西安工作 回农村帮父办学8年感动众人
陕西女孩放弃西安工作 回农村帮父办学8年感动众人

  马君,出生于榆林市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12岁被陕西省女子摔跤队选中入队,后被陕西科技技术学院高薪聘请为体育教师。2009年得知父亲马维帅所创办的马塔学校出现了资金困难,她毫不犹豫地把省吃俭用积攒的三万余元全部寄给父亲,2010年毅然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助他一臂之力。如今,她站在了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典礼的舞台上,向众人讲述她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陕北农村帮父办学的感人故事。 马君老师 那一年,陕西榆林子洲县高坪乡马塔村没有一所学校。年轻人在外打工,看着村里的留守孩子们,马维帅急了,在自家的窑洞里,这个没怎么上过学的汉子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 创办之初,学校没有教室,马维帅就将自家5孔窑洞腾出来当做教室,把门扇支起来当桌子,用石头和砖块充当板凳;没有老师,马维帅东奔西走,以月薪38元的工资聘请了3位临时带课教师。 26年办学生涯,马维帅照顾了无数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芳华”全给了学生们,却唯独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而从不理解到理解,女儿马君从小就知道:办学太苦了。2009年春节,已经在西安有稳定工作的马君看到为了开学忙得白发丛生、满身尘土的父亲,她忽然就懵了:父亲老了。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讲到父亲奉献给孩子们的“芳华”,哭了。父亲老了,学校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马君老师在颁奖晚会现场 她毅然放弃西安稳定的工作,抱着出生70天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马塔村,帮助父亲办学。 回乡8年,嗓子累哑了,“又要教数学,又要带孩子上体育课。我一整天的课表都排的很满,再加上平时要关照孩子的生活,我的嗓子就这样了。” 马君却说,自己从未后悔,“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很敬佩的父亲。” 在颁奖礼上,马君老师的父亲、在自家窑洞里办学的老校长马维帅也带着家人来到现场。头发花白的老人浓浓的子洲话铿锵有力:“我虽然没啥文化,但要让我们的娃娃们有文化。” 马君老师与父亲马维帅 马维帅、马君的故事,是100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的缩影。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每一年站上舞台的100位获奖老师,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详情]

#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乡村教师带领明星大腕跳课间操
#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乡村教师带领明星大腕跳课间操

  [详情]

白若溪亮相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歌声致敬乡村教师
白若溪亮相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歌声致敬乡村教师

  新浪教育讯 1月22日讯,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办。作为表演嘉宾,歌手白若溪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她与乡村教育其实还有不少渊源。西藏、广西都留下了她助教的足迹。“其实这更像是一种互助。我给孩子们带去音乐,孩子们让我感到他们的内心在一点点变得更开阔。这种感动无法比拟。” 白若溪在颁奖典礼现场 2011年,白若溪进入西藏助学。坐了44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堆隆嘎冲小学时,白若溪觉得这和自己想象中的乡村小学太不一样了。“本以为是那种破破烂烂的学校,但这里有蓝天和苍鹰,和操场上的五星红旗相映衬。孩子们送来了哈达,在场的一切都充满神圣感。” 在堆隆嘎冲小学,白若溪上的是音乐课。当她问谁能唱一首藏语歌时,孩子们都害羞地躲闪着。只有一个小男孩在起哄声里唱了起来,“我记得他唱歌的时候脸上还挂着鼻涕。但随后全班的孩子都跟他一起大合唱,他们的歌声特别美妙。”在广西给孩子们编排音乐剧的经历也让白若溪格外难忘。“从一开始他们完全不清楚自己的顺序,到后来能够完整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内心对你逐渐敞开,音乐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在教学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优质的音乐教育更为稀缺,孩子们的音乐天赋难以被充分挖掘。白若溪也常和自己的粉丝讨论如何才能帮助孩子们。她觉得,对生活在乡村之外的人来说,首先要增加对乡村教育的了解。“不妨在假期里去乡村走走,感受一下真正的乡村教育,相信一定会让你难以忘怀。” 在本次颁奖典礼上,白若溪献唱一曲《桃李》,空灵的嗓音惊艳四座。据了解这首歌是马云特别要送给乡村教师们一首歌,为此他请来了高晓松作曲。 附《桃李》歌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山水不语,斗转星移 春蚕吐丝,只争朝夕 为我织就,一件薄衣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星光 你空空的行囊 装满梦想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远方 我们背起行囊 传递希望 我们成长,乘风远航 日夜回望,不忘故乡 一株小草,报得春晖 一日为师,风雨相随 [详情]

马云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 今天他们给马老师发奖
马云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 今天他们给马老师发奖

  新浪教育讯  海南三亚,夜风温润,马云拿着奖状、锦旗、英雄带和乡村老师们写给他的信,红着眼睛,可偏偏笑得像个孩子。 这是第三届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又有100名乡村教师获此殊荣——他们除了可以得到每人10万元的现金资助,还有3年的专业技能培训。 教育脱贫,马云和他的小伙伴们说了三年,也坚持做了三年。 32岁的乡村教师王秀丽,在陕甘边界、宝鸡市最贫困山区拓石的第一九年制学校坚守6年,颁奖典礼现场,她给马云带来一张手工的创意奖状:“最美乡村教师代言人”。王老师动情地说:“马老师给乡村教师发了三年奖,今天我们想给马老师发个奖。” 湖北南漳县薛坪镇远景小学的姜怀英,和学生一起喝屋檐水、点蜡烛,坚守山区小学27年,她给马云送来一张水彩画,说想代表所有乡村教师一起说声“谢谢”。 四川大凉山乡村教师曲比史古老师,坚守14年,瞒着家里人拿了5万块钱修了了当地唯一一座校舍,当说起对不起家人的这一幕,曲比史古泪洒现场。最后,他把具有彝族特色的“英雄带”送给了马云,“在彝族有这样的传统,只有彝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才能佩戴。” 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此后,马云公益基金会又先后发布“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分别计划在10年内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寻找和支持中国优秀的乡村校长,以及在10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选拔应届优秀师范毕业生成为乡村教师,培养未来的乡村教育家。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吹响脱贫的“号角”,宣布五年投入100亿,马云还给阿里所有高管都指派了脱贫任务,其中马云自己的任务便是“教育脱贫”。 甚至在颁奖典礼举行的当天中午,马云还邀请80多位企业家商讨教育脱贫,具体落实乡村寄宿学校的升级。 对于“教育脱贫”,马云有着美好的设想:“周五用校车将孩子们送回家,周一早上再从村口把孩子送到学校;农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培训成为生活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生活;学校规模大了,有几百个学生,教师也有积极性。” 这一切也正如本次颁奖典礼的主题词:“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马云推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80余位企业家参与
马云推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80余位企业家参与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今日在海南三亚举办,马云等出席将为100位2017年度获奖教师现场颁奖。21日午间,“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试点沟通会暨企业家午餐会召开。现场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详情]

乡村教师曲比史古:扎根基层14年 圆孩子一个上学梦
乡村教师曲比史古:扎根基层14年 圆孩子一个上学梦

  新浪教育讯 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四川彝族老师曲比史古,当选本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项。扎根农村一线教学14年,他坚持并努力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坚守孩子们的上学梦”。 承诺看似简单,放到瓦吾社教学点,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教学点所在地海拔近2800米,长期不通电和公路,上下山都只能徒步,甚至在起初连合适的教室都找不到。没有教室怎么办?曲比史古就和孩子们在牛棚里教学,在土坯危房中教学。当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原有的教室无法承载时,他竟然瞒着家人,用5万元积蓄给孩子们建了一座新的砖房学校。后来,在爱心组织的帮助下,学校又修建了一座四间的老师宿舍。总算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老师的居住环境改善了。 但山里条件艰苦,留不住教学老师,让家长们产生了“与其让孩子去上学,不如在家放牛”的想法。曲比史古说,“面对困难我都能够克服,但最打击我的是村里学生的家长们居然说他们不需要老师。”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一辈子坚守在这里。他向瓦吾社有威望的长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承诺:试教 2个月,如果不能坚持下去,自愿离开去到别的学校。就这样,他一教便是14年,坚守如此长时间是不是也证明家长们信任曲比史古了? 开展教学之后,曲比史古发现山里的孩子大多朴实而好学,特别是对新事物,总有浓厚的兴趣。然而现实条件所限,他们所有的新知识和新事物都需要由老师讲给他们听。因为教学点是彝区,孩子们都听不懂汉语,曲比史古只好同时用彝语和汉语来进行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为了培养孩子们用汉语讲话的习惯,也为了方便他们以后和外界的沟通,曲比史古开始带头在学生们面前讲普通话。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们竟然觉得很新奇,学着老师说普通话的样子,渐渐地孩子们能听懂普通话,也开始自己用普通话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了。 除此之外,瓦吾社教学点依然还面临着教师更换频繁,没有学生宿舍,有的孩子不得不每天走3个小时的路程前来学校,学校没有网络覆盖等等困难,曲比史古没想过要放弃。 看到瓦吾社教学点的学生由起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248人,这成了曲比史古坚守乡村教育的最大动力。每天来往于学校、县城两点之间14年,近6万公里,他风雨无阻。 原创编辑:潘程[详情]

乡村教师王菲:借助互联网力量 农村孩子也有好课上
乡村教师王菲:借助互联网力量 农村孩子也有好课上

  新浪教育讯 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山东桓台县的王菲,获得本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她的网络课堂,让不少农村学校所面临的课程资源匮乏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音乐专业毕业的王菲关闭两家生意兴隆的瑜伽馆,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从2013年,她带领“农村娃”开启了互联网学习探索之路。于是,她的课堂不仅局限于学校,也来到了网络上。她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更遍布全国。5年时间,她为全国近1.5万乡村教师进行互联网+培训,辐射近30万乡村学生,让更多的乡村老师带领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 每个周末王菲都会和学生们在网络上学习,如今这些农村孩子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除了和自己的学生进行互联网学习,她还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将音乐课堂搬到了网络上,并主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给全国的乡村孩子们上网络音乐课, 孩子们开心的称她为菲儿老师。 面对乡村学校经费紧张、很难有外出培训机会的现状,她利用假期为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培训。希望通过帮助乡村教师的成长,让更多孩子受益。“以前,只有随着教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老师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一起成为学习者,一起进步。”王菲如是说。 经历之后,再回看乡村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王菲坦言:“我认为乡村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是乡村教师观念的转变。” 原创编辑:潘程[详情]

马云: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不在有多少好大学
马云: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不在有多少好大学

  [详情]

马云:我为什么要从事乡村教育发展
马云:我为什么要从事乡村教育发展

  [详情]

马云邀企业家共同推动乡村学校寄宿制发展
马云邀企业家共同推动乡村学校寄宿制发展

  马云在沟通会现场 “今天请大家来,是探讨、推动贫困乡村并校计划,鼓励大家共同参与,为家乡服务,建宿舍、捐校车……”1月21日中午,马云邀请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齐聚三亚,在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即将颁发之际召开了一个沟通会,认真探讨一件关于教育脱贫的事情——在中国贫困乡村进一步推动并校计划,同时让那里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 “脱贫要从教育做起。”马云多年来关注农村教育问题,他发现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小学空在那儿,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教五六个年级”。有统计显示,在14个国家特困连片地区的708个贫困县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近5万所,这些学校中有很多分布分散、条件较为简陋。 马云表示,政府在过去30年做了很多努力,让几亿人实现脱贫,非常了不起,而企业家应该投入这场脱贫战役,在这个对企业家来说最好、最能发挥的时代,尽到社会责任。 在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在5年内投入100亿从事脱贫事业。 马云指着一张乡村儿童坐木船上学的照片说:“很多学生上课需要坐船去,跋山涉水,我觉得,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应该走读,应该寄宿,必须大力推动寄宿制。” 在媒体的报道中,经常能够看到农村留守儿童长途跋涉去上学的情景,“冰花男孩”王福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并不是特例,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2016)显示,农村小学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5.4公里,而农村初中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17.5公里,很多农村学生每天上学往返要用去4-5个小时。 “周五用校车将孩子们送回家,周一早上再从村口把孩子送到学校;农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培训成为生活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生活;学校规模大了,有几百个学生,教师也有积极性。”马云描述着乡村并校和完善寄宿制学校的设想,“在欧美,寄宿制很成熟,我们完全可以把经验带进来。贫困乡村里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应该并掉。” “我们今天做这个事情是希望配合政府,真正影响几百万农村孩子的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强了,教育才会强。”马云说。 马云在现场向企业家们倡议道:“鼓励大家为家乡服务,推动并校计划,参与校舍建设、校车捐助,马云基金会负责做标准、监督、落实,每年向公众汇报。” 马云基金会已经先行一步,在2017年启动了乡村寄宿制学校项目试点,为贵州两所学校对接刘晓松等企业家持续三年的支持,共同参与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升级工程。 这两所学校分别是位于黔西南州的大田小学与位于黔东南州的寨头民族小学,项目计划通过三年的支持,建设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将来在更多乡村地区复制和推广。 马云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乡村教育。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此后,马云公益基金会又先后发布“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分别计划在10年内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寻找和支持中国优秀的乡村校长,以及在10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选拔应届优秀师范毕业生成为乡村教师,培养未来的乡村教育家。[详情]

乡村教师坚守14年:曾自费5万建教室被父亲拿羊铲追打
乡村教师坚守14年:曾自费5万建教室被父亲拿羊铲追打

  (原标题:彝族乡村教师坚守14年:曾自费5万建教室被父亲拿羊铲追打) 在距离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15公里的大凉山上,有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学点。这里两年前才通水通电通公路。最初这里只有4名学生,今天已经有了248名学生。39岁的彝族教师曲比史古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公办教师,他在瓦吾社教学点工作了14年。 起初他和学生们在破烂的牛棚教室上课,随着学生的增加,他们又不得不借了几间土坯房做教室,后来土坯房教室塌了,学生只能冒着严寒露天上课。曲比史古瞒着父母和妻子,挪用了家里用来造房子的5万元积蓄,购买了建筑材料搬运到山上,和学生家长一起一砖一瓦地盖起了一所砖房学校,孩子们终于坐进了像样的教室。但家人却不能理解,曲比史古甚至被父亲拿着羊铲追打。 2016年9月,教学点搬进了新校址。目前,这里有一到五年级共7个班,在职老师一共8人(包括支教老师),每个教师负责两个班。教师们实行包班制,要兼任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学任务。曲比史古老师是班主任,一个人几乎要担任所有科目的教学。 “我自己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我和孩子们有感情,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曲比史古至今没有获得父亲和妻子的理解,但母亲却始终支持着他。教学点的变化让他感到欣慰,2016年从瓦吾教学点诞生了第一个大学生。他自己也三次被县中心校评为优秀老师,2016年他被评为县级优秀老师,2017年他还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 2017年12月31日,四川凉山,在课间两名孩子在给曲比史古老师拔白头发。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话曲比史古 中国青年网:听说你拿自己家的五万钱给学校改了砖房,是真的吗? 曲比史古:确实是这样的,实际上用的比这个五万还更多。 中国青年网:为什么这么做? 曲比史古:是这样的,因为我大学一毕业就到这个学校,之前特别简陋。2008年不是汶川地震,我们的老校舍就垮了,垮了以后就借老乡的民房、柴棚、牛棚来教学。我们瓦吾社没有通路没有通电,县上也打算给建一个学校,但因为路不通,太困难了,所以修不了。前几年通路了,这件事就耽搁了,我也没再跟县上说,就自作主张的瞒着家里面,拿着这些钱来修这个学校。 中国青年网:这五万块钱是从哪来的? 曲比史古:这五万是我瞒着家里人,从存款里面拿出来的。是家里工作攒下的积蓄,包括我爱人做点小买卖啊,或者我的一些工资之类的存起来嘛。 中国青年网:原来这些存款是计划用来干什么的? 曲比史古:我的房子也是土胚房,也是准备自己修建房子的。 中国青年网:家人了解情况吗?知道后的反应是什么?支持吗? 曲比史古:家里人之前不知道,学校修好之后,他们准备修建(自家)房子的时候,去看那个存款就没有了。家里人反应都特别的强烈。爱人的话,跟我打架嘛,哭了。然后我没办法,因为既然已经做了这个事,我觉得再怎么也没用了。她也很无奈的样子。然后我的父亲的话,拿着羊铲追着我打。然后我的母亲的话,还好,母亲就是我的一个支柱吧,精神的力量吧,她就特别的支持我。如果我事先跟他们讲的话,他们百分之百不同意,因为自己家里面的房子都没人家山上老乡的房子好。说实话,我们家的那个土胚房也是四十多年的老房子了。所以我就瞒着他们做这个事,我觉得修好之后他们也拿我没办法嘛。再加上孩子们各方面,我自己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我和孩子们有感情,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 中国青年网:现在家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曲比史古:我作为一名老师,看到山里孩子们条件都不是很好,但他们特别渴望读书,从眼神可以看出来,很强烈的渴望,包括他们的家长。我以这个想法来开导我的家人,但是他们好像一直都不原谅我的样子。不光是我的家人,连我周围的朋友、同事、包括认识我的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对自己来说压力也特别特别的大,但是我觉得自己做了这个事很开心感觉很好,对。 中国青年网:之前的教学环境是什么样的? 曲比史古:那个牛棚、柴棚的面积很小。第二,那个黑板也是我们用小方块的木板来做的。然后孩子们没有课桌椅,就用石块来当板凳。牛棚的话,里面的还关着老乡的牛羊,味道都很刺鼻的。 中国青年网:从什么时候开始盖砖房学校? 曲比史古:2014年底,我已经把盖房子的材料瞒着家里人买好了。然后自己偷偷运上山,家里人发现是在2105年5、6月份,他们也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常常连续15、16天都不回家,为了修个学校,我都是很忙的。 中国青年网:当时盖房子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曲比史古:主要是就我自己啊,但是有帮手,我们学生的家长无偿来和我一起。当时盖房子的话,轰轰烈烈的感觉,学生们每家都派了一个人过来,人太多的话我们也用不着。我们一共有五六个寨子嘛,一个寨子两天轮着做,一个寨子大约是三四十人来修房子,特别的感动。还有一个小小的事情,就是那个水泥砖,大块的,一块就是五十斤。有一运砖的车在路边翻了,我就组织家长和我一起,还有大一点的学生,一块一块的背上我们的老校区的,很远,两公里以外。 中国青年网:旧校区的黑板,桌椅是怎么来的? 曲比史古:在旧校区的时候,我们一共五个班,但只有三间教室,有两个班的学生我们就坐在外面的石头上上课,(教室里的)孩子实在是太多,有些是坐在桌子上,有些是坐在地上。黑板的话,是我自己用水泥糊上去,然后刷上那个黑板漆。 中国青年网:砖房学校的选址和现在新校区的选址分别是怎么考虑的? 曲比史古:因为之前旧校区的地方一出去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县城,是一个垭口,风很大。能激励我们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有一个动力吧,可以看到遥远的县城,包括升旗台呀各方面,都是我自己亲手修建的。而新校区选的地方也是我选的,是三个村的一个中心点,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不用到太远的地方去,能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得到教育的环境。现在校区安全呀各方面都好了。 中国青年网:迁往新校区后,旧校区现在闲置着吗? 曲比史古:暂时是这样的,不过我们过段时间打算让我们的老师搬到老校区那边去住,因为我们现在这还是不方便。旧校址也要利用起来的。有时候我还组织学生们去老校区升旗,再感受一下那种感觉。 中青网记者:你对这个学校的未来有什么希望和愿望? 曲比史古:我对这个学校有一个三年的计划,是这样的,我想这所学校做成一个具有高教学质量的有特色的彝族小学。包括一些具有彝族特色的班级,对我们彝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建立自己的特长班孩子,建立山里孩子的一个小型农场,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很有感觉的这样一种特色学校,包括学校的绿化环境我都要做,建立自己的球队,就这样来做吧,是有这样一个三年计划的。 (原题为:《彝族乡村教师坚守14年 曾自费5万建教室被父亲拿羊铲追打》)[详情]

马云乡村教师奖:三个改变命运的故事
马云乡村教师奖:三个改变命运的故事

  2015-2017年,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累计共选出300位优秀教师、20位优秀校长,他们影响了十余万乡村儿童,视频中的耿向顺、吉达布洗和王江涛就是其中的三位[详情]

贵州大山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为了乡村教育马云拼了
贵州大山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为了乡村教育马云拼了

   42岁的焦忠中穿得清清爽爽,一大早就站在小河湾小学的门口等马云——他胸脯挺得高高的,乡亲们都笑他,这是又要做新女婿了。 他14岁的女儿焦诗雨也嘲笑他:“爸爸,你别吹牛了,你不就是个乡村小学的校长吗?你能请来马云?骗人!” 焦忠中没骗女儿,他不但请来了马云,还有云贵两省的五十多位乡村教师代表。大家就这么坐在小河湾小学的操场上,随便从教室搬了些课桌椅,斜风细雨,但是人人畅所欲言,谈起了乡村教师的现状、梦想以及未来。马云听完了都动情地说:“你们在做中国最大的善事,我向所有的乡村教师致敬!” 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小学,距离省城贵阳1个小时车程,是一所村级完小,全校一共8个老师、91个学生,谁都想不到,马云能造访这里。 小河湾年轻女教师范梅梅更是摸着胸口说:“我握到马云的手了!”边上的老师笑她:“见到偶像了,激动都不会说话了,要让马老师给你终身包邮呀。” 其实马云更开心。他说:“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会,40年了,今天就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乡村老师,很开心。我和我的同学想起班主任对我们的教育……师恩难忘,不仅仅是因为老师教了我们知识,还在于开启了大脑和人生道路。” 参加本次马云乡村教师座谈会的一共有50多名老师,其中十多名老师发了言,马云认真聆听,不时做着笔记,还向老师请教了不少问题,他说:“我只做了一点事情,但是学到的很多。今天看到的老师和校长都充满了情怀,对教育充满了热爱。在座的老师们,你们在做中国最大的善事。” “对于留守儿童,老师是父母、是保姆,你们是当地教育的开拓者,我向所有的老师和校长致敬。”马云说,接下来阿里巴巴还会关注留守儿童和寄宿学校,目前已经在进行中“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更是要把中国乡村的校长送到英国、澳大利亚去交流培训。 “老师们没坐过飞机,没看过大海,怎么去教孩子去描绘大海的美好?”马云说,他和阿里巴巴会一直关注中国乡村教育,“马云乡村教师奖”和“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也会持续开展下去。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自2015年9月启动,由马云个人出资,每年选出100个老师,给予持续3年总共每人10万元的现金奖励和专业发展,今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已由去年的6省扩大到13个省市区;“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则是准备在10年内投入2个亿,给予获奖的乡村校长每人50万元的实践经费,此外还提供赴国际知名学府学习管理方式、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的机会。 对这个活动,马云表示是自己自2015年来最开心的一件事,他说希望能够用下半辈子的时间,做乡村教师的代言人,唤起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对乡村老师的关注。 教师情结决定了马云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庆典,马云老师为自己未来设置两个重点:环保和教育。而对于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关注,更是马云由来已久和持续发力的行为: 2006年的“新陶行知”计划,“杭州一位不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向杭州师范学院捐赠了100万元,实施了一个“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免费培训全国100名优秀小学农村教师,这位不具名的企业家便是马云。 2015年9月16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启动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评选出100名“马云乡村教师”,并为获奖者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 2016年7月9日,马云在首届全球XIN公益大会教育分论坛上表示,自己从乡村教师计划拓展到乡村校长计划。一个校长能深度影响一个学校,希望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更好的影响老师,从而影响无数的年轻人。 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预计10年投入约两亿元,寻找、支持中国优秀乡村校长。[详情]

马云送给乡村教师们的这首歌叫《桃李》高晓松作曲
马云送给乡村教师们的这首歌叫《桃李》高晓松作曲

  浙江在线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张玉学)2018年1月21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将继续在海南三亚举办,颁奖典礼上马云要送给乡村教师们一首歌,为此他请来了高晓松作曲,歌名《桃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山水不语,斗转星移 春蚕吐丝,只争朝夕 为我织就,一件薄衣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星光 你空空的行囊 装满梦想 你打开那扇窗 让我看见远方 我们背起行囊 传递希望 我们成长,乘风远航 日夜回望,不忘故乡 一株小草,报得春晖 一日为师,风雨相随 创作人员名单 作曲:高晓松 作词:尹约 演唱:白若溪 编曲:钱雷 制作人:高晓松 钱雷 吉他:牛子健 弦乐编写:胡静成 弦乐团:李朋 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葫芦丝:于保华 合唱编写:刘晓强 合唱团: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录音师:崔禄 混音:崔禄 2015至2017年,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累计共选出300名优秀乡村教师、20名优秀乡村校长。其中马云乡村教师计划三年来共产生480名提名教师、900名入围教师,直接影响所在学校教师7637人,直接受益学生数量16554人,影响所在学校学生104118人;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正在深度影响13个省,超过739名乡村教师及13000多名乡村儿童。 耿向顺是从会东县拉马乡下村小学毕业的第一批学生,当时的这所村小连校舍都没有。 安世才是唯一的老师,借来的书是他们仅有的课本。 现在,他是四川织心青少年发展中心总干事。 吉达布洗刚从小学毕业,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她将和很多农村女孩一样,早早结婚生子操持家务。  罗承业老师及时出现,将她从羊圈带回课堂,她的命运从此被改写。 现在,她是西南民族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王江涛在小学前四年都是班里年纪最小成绩最差的学生。 五年级时,李社会老师担任他的班主任,告诉他知识的魔力。毕业时,他的年纪依旧是全班最小,成绩是全乡第一。 现在,他在天津地方税务局做财务相关工作。 三位年轻人的命运皆因乡村教师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他们只是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能教书会看病,这位“万能老师”入围马云乡村教师奖
能教书会看病,这位“万能老师”入围马云乡村教师奖

   “我的家就是我的学校。”代课27年来,隆九金清楚记得岔河小学的四次易址。 1992年,是初中毕业后开始担任代课教师的隆九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8月,一场暴风雨刮倒了修建于70年代、依山而建的石头校舍。隆九金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把学校搬回了家。四间木板瓦房中的两间,成了此后十年的教室。 在低矮潮湿、光线昏暗的家中上课,隆九金近视了,他的两个女儿近视了,几个学生也近视了。2001年,隆九金一家在自家木板瓦房旁修建了两层小楼,把教室搬上了亮堂的二楼。而他们一家人,仍住在原来的老木板瓦房里。 2011年,隆九金的弟弟用外出打工的积蓄,在村东给家里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房。在征得弟弟同意后,隆九金又把教室搬到了这里。 2014年,就在当年倒塌的校舍旁边,岔河小学新校舍竣工使用。隆九金和他的学生们,终于重新找回了校舍。“新学校上课那天,在家的村民们都赶来放鞭炮庆贺。孩子们列队站立,行队礼,唱国歌,升起了五星红旗,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水。” “全村的年轻人都是我学生。”隆九金说,这是他最为骄傲的事。 “龙文俊现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隆英现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27年来,隆九金带出了数百个学生,从岔河小学走出的中专生和大学生有20多人,其中4名考上了重点大学。 目前的岔河小学共有3个班,包括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所有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都由隆九金一人完成。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岔河村的半山坡上,就会传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天气不好的时候,隆九金要接送河对岸的孩子们回家,背着年幼的孩子们走过用两根木头拼成的“棒棒桥”,平安送到家中。 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辍学,隆九金每年都要为贫困学生垫交学费六七百元。27年前,隆九金作为代课教师的工资是53元。27年后的今天,隆九金作为代课教师的工资是1600元。 “妻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痛。”隆九金说,有机会的时候,想背着妻子上一次万里长城。 2002年开始,隆九金的妻子龙荷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家里没有钱,眼睁睁放弃治疗,一直用草药维持。2008年后,龙荷花无法站立行走。如今的龙荷花,只能勉强站一会儿。大部分的时间,她只能坐在家中。 隆九金的两个女儿,也曾是他的学生。让隆九金夫妻两人欣慰的是,女儿们都很懂事,很进取。 大女儿隆宏珍已经上了大学,在长沙学医。她说,是妈妈的病,让自己决定将来一定当一名医生。小女儿隆智珍现在上初中,是学生会主席。她喜欢语文,喜欢历史,爱写作,爱读书,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一个铃铛,和一个药箱。”隆九金说。 虽然学校里已经装上了电铃,隆九金还是把跟随他多年的铃铛挂在学校里。“停电的时候,我还是得靠敲铃铛来上下课。” 除了村里唯一一名教师这一身份,隆九金还是村里唯一的医生。隆九金的母亲吴妹三患有癫痫,为此年轻时的他向大伯学习中医,希望给母亲减轻病痛。小有天赋的他,成为远近闻名的隆医生。给村里的老人们看病送药,是隆九金放学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其实隆九金的身份不止于“隆老师”和“隆医生”。隆九金笑着说:“我这里是村里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岔河村是州定特困村,交通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他在家开了一个杂货店,每周末需要去镇上买日用品回来备好,方便村民来家里购买。 给孩子们上课,给村民们看病,种地,担水,修电视,修柴油机……闲不住的隆九金,是村民眼里的“隆万能”。 “我是个多方‘化缘’的‘叫花子老师’。”隆九金说。 2011年,隆九金花1600元钱买了一台旧电脑,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学会了打字,开通了微博。 隆九金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借助网络优势,发挥社会力量扶贫帮困,给贫困学子插上飞翔的翅膀。为此,他每天在微博上发布贫困学生信息,与爱心人士建立联系。 几年下来,学校里有了新课桌,新电铃,新课外书,新乒乓球台,孩子们有了新棉衣,新铅笔,甚至有爱心人士给学校捐助了一台发电机。 隆九金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师奖项目以中西部贫困山区乡村教师为主,每年挑选100名师德高尚、扎根基层的老师,提供资助和培训机会。隆九金也成为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 隆九金说,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帮助岔河小学。“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杯水车薪,我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关心的不仅是一名代课教师,而是一个苗寨的未来。”(文/摄 中国网《世相》记者 陈维松)[详情]

组图:暴走山路三十年的乡村代课教师
组图:暴走山路三十年的乡村代课教师

  山路漫漫,苗歌相伴;夏秋冬春,无问西东。麻玉兰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也成为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然要为农村做点事情。我教了30年,有些教过的学生现在已经当家长,又把他的孩子送到我的学校。让我骄傲的是,自己的孩子都懂事有出息,教过的孩子,也都尊重我,常回来看我。”麻玉兰说。(来源:中国网)[详情]

以家为校二十年的乡村代课教师
以家为校二十年的乡村代课教师

  岔河小学地处湖南湘西凤凰、花垣两县交界的岔河村。这个贫困村4个苗寨的106户人家,散居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坡上。岔河小学距两林完小9公里,离最近的禾当小学也有3公里。44岁的隆九金,是这里唯一的乡村代课教师。[详情]

这个乡村教师结个婚,连马云基金会都发来贺信
这个乡村教师结个婚,连马云基金会都发来贺信

  丁茂洲夫妇展示马云基金会的贺信。 这是2017年最后一天,陕西省安康市,穿着大红中式礼服的丁茂洲喜上眉梢。 今天是这位90后的小伙子的大喜之日,一大早,他便收拾停当和伴郎团一起赢接新娘。 和所有喜庆欢乐的婚礼一样,大家终于等到证婚人上场宣读征婚词,结果出乎现场所有人意料,证婚人念了一封来自马云基金会的贺电,祝贺丁茂州老师新婚快乐。 整个婚礼现场顿时沸腾,有人开玩笑说:结个婚,连马云都知道了,这个面子太大了。 那丁茂州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个扛米带菜坚守小岛的乡村教师 丁茂洲只是一名普通至极的陕西安康的乡村教师。 1990年出生的他,老家在旬阳。五年前,他从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后,便通过招考来到了安康市汉滨区瀛台镇三星小学。 从安康县城到丁茂洲任职的小学,得先从安康市坐20公里的乡村中巴到瀛湖镇,再从镇上坐5块钱的三轮摩托到码头,再花10块钱坐70分钟的柴油船到三星村,然后校长驾驶着全村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一辆国产摩托车,把他运到学校。 山区小学没有商场,每周他都要从县城自己买好自己一周的菜,学校五个老师一周的菜价,控制在100元左右。 学校也没有网络,他消遣的方式就是打乒乓球,别人觉得枯燥,他倒觉得“静下来挺好”。 这个小伙子刚来学校时,村民就议论:“山里条件差,丁老师肯定和以前来的年轻人一样,不到一年就会离开的!” 可几年过去了,丁老师不仅没有离开,还成为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校长说:“小丁教课有一套,学生进步大!”第一个学期过去,学生平均成绩显著提高,他也被评为“瀛湖镇优秀教师”。 2016年初,丁茂洲在三亚领了第一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他母校的同学们都笑着说,他用四年时间就载入了校史。 丁茂洲每周都要去县城买菜。 一个偷偷把10万块钱奖金捐掉的男朋友 丁茂洲的妻子李娟小他一岁,是镇上的幼儿园老师。2016年初,李娟的堂姐拿着丁茂洲的照片前来牵线,两人相识。 没想到一周后,丁茂洲便被评上了“马云乡村教师奖”。 “她给我带来了好运。”丁茂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在三亚走红毯时,他就站在马云身后,旁边还有赵*薇和李连杰。他把这一切都拍了视频和李娟分享“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事业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手机那头的李娟,也有些热泪盈眶。但最让她动容的是,丁茂洲得奖后立马将十万元奖金全数捐给了留守儿童基金会。 李娟说,两人交往后,她越发佩服他。 五年来,丁茂洲都会用自己的工资和朋友们一起给孩子们买书,买文具和各种学习用品,也会记得给女孩们买她们想要的布娃娃。 每一次,他回学校,到交通不便的地方,便要扛着着一麻袋的物资,走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到学校。 由于丁茂洲的学生们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常年离开父母,沉默寡言。他便在课后定期到孩子家走访,山路泥泞难走,有时冷不丁就摔个趔趄。 “每次看他裤子、鞋子里都是泥,摔倒了也只说‘没事’”,李娟语气里止不住地心疼。 准备结婚后,小两口也达成了共识——李娟继续在镇里当幼师,丁茂洲在山里教书,一周甚至一个月见一面。 他们觉得,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起初,身高167厘米的李娟起初觉得175厘米的丁茂洲不够高。但现在,李娟抑制不住自己的幸福:“他在我心里是最完美的。” 受丈夫影响,李娟今年也报考了乡村教师。 丁茂洲带着孩子们踢足球。 一个为了心脏病学生东奔西走的“奶爸老师” 丁茂洲在学校里,被称作“奶爸老师”。除了给孩子们带课本、文具、布娃娃,为了缓解孩子们离开父母的孤独,他自己买了网卡,让孩子们跟父母视频。 学生们若是生了病,他也会着急地抹眼泪。 11岁的吴永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改嫁,父亲坐牢,小小年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看着孩子时不时发紫的嘴唇,丁茂洲心里难受,一直帮孩子联系做手术。 今年年初,得知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了救助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项目,他马不停蹄地帮永杰准备申请资料。 当时他已经是当地的红人,大家听说过他的故事,也都和他一起帮助孩子。 孩子的监护人是父亲,还在服刑,没法履行相关手续,丁茂洲便和派出所琢磨,要怎么把监护人落实到孩子爷爷这里。省城医院来了专家会诊,他便护送孩子前去看病。 医院、派出所,基金会,他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十趟。可孩子的病实在太严重,得等上海的专家来动手术。 今年7月,丁茂洲上央视“开讲啦”,也一直不忘帮孩子求助。 一个想把“诗和远方”送给孩子的年轻人 丁茂洲的微信名字是“洲游世界”。但他明白,扎根乡村,孩子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孩子。 偏远山区的孩子,往往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这让丁茂洲倍感痛心。他明白教学之余,更重要的是帮孩子们拓宽眼界,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2015年7月,他他带领10名贫困留守儿童走出大山,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带着孩子们看大雁塔和钟楼,第一次乘公交、看喷泉,孩子们兴奋地睡不着觉。 活动结束了,火车开了,刹那间,几个孩子突然号啕大哭,一个叫陈宏的学生扯着嗓子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西安的大学,再来西安!” 去年在三亚领奖回来后,丁茂洲在海边给每一个孩子捡了一个贝壳,给他们讲述自己在三亚的见闻。 男孩子们崇拜李连杰,女孩们则喜欢赵*薇,看到走红毯的他,渴望地说:“我也想看看大海。” 丁茂洲说:“都说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我去不了了,那我就培养我的学生,把他们一个个送出去! 据了解,2018年1月21日,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将在海南三亚进行。马云乡村教师奖由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评选每年举办一次,每三年为一期,持续进行,每年评选出的100名“马云乡村教师”将每人获得10万元奖励及专业发展支持。 (郑璐瑶)[详情]

全球教师奖中国唯一入围者杨冬梅:27年扎根乡村
全球教师奖中国唯一入围者杨冬梅:27年扎根乡村

  图为“全球教师奖”入围前50名的教师。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8日电 题:全球教师奖中国唯一入围者杨冬梅:27年扎根乡村带给学生正能量 驻足、凝视、指正……在杨冬梅的课堂上,她手把手指导着自己的蒙古族学生正确读、写汉字。 图为杨冬梅入围“全球教师奖”宣传海报。受访者供图 在日前揭晓的全球教师奖前50名入围名单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杨冬梅名列其中。 据组委会介绍,全球教师奖是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教师设立的奖项。2018年度全球教师奖,从来自173个国家的3万多名教师中选出了前50名入围,杨冬梅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入围者。 图为杨冬梅在教室。受访者供图 8日,当记者问及杨冬梅得知入围消息后的感受时,她仅是笑着说道:“运气好。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名蒙汉双语授课学校的汉语老师,组委会为杨冬梅制作的入围介绍中写道:“当杨意识到学生面临的挑战时,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教他们汉语。她把她的方法命名为‘哲乐’方法。并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来教学。” 图为课下杨冬梅与学生们亲密如友。受访者供图 关于她独创的教学方法,杨冬梅解释说:“‘哲乐’是我自己取的名字,蒙语里译为‘植物的藤叶’。植物的藤不像参天大树那样硬、直,但是它有向上攀爬的精神,即使绕了很大的弯,但只要找到一个支点,它就会一直向前。我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的孩子们处在少数民族乡村学校,许多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孩子们内心自卑,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像藤蔓一样自信、勇敢、积极向上、敢于攀爬。” 杨冬梅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用汉字的会意字、象形字等特点分析生字。她也会针对一个汉字和学生一同探讨识记方法,这个方法不拘于必须合理,但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他们有办法记住生字,一律给予鼓励。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杨冬梅的学生经常在当地语言学习比赛中获奖,毕业班也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 图为杨冬梅指导蒙古族学生正确读、写汉字。受访者供图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杨冬梅感慨,只有在基层教过书才能体会到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27年致力于教育的杨冬梅,19岁时被分配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额尔敦查教学点任教,最初只有11个孩子,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杨冬梅在那里一教就是7年。1998年至今,杨冬梅先后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和第九中学任教。 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几乎没有条件接触“外面的世界”。2009年,杨冬梅凭借自学考取了日本滋贺大学的研究生,在她心里,这次留学机会是为了“出去看看,从而激励孩子们勇敢走出去。” 杨冬梅告诉记者:“我这次参加全球教师奖评选,也是为了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榜样。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虽然我很平凡,但是也能得‘马云乡村教师奖’、也能入围‘全球教师奖’。所以要敢于去看外面的世界,去挑战不同的高度。” 杨冬梅与学生在课上是师长,在课下是朋友。面对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杨冬梅常常与孩子们聊天谈心,学生们也愿意与她分享小秘密。 杨冬梅说:“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作为一个老师,希望以身作则带给学生们正能量,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带给他们力量。” 责任编辑:许丹榕[详情]

马云乡村教师奖为这个小伙子找媳妇儿助了一臂之力
马云乡村教师奖为这个小伙子找媳妇儿助了一臂之力

   这是2017年最后一天,陕西省安康市,穿着大红中式礼服的丁茂洲喜上眉梢。 这是这位90后的小伙子的大喜之日。一大早,他便收拾停当和伴郎团一起赢接新娘。 和所有喜庆欢乐的婚礼一样,大家终于等到证婚人上场宣读征婚词,结果出乎现场所有人意料,证婚人念了一封来自马云公益基金会的贺电,祝贺丁茂洲老师新婚快乐。 整个婚礼现场顿时沸腾:结个婚,连马云都知道了,这个面子也太大了。 其实这“离奇”的故事不仅如此。据他说,因为两年前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这作为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让现在的丈母娘和媳妇儿“看上了”他。 一个扛米带菜坚守小岛的乡村教师 丁茂洲只是一名普通至极的陕西安康的乡村教师。 1990年出生的他,老家在咸阳。五年前,他从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后,便通过招考来到了安康市汉滨区瀛台镇三星小学。 从安康县城到丁茂洲任职的小学,得先从安康市坐20公里的乡村中巴到瀛湖镇,再从镇上坐5块钱的三轮摩托到码头,再花10块钱坐70分钟的柴油船到三星村,然后校长驾驶着全村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一辆国产摩托车,把他运到学校。 山区小学没有商场,每周他都要从县城自己买好自己一周的菜,学校五个老师一周的菜价,控制在100元左右。 学校也没有网络,他消遣的方式就是打乒乓球,别人觉得枯燥,他倒觉得“静下来挺好”。 这个小伙子刚来学校时,村民就议论:“山里条件差,丁老师肯定和以前来的年轻人一样,不到一年就会离开的!” 可几年过去了,丁老师不仅没有离开,还成为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校长说:“小丁教课有一套,学生进步大!”第一个学期过去,学生平均成绩显著提高,他也被评为“瀛湖镇优秀教师”。 2016年初,丁茂洲在三亚领了第一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他母校的同学们都笑着说,他用四年时间就载入了校史。 一个偷偷把10万块钱奖金捐掉的男朋友 丁茂洲的妻子李娟小他一岁,是镇上的幼儿园老师。2016年初,李娟的堂姐拿着丁茂洲的照片前来牵线,两人相识。 没想到一周后,丁茂洲便被评上了“马云乡村教师奖”。 “她给我带来了好运,”丁茂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马云乡村教师奖算是一个加分项吧,让她选上了我”。 在三亚走红毯时,他就站在马云身后。他把这一切都拍了视频和李娟分享“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事业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手机那头的李娟,也有些热泪盈眶。但最让她动容的是,丁茂洲得奖后立马将十万元奖金全数捐给了留守儿童基金会。 李娟说,两人交往后,她越发佩服他。 五年来,丁茂洲都会用自己的工资和朋友们一起给孩子们买书,买文具和各种学习用品,也会记得给女孩们买她们想要的布娃娃。 每一次,他回学校,到交通不便的地方,便要扛着着一麻袋的物资,走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到学校。 由于丁茂洲的学生们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常年离开父母,沉默寡言。他便在课后定期到孩子家走访,山路泥泞难走,有时冷不丁就摔个趔趄。 “每次看他裤子、鞋子里都是泥,摔倒了也只说‘没事’”,李娟语气里止不住地心疼。 准备结婚后,小两口也达成了共识——李娟继续在镇里当幼师,丁茂洲在山里教书,一周甚至一个月见一面。 他们觉得,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起初,身高167厘米的李娟起初觉得175厘米的丁茂洲不够高。但现在,李娟抑制不住自己的幸福:“他在我心里是最完美的。” 受丈夫影响,李娟今年也报考了乡村教师。 一个为了心脏病学生东奔西走的“奶爸老师” 丁茂洲在学校里,被称作“奶爸老师”。除了给孩子们带课本、文具、布娃娃,为了缓解孩子们离开父母的孤独,他自己买了网卡,让孩子们跟父母视频。 学生们若是生了病,他也会着急地抹眼泪。 11岁的吴永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改嫁,父亲坐牢,小小年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看着孩子时不时发紫的嘴唇,丁茂洲心里难受,一直帮孩子联系做手术。 今年年初,得知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了救助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项目,他马不停蹄地帮永杰准备申请资料。 当时他已经是当地的红人,大家听说过他的故事,也都和他一起帮助孩子。 孩子的监护人是父亲,还在服刑,没法履行相关手续,丁茂洲便和派出所琢磨,要怎么把监护人落实到孩子爷爷这里。省城医院来了专家会诊,他便护送孩子前去看病。医院、派出所,基金会,他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十趟。可孩子的病实在太严重,得等上海的专家来动手术。 今年7月,丁茂洲上央视“开讲啦”,也一直不忘帮孩子求助。 一个想把“诗和远方”送给孩子的年轻人 丁茂洲的微信名字是“洲游世界”。但他明白,扎根乡村,孩子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孩子。 偏远山区的孩子,往往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这让丁茂洲倍感痛心。他明白教学之余,更重要的是帮孩子们拓宽眼界,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2015年7月,他带领10名贫困留守儿童走出大山,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带着孩子们看大雁塔和钟楼,第一次乘公交、看喷泉,孩子们兴奋地说睡不着觉。活动结束了,火车开了,刹那间,几个孩子突然号啕大哭,一个叫陈宏的学生扯着嗓子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西安的大学,再来西安!” 前年在三亚领奖回来后,丁茂洲在海边给每一个孩子捡了一个贝壳,给他们讲述自己在三亚的见闻。看到走红毯的他,渴望地说:“我也想看看大海。”丁茂洲说:“都说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我去不了了,那我就培养我的学生,把他们一个个送出去![详情]

马云发布乡村师范生计划 10年3亿培养未来乡村教育家
马云发布乡村师范生计划 10年3亿培养未来乡村教育家

   长期关注乡村教育的马云公益基金会,11日对外发布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项目预计在10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目标是为中国乡村教育注入新生力量,发现和培养未来乡村教育家。 这是继乡村教师计划和乡村校长计划后,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启动的第三个项目。 马云:投身乡村教育是师范生参与建设乡村实现价值的机会 马云公益基金会介绍说,该计划旨在通过激励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帮助他们在乡村一线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善乡村教师队伍人才结构,带动乡村教育发展。 称呼自己为“乡村教师代言人”的马云,专门录制视频阐释了他设立这一新计划的初衷。他说,只有让最优秀的学生成为乡村老师,乡村教育才会强。乡村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老化,导致中国乡村教育目前比较薄弱。“但是,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机会。乡村教育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教育改革最好的突破口。” 他认为,乡村教育应该花时间在孩子的德、美、体上,真正以育为先,这是乡村教育赶上城里的机会。因此,这也是广大师范生的机会,是年轻人的机会。“因为改变城市教育很难,最多能做到锦上添花,但去到乡村就是雪中送炭。师范生们参与建设中国乡村的未来,就有机会创造历史。” 首届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拟于2018年1月21日正式启动,将投入1000万元选拔100位即将签约服务乡村学校的应届优秀师范毕业生,为他们每人提供持续5年共计10万元的现金资助和专业发展机会。 首届合作院校包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所院校。未来项目将逐步扩大至其他省份,届时每年资金量也将不断提高。 采用定向招募和联合选拔机制 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介绍说,项目将采用定向招募和联合选拔机制。定向,是基金会坚持从省属一类师范院校招募人才;联合选拔,是指采用合作师范院校推荐和学生自主网络申报结合。 基金会将运用大数据对报名学生的能力模型进行分析匹配,根据结果在校园内进行首轮面试。通过面试的学生,需要去一线乡村学校进行3-6个月的教学实践,接受双向选择和教学实践导师、职业发展导师的考核。通过者将接受最后一轮面试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针对申报条件,于秀红说需要具备以下三点:第一,具有教育使命感,能够突破乡村条件限制,在获得资助的5年期间持续、稳定服务乡村教育;第二,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与持续学习提升的品质,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帮助乡村儿童快乐成长;第三,具有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拥有引领地区教育发展,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质。 专家: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高政坦言,目前很多针对农村地区的定向计划、免费师范生项目均不是特别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物质待遇较差,二是是缺乏认同感。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收入较低、职业提升资源匮乏、孤独感强等问题,依然制约着青年教师在乡村的发展,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今年11月9日,教育部发布《2017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提出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 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等社会力量表现出参与教育公益的积极性,这实质上是从民间角度参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计划指向明确,持续用力,和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形成了支持中国乡村教育的组合拳。 他认为,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各项目之间存在逻辑关联。乡村师范生计划是为乡村教育注入新兴力量,乡村教师计划是提升教育水平,乡村校长计划是从领导力角度提升乡村校长从而影响更多教师,这些项目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设计非常用心。 100年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一则招生广告曾深刻影响了成千上万名立志投身师范的学生。今天看来,马云设立乡村师范生计划的初衷,与其不谋而合。 这则广告是这样说的:“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师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铸国民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国之渊泉也。”[详情]

投资100亿: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
投资100亿: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

  原标题:投100亿 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 12月1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继2014年阿里IPO之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第一次集体公开亮相,马云一上场就澄清:不是蚂蚁金服要上市,这一次是为了脱贫攻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脱贫工作已成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性业务,这项业务的行动宗旨是乡村振兴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到这项业务中,具体工作则由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承担。 据悉,马云任主席,蔡崇信、彭蕾、张勇、井贤栋4员大将担任基金副主席,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邵晓锋则任基金秘书长。发布会上,4位副主席一一公布自己的脱贫计划。 蔡崇信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自嘲“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他将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希望做到不要让贫穷限制孩子们的想象。负责“魔豆妈妈”项目的彭蕾将继续关注女性脱贫,张勇表示,他会负责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畅通无阻的卖出去,井贤栋则表示自己要把环境保护和脱贫结合起来。 在现场,马云直接放出“狠话”,除了4个副主席,阿里体系内的每个独立公司都会负责一个脱贫项目,对总裁进行脱贫KPI考核。以后,每半年公布一次脱贫报告,并首批邀请30位观察员,对项目进行监督。 “我们投入100亿,希望做好一件事,就是让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马云说,脱贫攻坚和保护环境必须结合起来,很多地区的穷是穷在山区里,唯一想到的办法是牺牲环境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阿里巴巴把好技术引到这些地区,再把好的农产品卖出去,人们依旧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不用破坏环境,又能帮助农民脱贫。 马云的另一个头衔是乡村教师代言人。兼任脱贫基金主席的他表示,将继续关注在乡村教育这个领域,并鼓励阿里员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一个脱贫项目中来。 据了解,早在2005年,阿里的员工们为了帮助困难母亲,就在淘宝网发起了著名的“魔豆爱心工程”,现在已经帮助了5000多位女性走出贫困。 目前,阿里的电商和物流体系已覆盖中国178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为阿里脱贫的重要抓手,今年9月,12位阿里女性合伙人一起发起了“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将主要帮助中国偏远贫困地区的母亲和孩子们。 阿里巴巴内部还有一种特殊的公益文化:公益3小时,提倡每位员工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半里,阿里员工累积申报超过23万个公益时。 其中,36位合伙人一共申报了269个公益小时,相当于平均每人做了7.5小时公益,马云的公益时则最高,高达45.5小时,正因如此,这36个合伙人也在内部被戏称为:“一群最忙但最不务正业的人”。 责任编辑:实习生小羊[详情]

郎朗助阵公益论坛:“公益+教育”让更多孩子感受爱
郎朗助阵公益论坛:“公益+教育”让更多孩子感受爱

   为了实现更好、更公平、更优质的中国教育普及,越来越多名人明星、企业和教育机构加入公益行动的行列,公益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甚至有不少现象级的事件诞生。然而,在众多公益行动的背后:公益行为作秀、公益理念滞后、公益文化缺失、资金监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明星做公益一定要到一线吗?教育行业争先恐后地做公益,到底是昙花一现的跟风,还是将成为“新常态”?公益在为社会带来增益的同时,又为企业自身带来了什么?企业怎样处理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11月28日,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以 “‘公益+教育’让更多孩子感受爱”为主题的公益论坛举行,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现场助阵,马云公益基金会、扬帆计划等公益机构以及致力公益事业的科大讯飞、英孚教育等教育机构负责人现场对话,解读教育+公益的力量。 “教育+公益”有哪些好的模式?如何保证教育公益项目的持续性? 马云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认为,教育公益无非是无非是关于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内容和外部环境的提供,关键是每个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每个机构他们可能有不一样的定位,有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公益的理念。新浪扬帆计划发起人阮向荣认为,教育+公益的模式有三点:带出来,送下去,践行互联网公益。以此为模式,他们坚持十年,致力于发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科大讯飞“AI教育公益计划发起人” 任萍萍认为,将科技融入教育+公益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自动阅卷、自动组卷,节省老师时间,带来大量优质互联网资源给孩子们。 模式创新的同时,企业要把公益做好,应该如何持续?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提到,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你是做什么的,就把它拿出来为社会做贡献。 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 郎朗认为,做教育公益不管进行怎样的传播,最重要的是,不要喊口号定目标,要搭平台、做实事、做内容。 公益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能够对孩子的培养带来哪些帮助? 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提出,音乐能给人带来另外的人生,你有更具创造性的灵感、你有更平衡的心态,你能交际世界上各国的朋友,你真正能打通。郎朗的目标是,在他有生之年,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免费在学校里学习音乐。 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和公益项目必须在一起,但是企业的发展与公益要分开,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认为,“做公益要对社会负责任,这个应该是企业发自内心的。” 她认为,捐钱比做事难,真正的企业要有秩序的去把公益事业作为一个项目做起来,是要花一些时间的。同时,公益和营销纯粹的商务是一定要分开的,做公益不是为了卖东西。 公益教育如何做好传播 新浪扬帆计划发起人阮向荣认为,互联网让公益变得没有门槛,而且变得更加透明、参与度更多。 郎朗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内容,当你看到需要改进的时候,你马上就要改进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有些人如果是对音乐不感兴趣,不一定说他没有钱,或者他没有时间,而是他没有看到好处在什么地方。我们就要改变整个周围的环境,通过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像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探讨,让大家发自内心改变这个现象,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论坛的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关于中国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其实我们要说的还有许多。今天我们特别设立了一个论坛环节,并有幸邀请到几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明星嘉宾、公益机构以及致力公益事业的教育机构负责人来到现场,他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 “公益+教育”让更多孩子感受爱,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扬帆计划发起人阮向荣、科大讯飞“AI教育公益计划发起人” 任萍萍、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欢迎几位来到我们的舞台上! 今天这几位能够来到舞台上跟大家分享公益+教育,公益+教育这件事情相信很多朋友都想参与到其中,其实我们的公益事业现在已经变成热点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明星陪我们,他们都想加入到公益教育里面。而我们在座每一位都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我想问一下,公益+教育都有哪些好的模式呢?这个问题想问一下于秀红女士及向荣先生。 于秀红:说到项目的模式,因为前面也听到很多的嘉宾分享关于教育,特别是未来在教育上的想法和观点。 因为我们马云基金会专注乡村教育,一直想教育到底是什么?特别是人工智能热炒。回归教育的根本要素,教育于我而言一定是学习者,我们学习的学生希望他变成什么样的人。另外是教育者,不管未来教育者是什么样的身份,还有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什么内容给到他们,最后是外部是什么环境给到他们。 基于这一点,包括我们有很多在做教育公益的机构,从模式上有这样几类,在这几个不同的要素上,怎么样去找到自己心中所爱去着力。比如从国际经验上,有很多专注于教育研究的,对于教育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一些理念能够引导我们,从最早的比如多元智能,以及我们中国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等等,这也是教育公益界可以着眼不断探索的。 另外,在内容上,比如周围环境,环境非常重要,有很多机构做政策倡导,以及相关法律的地方,不止是教育公益其他公益也是类似,还有专注在具体方式方法上,包括课程内容,以及我们教育的方法,找到一个切入点。或者说在现在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学生,刚才提到的留守儿童,从组成教师上面支持。至于模式上,从我们本身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或者说教育应该未来起到很关键的要素上,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机构的定位。 主持人:其实每个机构他们可能有不一样的定位,有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公益的理念。阮向荣先生您怎么想? 阮向荣:新浪扬帆公益基金我们已经做了十年了,最早做教育初衷我们发现城乡之间教育有差距,公益+教育我总结三点:一个是带出来。我们最早把偏远地区的儿童,把他们带到南京、带到北京,让他们了解一些都市里的一些文化、历史,同时让他们长见识。 接下来我们还有另外的计划,要把老师也带出来,从偏远地区带到教育资源更丰富的地方。 还有要送下去。送下去是利用都市优势的教学资源,我们把一些教育理念、思想送下去。 第三个,因为我们是践行互联网公益,所以还有一个是链接起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我们链接到都市的教育资源,我们的爱心人士,我们所有想参与公益的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他们链接起来,这个是我们做了十年的教育公益的一个感悟。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透过不一样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公益还有教育的联结。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讲科技时,讲科技要有可持续性,包括讲到可持续能源,是不是有可持续性教育。讲到支教、导师,我们有没有办法不断输出那么多好的支教、老师,请问一下任萍萍。 任萍萍:我们是做人工智能技术的,希望每个孩子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希望他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也可以温暖人心,不仅大城市优势资源地方选择教育的魅力,希望同一片天下的孩子们,新疆的孩子及农民工子弟也能享受教育的魅力,所以我们发起AI教育公益计划”。我们走了20多个学校,我们感受到他们确实非常缺教师资源和教师质量的贫乏,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自动阅卷、自动组卷,可以节省老师时间,可以带来大量优质互联网资源给孩子们。给孩子播下三个种子,一个是希望的种子,让他们看到希望,一个是科技的种子,让他们看到科技的力量,最后是让他们看到快乐,希望他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公益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人心最美丽的光辉,希望我们一直努力把向善的力量一直坚持下去。 主持人:讲到AI,AI透过大数据机器拥有不断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讲到可持续性教育,柳老师会怎样想呢? 柳尽染:首先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嘉宾有沟通的机会。 回到你刚才说的问题公益+教育是结合的,企业要把公益做好,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你是做什么的,把它拿出来为社会做贡献。像英孚,我们一个是语言培训资源,语言助学计划,特别国内一些项目是通过这个平台实施的。第二个是国腾全国挑战赛,这是任何商学院都可以参加的,为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大奖,这个已经进行了9年了,有100多万的年轻人参加这个竞赛。 举的这两个例子就是说,英孚作为培训机构教育集团,怎么样利用自己的优势、自己资源上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下去。 主持人:刚刚通过柳老师的讲法,首先我们有这样的资源、有这样的平台,透过这样的平台在上面做出很多不一样的改变,对于社会能够为公益或为社会做比较公益的事情,让这件事情更加有延续性。刚刚讲到组织,讲到个人要问一下郎朗老师,郎朗老师本身也有公益教育平台在上面。 如何在上面进行可持续性?而且在上面怎么样才可以让更多小朋友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郎朗:非常幸运和舞台上非常厉害的各位坐在一起探讨这个事。从我做公益的角度上来讲,首先我自己要体验到,为什么社会需要这样一种爱?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些组织? 我小时候在求学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在不同阶段总会有人帮助我除了我的父母以外,后来去美国上学的时候,看似非常富有的音乐学院,实际也是通过一次一次的募捐一点点攒成的,并不是一个晚上拿到很多钱,都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而且通过情感上的交流,通过真正你能看到今天晚上是改变很多人一生的这种情景,而改变的大家的心情。 我2004年的时候,我当时成为联合国最年轻的亲善大使。当时他们说这样吧,你当大使肯定不知道什么是作为大使的含义,大使到底是干什么的。有时我们跟风,这挺好做这个。然后他们把我送到非洲去真正体验了一下,那时我才发现音乐确实是凝聚大家心的一个艺术,而并不是自娱自乐的艺术。通过访问我看到很多问题,很多问题比我小时遇到的问题还要大,甚至现在也成为全球的问题。 随着这个世界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实际,很多时候对艺术、对音乐,我现在说不是以个人的想法,大的环境里这种学习可有可无,如果精力允许、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弄一个音乐课堂,如果没时间就把数学课换成音乐课算了。当然数学非常重要,我非常崇拜伟大的数学家,但是音乐能给人带来另外的人生,你有更创造的灵感、你有更平衡的心态,你能交际世界上各国的朋友,你真正能打通。虽然大家觉得现在种族的界限可能用钱能打通或者用什么,但真正的隔阂还需要文化去打通。 所以在这样一个前提里面,我在2008年的时候,我创造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平台,光靠弹几场音乐会做募捐活动是不够的,我做了一点点的准备,创造自己的教材,音乐教室,自己封的音乐教材,以最好的形式,用最低的造价来把音乐课做出来。后来你发现一个非常成功的音乐课它根本不需要太多钱,更多的是你注入的精力、灵感,当然希望以后AI能帮助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让成效越来越高。 我的目标是,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免费在学校里学习音乐。 主持人:这是我们国际音乐基金会,AI也可能培养钢琴上的技能,但情感表露还是要有人为教师的培养,人为教师可持续性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郎朗先生本身为联合国合作大使,也是明星也是钢琴大师,他通过自己的感召力,来面对所有的社会,来进行我们音乐上面的公益教育。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多人开始想说,企业跟公益到底能不能做一个完美的结合?这个东西很多人第一是好奇,第二是保持批判的态度看这件事情。 要问两位企业的代表,科大讯飞任萍萍小姐帮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任萍萍:老实说讯飞做公益是新兵,我们刚刚发起公益教育计划,我们已经让全球首个机器人参加国家的医师资格考试,他很高分通过这项考试,不是通过这项考试可以当医生给别人看病。同时刷新了全国医学影像学卢拉测试的冠军。这一系列的技术告诉我们,AI辅助医疗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AI读医学影像学的片子,从教育到AI医疗的公益,我们会帮偏远地方做诊疗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其实大家在听到导航时,那并不是林志玲、郭德纲发出的声音。 主持人:是AI的?我一直以为是林志玲的。 任萍萍:是我们通过两个小时发音语料提取发音特征做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乡音慢慢流失,希望人工智能技术帮大家还原乡音,等到大家不记得乡音怎么说时我们可以帮大家还原。 同时我们用技术帮助已故艺术家保留他们的声音。因为有一些听力残障人士和智力残障人士,可以通过技术让他看到看不到的世界,听到听不到的世界。整个AR辅助医疗、教育、公益,我们希望未来可以走得更远,希望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类。 主持人:AI未来有不同的可能性。柳老师对英孚教育怎么样做好完美的掌控平衡,在公益以及企业运营商方面? 柳尽染:你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可以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 第一,企业和做公益项目必须结合在一起,企业的发展和公益项目社会责任必须联合在一起,另外一个角度,企业的角度,商务的发展跟做公益一定要分开,这不是一回事。 听上去好像有点自相矛盾,我稍微解释一下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刚刚郎朗他获奖感言说到,他做公益是发自内心的,他的名人效益已经有了,他不是为了出名才做公益的。企业也是一样,做公益要对社会负责任,这个应该是企业发自内心的。我们公司一直在跟员工讲,做公益是我们公司的DNA。 主持人:企业文化。 柳尽染: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招员工时会讲到,你加入到英孚的团队里,除了有这样这样机会,还要参与公益项目、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这是两者不能分开的。 其实捐钱比做事难,真正的企业要有秩序的去把公益事业作为一个项目做起来,是要花一些时间的,你刚才也提过怎么样的持续性。 同时,公益和营销纯粹的商务是一定要分开的。 主持人:刚才已经讲到一定不能分开,现在讲一定要分开。 柳尽染:做公益,我们做了西部地区1000名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6个月,非常有收获。但我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去销售、做营销、去做英孚英语课程的销售,这个是不可以的。当时选地方的时候,专门选了没有英孚成人教育点的地方,这个从我们的创始人到现在的董事长,都是非常专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做这是第一。 第二,不能跟商业商务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做公益不是为了卖东西。 主持人:了解,完全认同。再次谢谢刚才两位。透过任萍萍小姐、柳女士两位分别讲得非常清楚,到底企业跟公益怎么做完美平衡?刚才说企业有些是跟AI有关、跟互联网有关,互联网造成非常多的便利,但现在可以用什么样互联网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多为公益项目找到更为新颖便捷的展现方式呢?我要问一下于秀红,马云象征可能代表的是互联网的象征,要问一下您具有探索具有创新性公益的教育道路有什么样好的建议吗? 于秀红:讲到创新性,回到刚才讲到教育,因为我们做教育公益本源,互联网在我们看来其实是一个工具,就像我们未来需要便利是一样的,互联网只是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式和手段,互联网本身不是目的。 在我们自己基金会,因为从2015年创办之后,因为大家都知道马老师除了跟互联网相关,另外他是师范毕业生也曾经做过老师,教育也是他的情怀,每个人做公益从自己情怀出发。我们做教育选定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要素,像教师,特别乡村一线的教师。 刚才讲到教育,一个是探讨未来,我自己看来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另外还有中国70%的学生是在乡村,有9000多万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托底的,托底这些人教育状态是怎么样的?其实是影响整个社会。 所以我们在选的时候,比如从2015年开始,选定核心影响学生的教师,我们每一年会评选100个优秀乡村一线的教师。会给他们一些激励,包括物质的支持,还有专业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能力。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是乡村校长。乡村校长我们知道是一个学校的CEO,他整个的理念,和他对于教育方法,以及整个教育思想都影响这个学校,以及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所以我们持续地去寻找优秀的乡村教育家,其实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乡村的教育家,他的视野得到提升,我们会带他去国际游学,去看国际上最领先的教育理念以及做法。然后回来反思,根据他实践情况他去做创新,不是我们告诉他怎么做创新,我们作为外来的人,更主要依靠他们。 这些乡村教育家,他比我们个人或者我们工作人员更了解他的学校,他知道怎么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我们做的是提供给他资源,不管从资金上、人力上、以及技术上的。 我也看到主题是“教育之变”,希望阐释我们基金的理念,依靠真正一线乡村教育家,发挥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做到教育创新。因为每个机构刚才讲到有自己的模式,还是希望能够通过马老师的影响力。但是是希望通过他个人影响力,带动社会上关注我们倡导的主题,认识到更多乡村教育的情况,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唤醒意识,人人公益”,公益需要每个人参与。马老师从第一个乡村教师计划发起,他自己微博名字改了,成为乡村教师计划代言人。 包括郎朗过去两届有帮助我们乡村教师奖的颁奖,帮助老师演奏、为他们站台。 主持人:网络可以变成方便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不同的创意,尤其公益还有教育上面。阮老师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阮向荣:十年前做公益大家不知道怎么做,今天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我们2012年上线一款手机APP,可以上班时间、在地铁时间可以为孩子捐一本书。它最大的意义还有一点,互联网让公益变得没有门槛,而且变得更加透明、参与度更多。 以前找企业让你们支持,但是现在变成人人可以公益了,通过各种NGO、基金会也是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个方式就链接到更多的人,让所有人通过公益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上,我们要想推动社会进步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其实公益是最没有门槛的,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比如我们发现城乡之间教育有差距。之后如果按正常的渠道我们写提案也是一个渠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渠道,但所有的人拥有的渠道就是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我们支持一块钱,我们有监督的作用同时有推动的作用,它更大意义是唤醒更多的人关注公益。 主持人:互联网变得更加便捷让公益变得更加好玩。新浪微博微公益让我们看到用互联网变得不一样的公益的想法的实现。郎朗先生我想问一下,作为明星、钢琴大师,很多人说你一站出来就拥有传染力、感染力了,如何可以将我们公益项目传播做到位?因为可能你做过多大家会说你在作秀,但如果你做少了,大家觉得你什么都没做,外界怎么看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觉得怎么样做可以得到抛砖引玉的一个效果? 郎朗:好的。首先国内有两位我非常尊重的做公益的两位,一位是姚明,这是我非常尊重的,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另外一位每天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呼吁公益的韩红,我觉得真的很了不起,这两位是非常成功的。 在国外我也看很多文化里面的人,比如我的恩师巴伦勃依姆他把非常困难非常战乱的两个民族,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放在一起做学院,一起训练下一代音乐家,通过音乐把宗教矛盾,不但没有升级,而且他们变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通过音乐。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做内容,你可以每天都去说我做了这个做了那个,可能开始的阶段那是一个初级的公益,喊要怎么样,给自己定各种目标。最重要的是,当你看到需要改进的时候,你马上就要改进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有些人如果是对音乐不感兴趣,不一定说他没有钱,或者他没有时间,而是他没有看到好处在什么地方。我们就要改变整个周围的环境,通过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像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探讨,让大家发自内心改变这个现象,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像新浪非常好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公益,包括于老师刚才说马云老师乡村教师那个确实非常感动,有的真的是校长兼音乐老师、兼语文老师,确实很感动。你的号召力取决于你对事情解决的方案一定做实事持续下去。我开始时,一会儿看野生救援挺好保护动物,一会儿看看一些灾难的天灾人祸的这些,但最后这些都不是解决方案等于你是站了台而已,最终还是搭平台、做实事、做内容、感化别人,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多为音乐发声。 主持人:郎朗老师讲得特别好,不管怎么做,无论站台还是怎么样,最重要是持续把这件事做到位,身体力行。把掌声送给几位能够把教育、公益结合到一起的几位。非常感谢![详情]

公益+教育如何碰撞火花?持续投入改变社会成见
公益+教育如何碰撞火花?持续投入改变社会成见

  新浪教育讯 公益事业日益成为社会热点,越来越多名人明星、企业和教育机构加入公益行动,公益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到个人。中国教育+公益事业如何创新模式并持续发展?中国教育公益事业将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育公益企业怎样处理与商业的关系? 11月28日,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开启,以 “‘公益+教育’让更多孩子感受爱”为主题的公益环节举行,朗朗、孔维、关悦等多位明星现场助阵,科大讯飞等教育公益企业,女童保护、美丽中国支教等公益项目负责人等出席,本环节特此为公益项目评选设置,并颁布6大类公益奖项。 公益环节图 影响力投入 点滴改变成见和视野 公益跟教育一样,长线投资见效慢。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提出,教育公益就是去改变一种现象:随着世界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实际,人们觉得艺术、音乐学习可有可无,他希望,有生之年,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免费在学校里学习音乐 教育公益要改变成见,也要拓宽视野。专注于乡村教育的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认为,通过寻找乡村教育家,会让他们了解国际上最领先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明星和企业家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带动社会关注公益组织倡导的主题,认识到更多乡村教育的情况,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佟悦名新传媒创始人关悦,与先生佟大为一起,参与资助50名贫困高中生。看着其中43人考上一本,她说,“我是教育的受益者,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相信也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教育公益难在哪里? 圈钱炒作 商业公益难平衡 很多人会说,明星、教育机构投资教育就是炒作,是为了圈钱,对于北京人艺演员、传梦公益基金创始人孔维来说,“明星不到一线去做公益不一定是做秀,只要明星拿出号召力,为公益争取到更多利益就是好的“。 企业的发展和公益项目必须在一起,但是企业的发展与公益要分开,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认为,“做公益要对社会负责任,这个应该是企业发自内心的。” 教育公益还要几回搏? 创新模式 重在持续和传播 马云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认为,教育公益无非是无非是关于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内容和外部环境的提供,关键是每个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新浪扬帆计划发起人阮向荣认为,教育+公益的模式有三点:带出来,送下去,践行互联网公益。以此为模式,他们坚持十年,致力于发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将科技融入教育+公益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大讯飞“AI教育公益计划发起人” 任萍萍认为,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自动阅卷、自动组卷,节省老师时间,带来大量优质互联网资源给孩子们。 模式创新的同时,企业要把公益做好,应该如何持续?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提到,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你是做什么的,就把它拿出来为社会做贡献。 国际钢琴大师、联合国和平大使 郎朗认为,做教育公益不管进行怎样的传播,最重要的是,不要喊口号定目标,要搭平台、做实事、做内容。 首次教育公益项目评选 现场公布六大类奖项 本次环节也是“新浪教育盛典”首次推出教育公益项目评选,通过线上投票和线下评选,最后从39个参与项目中,评选出6大类奖项,主要有杰出项目奖、杰出企业机构奖、最佳传播奖、最佳人气项目奖、教育公益先锋奖,包括朗朗等在内的3位明星,美丽中国支教等在内的5个项目、碧桂园、科大讯飞2家企业获得教育公奖项。现场正式发布了获奖的公益项目和任务名单,具体如下: 2017教育公益杰出项目:美丽中国支教、春蕾计划、女童保护 2017教育公益杰出企业:碧桂园、科大讯飞 2017教育公益杰出机构:北京歌路营 2017教育公益最佳传播奖:宝贝守护计划 2017最佳人气教育公益项目:乡村少年创客 2017教育公益先锋:郎朗、关悦、孔维 (张粉霞)[详情]

图文:马云公益基金执行秘书长于秀红出席教育盛典
图文:马云公益基金执行秘书长于秀红出席教育盛典

  马云公益基金执行秘书长于秀红 11月27-28日,由新浪网教育频道主办的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围绕“教育之变”主题回顾教育年度热点、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聚焦教育消费、教育+科技、在线教育、教育投资、教育公益、国际教育等多个领域。 自2008年首届举办以来,中国教育盛典凭借广泛的行业覆盖力和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规模、影响力的年度盛事。此次恰逢中国教育盛典10周年,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领导、使领馆官员、校方代表、顶级教育投资人、教育机构负责人、教育创业精英、教育公益人士代表、跨界明星、教育自媒体代表等千余位嘉宾莅临现场共襄盛会。图为马云公益基金执行秘书长于秀红出席教育盛典。[详情]

活动流程

颁奖典礼 1月21日 18:40-22:00
重回课堂 1月22日 18:45-12:00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